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研究

2025-02-18 00:00:00欧家林
中国经贸 2025年3期
关键词:盘点生命周期精细化

在大数据赋能下,公立医院可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其中涵盖采购、登记、使用、折旧直至处置等环节,确保资产状态实时可视、高效流转。大数据分析技术能深度挖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通过对资产数据的整合分析,识别低效资源并优化配置,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资产收益率。同时通过实时监控预警,可以有效防范资产流失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此外,大数据能洞察资产趋势,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战略决策提供强大支撑,通过资产数据的深度解读与模式识别,助力管理者进行科学的资产配置与前瞻性规划,从而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大数据技术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带来了新契机,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借助大数据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以提升资产利用效率,防范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行业现代化发展。

公立医院结合大数据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提高管理便捷性 以往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往往依赖人工记录与统计,信息更新滞后,管理效率较低。而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固定资产信息得以实时、动态、全面地整合与呈现,显著提升了管理的便捷性与效率。首先,大数据平台能够实时收集并整合固定资产的采购、登记、使用、折旧、维修保养直至报废处置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资产信息的在线查询与自动更新,大大简化了资产管理流程,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资产状态,方便快捷地进行资产调度与决策。其次,大数据分析能够对资产分布、使用频率、性能状况等多维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供可视化报表与智能预警,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他们能够迅速定位问题资产,及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有效避免资产闲置、浪费或过度使用等问题。最后,大数据技术推动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通过挖掘资产使用规律与趋势,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从而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的运营效能与服务质量。

夯实后勤保障 公立医院引入大数据技术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对于强化医院后勤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大数据平台能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实时采集、整合与分析,有效填补传统管理手段在信息处理速度与精确度上的不足,为后勤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在大数据赋能下,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得以精细化,从资产采购、入库、使用、维护直至淘汰处置的全过程皆可实现透明化、智能化管理。后勤部门可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精确掌握资产分布、使用状况和维护需求,从而科学调度资源,避免资产闲置与过度损耗,确保关键医疗设备时刻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有力保障临床服务的稳定供给。同时,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潜在问题的预警与防范,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与深度分析,可提前识别并处理潜在故障,减少意外停机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显著增强后勤保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指导预算编制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公立医院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对指导预算编制工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借助大数据平台,公立医院能够实时收集并细致分析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涵盖了资产购入、使用、维护乃至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丰富的信息资料为预算编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客观依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医院能够精准把握固定资产的实际运行成本和效能,对未来资产的购置、维护和更新成本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使预算编制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确保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相较于过去的主观估计与经验判断,大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极大提升了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现阶段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片面不完整 现阶段,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领域普遍存在着管理片面、不完整等现象。首先,固定资产的信息管理往往局限于初始购置阶段,而对于资产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折旧计提、处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关注度不足,未能形成连续、完整的管理链条。其次,资产台账信息更新滞后,实物与账面数据存在出入,无法确保固定资产信息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此外,固定资产的配置与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部分资产存在长期闲置或过度使用的情况,反映出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性与效率低下问题。再者,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风险防控意识相对较弱,资产安全、折旧计算、报废处理等环节的规则与程序不够明确,易引发资产流失、账实不符等风险。因此,公立医院亟需改进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引入更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固定资产从采购到处置全过程的精细化、系统化管理,以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资产利用价值。

监督监管流于形式 首先,从内部监管机制层面看,尽管大多数公立医院已初步建立起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体系,但制度执行层面却常显乏力,往往缺乏对制度执行情况的严格监控与考核,导致资产管理的实际操作与规定要求脱节,形成了“有制度无执行”的尴尬局面。其次,固定资产盘点核查工作常常浮于表面,未能深入细致地进行定期、全面且与财务信息对照的实物盘点,这种现象极易催生账实不符的问题,进而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削弱了内部监督的实际效力。再者,外部监管力度亟待加强。上级卫生行政主管机构和审计部门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及其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督有所欠缺,更多侧重于事后审计与纠错,而非前期预警与过程监控,这无疑限制了外部监管的有效性和威慑力。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公示与披露不充分,导致利益相关方难以有效参与监督,进一步加深了固定资产管理中监督流于形式的程度。公立医院必须正视并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监督监管流于形式的顽疾,通过强化内部制度执行力、提升盘点核查质量、增强外部实时动态监管以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透明度等多种途径,以求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保值增值。

缺失固资人才建设 现阶段,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领域明显存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问题。首先,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许多公立医院尚未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或配备充足的专职管理人员,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专业化团队的支撑,无法充分满足复杂多元的资产管理需求。其次,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不健全。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较少,使得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应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挑战,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再者,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由于缺乏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晋升激励机制与职业发展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持续优化与改进受阻。综上所述,公立医院亟需重视并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缺失的问题,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精于管理、且善于创新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以全面提升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公立医院基于大数据提高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借助大数据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能够覆盖固定资产从规划、购置、投入使用、维护保养、直至报废处置的全过程,实现对每一项资产的实时追踪与精准管理。首先,大数据技术可实时抓取并整合固定资产的各项数据,形成详尽的资产数据库,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在资产使用阶段,大数据平台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使用效率,通过数据挖掘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同时,通过大数据对资产折旧、维护、维修成本的精确计算与分析,可指导医院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财务决策。此外,在资产处置阶段,大数据技术能够准确评估资产残值,科学规划资产退役与更新策略,从而在整个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基于大数据构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资产管理,还可有效提升资产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医院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对于推动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加强固资盘点与清查 公立医院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质量的过程中,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与清查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有效举措。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盘点与清查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和实时化,确保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和完整。首先,大数据平台能够集成并实时更新固定资产的各类数据,包括资产购置、使用、调拨、折旧和处置等全过程信息,为固定资产盘点与清查提供了全面、详实的数据支持。通过运用RFID、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追踪资产位置和状态,显著提升盘点与清查的效率与准确性。其次,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揭示固定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例如资产闲置、超负荷使用、维护不当等,通过对异常数据的深度挖掘,促使医院及时调整资产布局和使用策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此外,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大数据驱动的固定资产盘点与清查,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账实不符的情况,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同时也为医院的预算编制、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综上所述,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与清查,不仅有利于提升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更能有效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对于优化医院运营、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细化职能并强化培训 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质量的过程中,细化职能分工并强化员工培训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策略。首先,大数据技术可以整合并分析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海量信息,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资源,公立医院应当设置更为精细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护、处置等环节的具体职责,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职能分工。其次,大数据环境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需具备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的能力,因此,。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技能培训、实战演练等形式,提升员工对大数据工具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使他们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资产管理水平。同时,还需注重培养全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让每位接触或使用固定资产的人员都能了解并遵循资产管理流程,确保大数据信息得到有效利用和传递,从而形成从上至下、全员参与的精细化管理氛围。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在借助大数据提高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质量的过程中,通过细分职能分工和强化员工培训,能够有效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落地应用,进而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大数据技术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开辟了新路径,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强化盘点与清查、细化职能分工并提升人员素质,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显著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然而,仍需持续探索大数据与业务实践的更好融合,不断优化升级管理策略,以适应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与医院运营效能的持续提升。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盘点生命周期精细化
动物的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5:02
睁眼瞎盘点
动漫星空(2020年10期)2020-10-29 06:57:00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11-17 13:04:02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6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盘点与展望
新农业(2016年13期)2016-08-16 12:12:41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公民与法治(2016年7期)2016-05-17 0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