天水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5-02-19 00:00:00刘丹丹
南方农业·下旬 2025年1期
关键词: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 要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蔬菜产业在农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想实现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基于种植地地理条件,改善蔬菜种植条件,拓宽销售渠道,发展特色产业。为不断推动甘肃省天水市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的条件进行总结,分析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乏全局性的统筹与谋划;种植设施简陋,新型高端设施占比较小;电子商务发展应用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依托各县(区)资源禀赋,进行全面规划布局;加快设施更新和示范引导,提高蔬菜产业发展水平;重视和强化电子商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等对策。

关键词 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甘肃省天水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26

1978年以来,甘肃省天水市无论是蔬菜播种面积还是产量,总体上一直处于持续增长态势。该市蔬菜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0.604万hm2增长到2022年的6.05万hm2,增幅达10.02倍;蔬菜产量也由1978年的5.99万t增长到2022年的226.72万t,增幅达37.85倍[1]。特别是近年来,天水市大力发展“六大特色产业”,开展“4+2”农业产业振兴行动,实施蔬菜产业提质增品工程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蔬菜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稳步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蔬菜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产业结构得到改善、设施水平得以提升、经济效益持续向好,2022年蔬菜产业产值达到102亿元。但与甘肃省乃至全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态势相比,天水市蔬菜产业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与研判,以相应采取有效策略。

1 基础条件分析

1.1 自然条件

天水市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海拔在1 000~2 100 m,地跨长江、黄河两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为黄河水系的渭河流域,是天水市的核心地带,占该市总面积的81.49%[2]。天水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 ℃,无霜期185 d,降水量574 mm,年平均日照时间2 100 h,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气候条件。同时,天水市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业也有所发展,又紧邻周边牧区,有机肥源充足,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的优势比较突出。

1.2 技术条件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农业产业的革命性突破,也给天水市蔬菜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设施农业丰富了蔬菜品种。在设施农业生产条件下,原本产于南方地区、需要较高温度和较多水分的蔬菜品种,不断得以试种并大量移植到天水市。2)设施农业提高了蔬菜品质。现代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能够有效调控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消除不利于蔬菜生长的各种因素,更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3)设施农业增加了蔬菜产量。设施农业可调控湿、温、光等影响蔬菜生长环境的因素,以及优化种苗培育、土肥利用等环节,缩短蔬菜生产周期,蔬菜复种指数大幅提高,产量增加。

1.3 模式基础

与一般设施农业打破当地气候条件限制,进行反季节蔬菜种植不同,现代寒旱农业蔬菜产业的发展破解了不同地区在同一季节因气候差异导致的蔬菜供给问题。甘肃省提出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蔬菜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就是立足甘肃省各地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少、工业污染小等自然资源禀赋和多样的生态环境特征,着眼于甘肃省高原寒旱地区的气候特点,生产“高原夏菜”以弥补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导致的蔬菜生产季节性不足的问题[3]。天水市各县(区)土壤肥沃,特别适合各种蔬菜生长,加之海拔、地形造就的多样性耕地类型,易实现各种类蔬菜梯次播种、分批上市,同时可以保证主要蔬菜品种的长期稳定供应。天水市的蔬菜生产模式与南方地区的蔬菜供给形成错峰性与互补性,经过多年发展,天水市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之一。

2 存在的问题

2.1 蔬菜产业发展缺乏全局性的统筹与谋划

天水市各县(区)大部分具有利于蔬菜生产的良好条件,特别是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蔬菜生产可以较大程度地摆脱对土地特别是对温度和水源的高度依赖。从这一点上说,天水市完全可以利用各县(区)的资源禀赋在全市范围内对蔬菜产业发展做出统一的布局谋划。但经调研得知,即使在天水市蔬菜产业发展的主产区武山县、甘谷县,也基本上没有完整、科学、有效的高水平蔬菜产业统筹布局,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各村庄甚至村民自己依照承包地的自然边界来安排蔬菜生产。其他县(区)所谓的优势蔬菜产业,如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等,也大多是对其自然发展成果的描述,而非自主自觉的规划引导。正是由于缺乏全局性的统筹与谋划及相关的制度支撑,当前天水市蔬菜产业还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未能形成现代蔬菜产业发展体系,与现代蔬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大流通、大营销的市场化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2.2 蔬菜种植设施简陋,新型高端设施占比较小

以竹木结构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在天水市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初,武山县、甘谷县的渭河和大南河川道地区就兴起了较大规模的此种设施蔬菜生产,也奠定了天水市作为甘肃省蔬菜大市的基础。但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蔬菜种植设施也在不断换代更新,天水市的蔬菜种植设施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甚至落后于同省的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等地。部分蔬菜基地的水、电、路、网建设水平较低,杀虫灯、防虫网、卷膜器、滴灌设备等设施也配套不足。以甘谷县为例,当地钢架大棚的更新完善率仅为5%左右,大多仍为旧式竹木棚,起架低,农户耕作困难,长时间弯腰劳作导致身体受损,甚至连小型的农业生产器械都无法使用,以致生产效率无法提高。

2.3 蔬菜产业电子商务发展应用不足

电子商务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特点[4]。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充分应用电子商务可以实现消费者与蔬菜生产者的及时对接,不仅可以对蔬菜的品牌、产品、产地进行自主选择,还能快速将蔬菜送到消费者手中,确保蔬菜的新鲜度,而且由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以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获得价格优惠。天水市对涉农电商平台的应用十分重视,但发展情况及效益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蔬菜产品特性对贮藏条件和运输时间要求较高,运营成本较高,不利于电商远距离交易。2)蔬菜生产者及营销者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不高,还未养成利用平台开展业务的习惯,没有体会到电商销售带来的经济效益。3)电商企业规模偏小,平台运营成本过高。据了解,企业培养属于自己的专业主播比较困难,不仅培训等前期成本投入较大,而且离职率高;而平台主播的佣金也水涨船高,只能选择联系有一定粉丝量的“网红”“达人”“主播”等,以挂小黄车售卖产品的形式与之进行合作,宣传效果有限,电子商务的优势不能充分体现。

