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研究

2025-02-18 00:00:00王银和
中国经贸 2025年3期
关键词:账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可通过固定资产购置与使用、维护与折旧等环节,充分了解固定资产的完整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规划与管控。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相应的维护成本,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效果。还可以根据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目标及需求,逐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业务有序开展。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维护与处理,不仅能有效降低闲置资产比例,还可以减少资产损失、浪费等情况。同时有利于事业单位综合评估固定资产绩效。并总结相关经验教训,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文章旨在深入探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执行过程不够规范、监管评估机制不够完善等),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并且,通过案例分析验证这些优化措施的具体运用效果,为事业单位高效管理固定资产提供有益参考。

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机构,其固定资产管理是保障各项业务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通常会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存在管理效率低下、流程不规范以及信息不准确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主要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现状展开讨论。通过对相关法规政策进行有效梳理,明确管理要求及相应制度框架,充分揭示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在购置、登记、维护和报废等环节存在的漏洞与不足。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阐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可行性思路,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概述

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详细的流程与规定,在职责划分不够明确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管理混乱,存在部门协调不畅、责任追究困难等情况。

也有部分单位在登记固定资产时,对固定资产登记不够规范,存在遗漏或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情况,不利于提高资产信息的精准度。

而且事业单位在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通常会存在账实不符、监管评估机制薄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执行力不足,以及固定资产流失等问题,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管理(如未能明确固定资产采购、报废处理等环节的具体规定),很容易导致实操过程中缺乏有利依据。而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系统,导致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致使资产管理流程衔接不畅,难以提高管理效率。也有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存在操作性不强、制度更新太过滞后等问题。导致这些制度与实际需求相脱节,无法快速达成预期管理与执行效果。

账目不清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目不清晰(如固定资产账务记录不完整、资产分配不清晰等),很可能会增大资金流失风险,导致管理者难以精准了解单位资产数量、价值以及使用情况,致使决策失误,影响单位发展与运营。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化记录不及时,导致财务报告不够精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透明性与合规性,这不仅会增大财务风险,还可能会导致审计人员难以核实资产的真实情况,无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折旧不准确的情况下,管理者无法充分了解资产使用效益,不利于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

信息化程度低 事业单位由于缺乏信息化手段,无法实时跟踪资产使用情况、位置变动以及维护记录等情况。这不仅会增大管理难度,还可能因为未建立统一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导致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太过分散。且共享度低,严重影响着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够规范时,部分环节很难实现信息化管理。毕竟手工记录或纸质文档极易出现错误、重复、遗漏等问题,导致信息化系统中的固定资产数据信息不够精准,不利于提高决策质量。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很难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集成,致使信息孤岛严重,难以提高资产管理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颇为重要。事业单位首先应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部门及人员,确保资产管理的各项指标责任明确,且落实到个人。并且,根据资产性质及用途,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有利于固定资产统计核算与监控。在购置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应规范预算申请、采购审批与验收等环节的资产购置流程。在确保资产购置合规性的同时,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台账。以便详细记录资产的基本信息、使用部门以及购置日期等,使资产追溯与查询更为便捷。在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应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借用、调拨以及维修等方面的流程,以达到合理使用资产的效果。同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制度,对其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与保养,确保资产流动安全。除此之外,还应明确固定资产的报废标准与处置流程,力求在保障资产报废处理合理合规的同时,最大限度回收固定资产残值。在盘点固定资产方面,应充分核实资产台账与实际情况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或缺失。从而通过完善的监督审计机制,定期检查与评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做到尽早发现问题尽早整改。为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事业单位还应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同步提升其责任意识与管理水平。

加强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 为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可采纳以下建议:

1、完善账务记录制度:事业单位首先应明确账务管理流程会计核算方法以及账务审核要求,并确保每笔固定资产业务都有详细记录(如购置日期、固定资产原值、使用部门以及折旧方法等),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2、定期盘点资产账目与实际资产的一致性,及时处理账实不符的情况。与核对: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核对固定

