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地方文献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2025-02-18 00:00:00孙婷陈婷婷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数智文旅数字化

摘 要:文章分析了地方文献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介绍了数智时代地方文献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地方文献赋能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资源挖掘不充分、融合意识不强、新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协同合作、深挖内涵、利用科技手段等发展路径,旨在推进地方文献的活化利用,为文旅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智时代;地方文献;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G25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5)01-0099-04

本文系202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江苏文旅数字资源开发转化的模式与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4SYC-032。

数智化(Digital Intelligence)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化、高效化、自动化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数智化涵盖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个领域,旨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1]。数智时代是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的一个统称。文化和旅游以数智为媒融合发展。新空间、新模式、新业态、新品牌不断出现,形成了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应紧跟时代需求,既要从供给侧的角度考虑服务的迭代与创新,又要密切关注需求侧即服务对象的响应与认可,做好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保护、开发、利用和数字化工作,发掘、弘扬地方文献中蕴含的地方文化,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活力。

1 地方文献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方面,地方文献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风貌的“百科全书”,也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真实记录了地区历史沿革、文化脉络、民俗风情,记载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承载着灿烂文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元素,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彰显文旅产品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文旅融合为地方文献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不仅有利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促进了地方文献的传播与利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载体,可以推动图书馆的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加强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引领作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疑是延伸服务内涵、探索服务升级的有效途径[2]。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大举措。传统的地方文献开发利用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将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推动地方文献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数智时代,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传统文旅产业的时空边界,文旅产业的信息化、智慧化转型成为促使文旅消费模式及消费习惯发生转变的重要动力,也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层次融合。

2 数智时代地方文献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数智时代,图书馆应在推动地方文献数字化、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不断探索,用现代语言去激活“沉睡”的地方文献,采用公众更易于接受的、休闲活泼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首先,在资源载体上不断创新。一些图书馆结合自身馆藏特色构建个性化鲜明的旅游主题资源库,展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内容,助推地方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例如,首都图书馆以近百年地方文献专藏为依托建成“北京记忆”专题数据库,涵盖与北京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古籍、照片、拓片等载体,为公众提供文献浏览、检索等服务。其次,在融合模式上进行多元探索。苏州图书馆从江南文化入手,结合其馆藏《清嘉录》中所记录的古人风雅生活内容,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形式让古籍“活”起来,展示了苏州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古人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再次,在文旅产品上求新求变。有的图书馆结合自身馆藏资源不断开发、创新文创产品,为文旅注入文化底色[3]。湖南图书馆依托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借助区块链技术与数字技术开发出系列文创盲盒产品,开辟出数字文创的新路径,在促进馆藏资源活化利用的同时,也助力了文旅深度融合。综上,在数智化背景与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各地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上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地方文献赋能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3. 1 资源挖掘不充分

一些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挖掘缺乏深度,在产业融合方面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及影响力的项目,文旅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特色、供给质量不高。具体而言,地方文献中一些历史文化元素丰厚、与旅游产业紧密相关的资源尚未得到系统性、多元化开发,一些具备旅游价值的文化题材无法得到有效提炼和应用,地方志、古籍等特色文献中的旅游资源缺乏针对性挖掘,能够为文旅融合赋能的地方文献通常被束之高阁[4]。

3. 2 融合意识不强

创新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地方文献开发注入创新元素是大势所趋,但一些图书馆缺乏真正的文化传播与文旅融合意识,未能深刻把握图书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机遇,使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成为“噱头”,导致地方文献数字化产品宣传推广不充分,文旅融合效应大打折扣。数智时代,图书馆赋能文旅融合既需要自身加大投入开发力度,也离不开与其他文化机构、社会组织的多元化协同合作,但当前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在地方文献助力文旅产业发展中缺乏长效性合作[5]。

3. 3 新技术应用不足

数智时代,科技改变未来。数字技术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传统单向、被动的服务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一些图书馆对数字化技术应用较少,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活动缺乏创意,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如何加强AR、VR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游客提供更为新颖的文旅融合体验,是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开发和利用中亟待突破的瓶颈。

4 数智时代地方文献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

4. 1 协同合作,构建核心资源库

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既要考虑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也要关注事业与产业的协同以及业内与业外的合作,同时还要确立跨界思维,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目标,深化图书馆界与文旅产业的协同合作,积极推进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首先,图书馆应对馆藏地方文献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梳理整合,构建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联合地方文化机构以及高校团队,共同搭建数字人文平台,推动地方文献资源的协同和共享,为地方政府部门、旅游产业链从业者及游客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其次,图书馆应联合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史志办、非遗保护中心等,推动方志、古籍、族谱、名人等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数字图书馆、数字非遗馆、数字方志馆等。再次,推动数字文旅项目建设。图书馆应以数字化成果共享为目标,主动融入数字政府建设,基于“地方文献+平台+终端”的开发模式,构建新型“基础数据平台+文旅推介平台”载体,拓宽地方文献传播途径,激活沉睡在地方文献里的文旅资源[6]。图书馆可以从地方文献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探索构建地方历史文化名人、地方民俗文化、古镇古村、园林景区等专题数据库,同时有效结合人工智能、VR、AR等先进技术,让更多地方文献“活”起来,为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4. 2 深挖内涵,彰显文化价值