3 对策建议

3.1 依托各县(区)资源禀赋,进行全面规划布局

现代市场早已突破了传统市场只能在当地销售的局限性,开辟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市场的扩大不仅需要增加产量,而且对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产业规划布局时,既要考虑增加产量,又要顾及产品品质的提升,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蔬菜产业属于农业产业,其发展过程涉及大量的蔬菜品种筛选、大规模的土地确权及先进的运输仓储保鲜技术等,没有统一的规划布局,既满足不了量上的扩张需要,也无法实现质上的提升要求。因此,天水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必须有政府部门科学长期的规划布局,以保障实现产业发展的较大跃升。

就当前天水市蔬菜产业的规划布局而言,要以各县(区)现有的蔬菜发展基础为依托,结合具体的蔬菜品种对土壤、肥力、水分、光照、温度等自然要素的生长需要,做好蔬菜产业发展的功能区规划。这种规划,不一定要求某一个地区只生产一种蔬菜,但必须要做到适当集中连片,以方便现代蔬菜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和相关的绿色质量认证等。同时,一个专业的蔬菜运营企业周边都是与其有关的蔬菜生产区,无形中会增强商户对其信誉的认可度,可以此为依据进行企业布局。此外,要做好土地的适当流转或对村集体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并由此对涉及的土地进行确权认定,绑定涉及的土地的蔬菜生产用途。从当前天水市农业发展实际来看,蔬菜生产是农业内部可以取得较高收益的门类,如果实现特色化、集群化、绿色化、机械化及智能化发展,就能确保该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并成为天水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3.2 加快设施更新和示范引导,提高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设施农业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其应用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方面,就是设施蔬菜的发展。可以说,蔬菜产业的设施水平是一个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天水市要从以下4个方面加快蔬菜产业的设施更新。1)以菜农自筹、政府补贴或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协议的方式,加快钢架大棚代替竹木大棚工作的实施,且要统一标准,限制低架大棚建设。龙头企业与农户订立协议的方式,是指订立企业出资为大棚改造提供全部或部分资金,农户以生产的蔬菜产品补偿企业出资的互换互益协议。这种方式能适当减轻农户的成本压力,为设施农业发展增加动力。2)建设一批较为先进的、具有示范意义的蔬菜大棚作为引导,使其具有较高的防冰雹、防虫害功能,以及温、湿、光等智能化、信息化控制功能,推动天水市蔬菜生产设施的现代化。示范引导性蔬菜设施的建设,既要符合先进性的要求,又要有推广意义,确保普通的蔬菜生产者也可以学习应用。3)加强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的设施建设,增强其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这类蔬菜产品具有加工、储运方便,产业链、价值链较易拉长等特点,更加适合在地处内陆地区的天水市形成产能优势和价格优势。4)加快蔬菜生产设备与冷链贮藏等生产服务设施的建设,推动蔬菜生产与加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进蔬菜产品的价值链延伸,最大限度地保障当地蔬菜生产者及相关参与者的利益。

3.3 重视和强化电子商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能有效架起蔬菜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直接选择的通道,解决蔬菜价格波动剧烈、流通成本高等阻碍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甚至承载着促进蔬菜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天水市要想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强化电子商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1)加强电子商务的宣传普及,将电商运营的好处通过宣传册、电视、短视频、公众号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介绍,提高蔬菜生产者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认可度,并逐渐养成利用电商平台开展业务的习惯。2)提高蔬菜产品的保鲜贮藏技术水平,改善运输环境,减少电商运营成本,为蔬菜产品大宗、高效、低成本流通创造条件。3)培育扶持当地电商,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运营资质申请、创业资金帮扶多个方面提供政策、资金支持,还可与头部主播对接,进行更广泛的宣传。4)规范电商发展模式,如监督检查电商产品三标是否齐全、质检是否规范、主播是否有专业资质等,确保电商长期发展。5)加强电商蔬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生产”两个“三品一标”建设,加大各类蔬菜品牌、标志的使用、管理和保护力度,提高蔬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当地蔬菜电商的发展打好基础[5]。同时,要注意提醒各类电商平台的使用者,尤其是个体菜农,注意网络购买种子、种苗、肥料等的过程中对电商资质的考察,以免造成个人损失和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天水市情报告:2023年第10期(总第117期).(2024-03-18)[2024-12-05].http://www.zgtsswdx.com/index.php?m=contentamp;c=indexamp;a=showamp;catid=27amp;id=5232.

[2] 王晓春.甜柿品种在甘肃省天水地区的引种试验研究[J].北方园艺,2008(4):41-43.

[3] 李晓迎.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考与探讨:以甘肃省武威市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7):164-167.

[4] 马晗,高正,杨祎铭,等.河南省蔬菜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园艺,2023,46(19):56-58.

[5] 赵国平.“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电商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商界,2023(10):50-51.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北方经济(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人民论坛(2018年5期)2018-03-12 00:16:18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祖国(2018年1期)2018-02-02 18:01:45
略阳县“十三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现代园艺(2016年7期)2017-01-09 18:10:55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绿色营销是发展蔬菜产业的根本出路
重庆市大足区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