3、实施资产标签化管理:及时进行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等方面的账务处理,为每一项固定资产贴上便于识别与管理的、唯一的标签或编码,确保资产账务信息的全面性与及时性。

4、加强财务与实物管理的协同:建立跨部门沟通与协同机制,同步完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制度,有利于精准反映固定资产价值损耗,提高财务报表准确率。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等),实现账务记录的自动化、智能化,最大限度防止资产流失。

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审计监管制度,定期审查固定资产账务管理的规范性与完整性,同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及效果。

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为更好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事业单位首先应明确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有条不紊地落实信息化建设。这样有利于帮助事业单位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全方位满足资产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例如,使用固定资产电子化系统,能实现对资产信息的自动化记录、查询与分析。其次,建立资产数据库能实现对资产信息的集中管理与共享;还可以积极引入条码或RFID技术,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化标识,实现对资产的精准识别与快速盘点。在实操过程中,事业单位可根据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性,合理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如开发移动应用程序等),能确保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查询并更新资产信息。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避免信息泄露或系统发生故障。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 为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制度以及相关措施得到有效实施,事业单位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使其能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与支持。与此同时,还应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以多措并举的方式增强干部职工的资产管理意识、提升专业能力及素养。亦或是通过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确保他们能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总结经验。并针对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事业单位可通过制定明确的固定资产监管检查制度,明确相应的监督范围、频率及方法等,以确保固定资产督查工作有理有据。也可以通过专项监督检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检查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等,确保监督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与此同时,还应认真分析固定资产监督检查结果,使其能成为考核、评价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力依据之一。亦或是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公开与共享的程度,确保事业单位能充分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应科学设置固定资产考评管理体系指标(如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固定资产利用率等),以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全方位评价。同时,也应明确固定资产考评范围及流程,为考核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夯实基础。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考核评价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进行定期总结与反馈,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将固定资产考评管理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选先进等方面的依据,以此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或竞争机制,对表现突出的集体或个人予以适当奖励,使其能通过轮岗交流或竞争上岗等方式,增强自身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从而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自动自觉地规范自身工作行为。

案例分析 这里将以某事业单位为例(以下简称A公司),详细阐述其对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优化实践,及其优化效果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A公司背景介绍 A公司是国内一家教育培训、科研以及其他相关社会服务工作的事业单位。随着业务的持续拓展,A公司的固定资产规模也在日益扩大。目前已经涉及各类仪器设备,以及办公家具等方面的资产。然而,固定资产数量逐步增加的同时,A公司在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问题也越发突出(如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严重影响着其自身服务水平及效率。

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优化实践 A公司通过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全面调研,深度了解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以及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相关的调研结果,A公司制定了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详细方案。例如,重新修订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并规范了相关审批权限,使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如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固定资产使用与维护制度等)。与此同时,A公司还引进了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完善并强化了相关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机制与配套的考评管理机制,实现了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此外,A公司通过定期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管理能力及业务技能,畅通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了固定资产管理合力,从而营造适合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注重资产管理的良好氛围。

优化效果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与实践,A公司成功降低了资产管理成本,并减少了闲置资产比例,使固定资产失误与风险得到大幅度降低。同步提高了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及员工满意度。事实证明:A公司成功实施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优化方案之后,取得了丰硕成果,既提高了自身固定资产管理成效,也为其他事业单位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与审计,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与此同时,还应完善固定资产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加强警示教育的方式,避免类似问题反复发生。亦或是通过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强化责任心教育等方式,确保他们能熟练操作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在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的同时,赋能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

(作者单位: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国有资产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账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 05:35:18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金融终端应用系统账务风险防范设计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浅谈电力企业电费账务管理工作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37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中国军转民(2017年7期)2017-12-19 13:30:10
浅析融资租赁实务中承租人的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