地方文献满载着故乡事、故乡情,是一个地区历史的产物。数智化时代,图书馆既要选取地方文献中的经典和精华进行研究、阐释,又要敏锐捕捉当下的社会流行文化,还要打破专业壁垒,利用先进技术让不同领域的人才交流碰撞。首先,图书馆应探索推广内容的有声化。图书馆可结合馆藏资源打造“方言书单”,用方言推荐经典书目,开展方言阅读直播等,提升公众的互动体验。例如,图书馆可在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区等文旅场所建设有声阅读空间,将有声化的地方文献资源通过“扫码听”的方式投放到新型阅读空间中,公众、游客可通过扫码获取对应的常用方言语音,感受民俗文化底蕴[7]。其次,实现推广内容的差异化。图书馆应立足地方文脉,将地方特色、民间艺术、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图书馆服务,在数字创意、展览展示、演绎生产等多领域协同发力,既在形式上体现出现代创意特色,又深度打造沉浸式文旅精品项目。例如:温州图书馆“瓯越记忆”历史人文知识服务应用,设置“温州古遗迹”“温州地方特色”等多个分类,通过数字文献、音视频、图文等各类载体彰显地方文献的时代魅力和时代价值,解决了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展示不充分、相关古籍与地方文献利用困难等问题。

4. 3 紧跟时代,巧用科技手段

首先,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图书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沉浸参与、人机交互等数字化手段以及网络游戏、数字展厅、数字藏品等当下流行的传播形式,在多个维度上助力地方文献从“活”起来发展到“潮”起来,为地方文献赋能文旅融合创造多元形态,实现从“文献阅读”到“身临其境”,使公众在综合感官体验中领略文化的魅力,提升归属感与认同感。其次,图书馆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专业视听平台中嵌入地方文献产品,打造网络超链接汇聚文献内容,引导公众关注地方文献、传承文化,也可以结合海量地方文献资源,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以苏州图书馆为例,该馆积极开发与“江苏文库”相关的数字文创产品,如古风绢扇、活版印刷明信片、印章等,通过数字化和“文化创意+”的方式宣传地方文献,拉近了公众与地方文献的距离,也向公众充分展现了江苏省的文化和历史。

4. 4 注重体验,创新文旅业态

首先,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梳理文旅资源,推进对二、三次文献资源的挖掘,以历史人文风情为内核打造研学旅游产品。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开展了“跟着《永乐大典》走读广西”系列活动,其开发的“千年古港传奇海丝”之旅、“山水课堂行走丹青”之旅等研学旅游精品路线,让“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成为现实。其次,图书馆可以通过建设各类地方文献专题库,记录城市发展与乡村变化,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乡情、乡音、乡愁,讲好城市故事,更好地展现地方的悠久历史与文化脉络。再次,图书馆可以凭借数字化技术展现地方文献中的人文内核与文化价值,引导公众体验文化的魅力。例如,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复刻清代文学家袁枚写的《随园食单》,以视频的形式宣传古籍中的美食;基于历史文献《北平笺谱》导演微电影《当年笺纸欲开时》,用镜头探寻地方传统技艺的故事。

5 结语

数智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必须抓住发展新机遇,通过对地方文献内容活化、形态活化等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唯有如此才可让地方文献资源“神形兼备”,实现地方文献文化传承与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双赢,让地方记忆得以持续传承。

参考文献:

[1] 车琦.什么是数智化和数智时代[EB/ OL]. [2024-06-12]. https:/ / www. xdxd. cn/ jxtd/ jgyd/ jlyd/ index_2. html.

[2] 邵明华,倪吴玥,李泽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基本逻辑及发展路径[J].图书馆学研究,2021(10):18-23.

[3] 王星星.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内在逻辑、发展模式和机制创新[J].图书馆建设,2022(3):27-34.

[4] 常春秀.打造城市文旅会客厅:连云港市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3(2): 68-71.

[5] 付静静.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以山西省公共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9):17-19.

[6] 逄金英,薛玉芳.古籍地方文献开发及其本土文化引领与实践:以诸城市古籍地方文献为例[J].文化月刊,2022(7):94-97.

[7] 江震.基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与文旅融合服务[J].图书馆杂志,2022(2):89-92.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数智文旅数字化
专题《数智共生 设计未来》
包装工程(2024年8期)2024-04-23 04:03:58
路安炎:按下中国造纸业“数智转型”启动键
华人时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3:44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28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0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