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可实现规范化管理后勤的目标,契合机关后勤事业单位持续发展要求,可为机关事业单位积蓄强劲力量。为此,在机关后勤事业单位实际经营和发展时,要重视创新后勤工作管理方法,融入先进后勤服务意识,提高后勤保障水准。本文以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新时期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意义,并结合观念滞后、队伍建设及信息化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建议,以期助力机关后勤事业单位探索更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途径,切实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助力机关后勤事业单位长足发展。
伴随新时期经济水准不断提升,为机关事业单位蓬勃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事业单位属于服务社会及服务人民的关键窗口,在具体运营和发展时,应投入饱满精神状态,创造更大服务价值。针对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展开研究极具必要意义,这是促进事业单位繁荣发展的必要举措。为此,就需要机关后勤事业单位针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展开全面剖析,在此基础上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全面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后勤服务工作品质。
新时期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新时期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指利用一定手段、方法和设备,全面管理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为事业单位提供劳务,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新时期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技能,而且还能适当提高后勤工作方法和标准。首先,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后勤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后勤工作人员要有更高服务水平。由于很多后勤工作普遍具有即时性特点,特别是机关单位,往往会有紧急会议、临时会议,而且大多会议都是大型会议,准备工作十分复杂,所以后勤工作人员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将会议物资采购、摆放到位,这就需要相关人力资源具备较强协调和应变能力。
如果缺乏工作效率,或者欠缺服务意识,则会导致会议及相关工作活动以失败告终。其次,新时期对机关后勤人力资源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其工作内容复杂、烦琐,机关后勤人力资源在完成任务时应做好相应安排部署,并明确分工,促进后勤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新时期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创新的意义
促进单位职能的发挥,提升后勤保障水平 机关事业单位加强后勤保障,管理做好人力资源创新工作,极有利于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整体运转效率,确保单位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强化后勤保证水准,支持各项工作任务顺利落地,发挥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作用,促进相关工作任务成效得以全面提高。为此,在机关事业单位常规化经营及管理时,要针对后勤保障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做好人力资源创新准备,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以便能全面突出后勤保障功效,真正激活机关事业单位内部职工工作能动性,提高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水准,强化事业单位影响力。
增强团队核心凝聚力,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针对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对机关后勤事业单位本身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作用,能全面提高后勤人力资源工作能动性,激发其上进心,提升工作水准,端正常规化工作态度,这样即可切实强化团队核心凝聚力,使得团队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与此同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有利于促进机关后勤事业单位加速发展,为机关后勤事业单位后期在社会改革发展中不断前行提供有利条件,真正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关后勤事业单位的作用,推动机关后勤事业单位按部就班落实各项工作,做好后勤保障本职工作。
新时期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现代化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后勤人力资源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需求,对后勤改革、管理工作造成极大影响。当前,诸多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锅饭”观念,对后勤工作内涵、管理等问题认知不科学。从观念上看,许多机关事业单位认为,后勤工作任何一部门及任何一个职工都可以承担,没有技术和知识可言。很多后勤部门人力资源,甚至也认为后勤工作多为鸡毛蒜皮小事,宁愿做得少,也不想做更多工作,未形成危机感,导致其在后勤工作中,工作方法止步不前,过于陈旧与刻板。
另一方面,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待健全。当前,机关后勤队伍中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形成一套规范、法制化管理制度,也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封闭式管理,特别是政府部门,尚未完全适应社会化、市场化的转变,行政手段和命令依然是后勤管理主流形式。各机关单位对后勤管理工作未形成清晰认知及统一规范。
职工队伍建设亟待重视,职工工作积极性待提升 新时期,机关后勤事业单位急需兼具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丰富经验的优质人才,且要求相关人才熟练掌握人力资源软件,这是促使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保障。然而,目前大多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多为转业人员,尤其是跨行转业人员,且大多人员年龄偏大,未经过“再学习”及“再培训”,这便直接影响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创新管理进程。同时,因专业后勤人力资源人才匮乏,常常出现一人多用现象,且越岗问题时有发生,便会增加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工作负担,导致部分人员出现抗拒心理,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不足,工作质量提升难度大 现阶段,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关于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的选择明显欠缺合理性。大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在选择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时,过于急于求成。实践中,未考虑单位实际发展需求,盲目使用功能齐全、周期较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质上,如若机关后勤事业单位未考虑单位实际需求,便盲目升级改造,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延长实施周期,且在后期应用时极有可能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和预期要求不相匹配,增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度,无法保障人力资源管理质量。
新时期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途径
转变管理观念,构建健康生态体系 其一,要树立市场竞争理念,摒弃旧有观念,树立市场意识,转变危机意识,优化传统服务模式,实现服务流程规范化、科学化、多样化发展。其二,机关后勤工作人员要明确工作目标,提供高质量服务,加强质量管理,以全过程、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为导向,更好地适应单位发展需求,满足社会不断发展需要。
加强团队建设,增强管理团队凝聚力 首先,要建立一支有效率的后勤服务及管理团队。强化机关管理人才培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对职工进行经常性、不定时培训,使职工主动参加培训活动,使其业务技能和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更理想的工作效果。在培训过程中,既要充分地了解专业知识、职责、职业素养,还要指导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自身工作需求,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同时,不断地引进高质量管理人员,为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队伍提供新鲜血液,培养高质量后勤人才团队。其次,加强后勤团队职工工作意识,注重人才专业素质及能力提升。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及能力的重要性,主动开展培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创新有机地结合,强化和健全事业单位对后勤人才的培养,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在单位内部推行工作多样化、合理安排岗位、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等措施,以改善工作人员一成不变工作状况,从而激发其工作潜力,增强其工作自信心,促进事业单位和职工双赢,保证机关后勤事业单位整体服务水平有所提高。最后,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创新。目前,由于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认知不全面,本身知识结构不完善,极可能导致机关后勤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难以系统化、规范化发展,并且在人力资源实际管理工作中也容易出现更多问题。若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则必须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通过对管理者进行绩效评估,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整体素质,为创新人力资源队伍及管理工作奠基。
开展教育培训,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在进行职工培训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岗位不同特征,对同一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其专业能力,从而达到更理想的工作效果,促进单位整体进步和发展。另外,为了激发职工积极性,还可以将绩效考核纳入培训系统中,注重二者之间的联系,针对职工培训效果进行合理评价。这样一来,即可以让职工更加注重学习,激励其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致力于在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4]。
加强绩效管理,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结合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主要工作职责,针对单位工作岗位展开科学规划,并针对各岗位人力资源制定明确的工作量化考核标准以及绩效激励机制。具体实践时,针对单位内部组织加以优化,创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通过针对职工考核标准以及职工工作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全方位掌握职工真实需求和具体变化趋势,在满足职工现实需求基础上,采用高效措施,强化激励效果,突破单位多做少做平均分配局面,结合量化考核指标,确保各个岗位人力资源多劳多得,全面强化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危机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激发单位人力资源活力。
优化薪酬体系,推进薪酬管理信息化 在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时,适当引进激励机制及竞争机制,可为后期优化进程体系实现薪酬管理目标做好铺垫。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薪酬管理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创建完善的薪酬信息化系统,将人力资源有关档案输入到专业系统内,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薪酬。同时,在薪酬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可为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了解自身薪酬情况带来便利,登录相关平台即可自行查看自身薪酬,确保薪酬发放可视化,令人力资源更有兴趣投入更多精力于岗位工作中,并持续激发其奋发向前的动力。
利用数字赋能,加强智慧后勤建设 机关后勤事业单位工作任务繁多,涉及众多工作事项,如机关事业单位公车、人员、设备以及办公用品等,均属于机关后勤事业单位管辖范畴。在新时期背景下,通过数字赋能,建设智慧后勤一体化管理平台,设置后勤资产消费、出行、安防、办公、物业等不同场景,即可全方位覆盖机关后勤事业单位各项业务要素,结合数据化方式、移动化方式及全场景方式针对人力资源生活、工作等多方面进行智慧管控。例如,在资产管理时,全面建立数字管理档案,即可针对后勤资产展开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除此之外,通过数字赋能,应用智能算法,即可提高后勤事务管理效率。智慧后勤创造性地引入先进智能设备和便捷服务,可线上自动发放职工福利以及打造线上商城,确保人力资源相关管理事项全程可视化,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生质的转变,提升管理高度。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创新改革工作进行时,要求相关单位引进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大人力资源工作重视程度。注重建设高质量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并定期展开教育培训,协调搭配数字赋能等手段,切实强化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将机关后勤事业单位作用真正展示出来。
(作者单位:杭州海关后勤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