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河南省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出河南省民办高校阅读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品牌意识淡薄,活动项目趋同单一;管理机制不完善,未形成长效机制;创新意识不足,活动形式和内容缺乏新意;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忽视育人功能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阅读文化品牌建设的实施路径,如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品牌项目;加强协同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树立品牌标杆,加大宣传推广。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首次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大力倡导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等人才的高校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需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此开启阅读文化品牌建设新篇章。
高校阅读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近些年,高校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论方面,从2004年开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突飞猛进;实践方面,在教社政〔2004〕 16号文件《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部署下,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山东、江苏、浙江、广东、陕西、四川、河北等省份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起举办了以“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为代表的省内评选活动,推出了一批富有生气、特色鲜明的高校阅读文化品牌。
高校图书馆肩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职能。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以读书节活动为依托,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有特色的阅读文化品牌是大势
所趋。
河南省民办高校图书馆读书节开展现状。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和电话咨询,对河南省45所民办高校图书馆读书节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45所高校每年均有开展不同的读书节系列活动,各高校在读书节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规模和活动效果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其中以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丘学院、信阳学院、黄河交通学院等为代表的省内民办高校形成较为成熟并富有特色的读书节系列活动体系(见
表1),同时以读书节为依托,打造出了一批阅读文化品牌。
河南省民办高校阅读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品牌意识淡薄,活动项目趋同单一。河南省各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以举办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在校党委、团委、学生处、二级学院等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下竞相开展。部分项目在校党委和团委开展之后,学生处和二级学院继续重复开展,欠缺创新性、特色化。这些活动往往重视“量”,相对忽略“质”,资源整合不够充分,造成活动设置“多而滥”,主办方缺乏“少而精”的品牌意识。例如,有的高校图书馆读书节活动年年举办,但年年局限于征文比赛、摄影大赛、找书大赛等等,对学生的吸引力低,导致学生参与度低,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够,难以形成特色、打造品牌。
管理机制不完善,未形成长效机制。河南省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时间较短,管理机制尚未完全成熟,部分学校职能部门对于阅读文化品牌建设缺乏深层的理论探究和长远的总体规划。在实际表现中,校党委、团委、学生处、二级学院等有关职能部门把阅读文化品牌建设当作一种管理手段,对于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考虑不足,限制了校园阅读文化品牌的孵化。活动开展未见成效时就急于宣传报道,前一阶段活动尚未形成规模,又投入下一阶段活动的开展,活动影响力打造流于形式,阻碍了校园特色文化品牌的形成。例如,高校图书馆的读书节活动总是“单打独斗”,未与学校的职能部门相结合,而仅靠图书馆组织活动,对学生的号召力不够,活动层次较低,未形成长效
机制。
创新意识不足,活动形式和内容缺乏新意。由于办学时间普遍较短,河南省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底蕴尚未成型,在阅读文化品牌建设中,易关注“外在”硬件设施配置,而忽视“内在”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策划中,对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缺乏一定的思考和创新,有时过度追求“热点”,追求潮流,制造“噱头”。例如,有的高校图书馆在举办读书节活动时,将诗词大会、知识竞答、书山寻“宝”、综艺“撕名牌活动”等,稍作变化就引入了高校校园,使得综艺类、竞技类、拉票评选类活动占据校园文化建设的半壁江山,导致一些科技文化类项目缺少艺术性和思想性,阅读文化品牌建设趋于形式化,缺少新意和内涵。
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忽视育人功能。河南省民办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上多局限于拍几张照片、整几份材料、发几篇新闻,像“赶场”一样完成一个又一个活动,存在过于迎合学生口味、偏离师生生活等问题,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初衷:文化育人。尤其是部分民办高校图书馆对打造阅读文化品牌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例如,有的高校图书馆虽然定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和阅读推广活动,但活动伊始,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学生无从知晓。活动结束后,宣传报道仅局限于馆内宣传,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活动融合度不高,难以扩大活动品牌影响力。
河南省民办高校阅读文化品牌建设的实施路径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品牌项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除了要着力于“多”,让活动丰富多样化,还要着力于“精”,打造富有特色并有影响力的品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走特色、走品牌、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形象不是要“人无我有”,而是要“人有我精”,在“精”字上着手。例如当下很多民办高校都开设有各类讲座报告,但是将系列讲座办出特色、形成品牌的却为数不多。黄河科技学院自2007年创办“黄河讲坛”以来,持续邀请省内外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围绕人文、科技、经济等方面前沿、热点、焦点问题开展讲座,成为阅读文化品牌的一个亮点。因此,民办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切实树立品牌意识,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加强协同合作,建立长效机制。高校阅读文化品牌的建设绝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统筹规划。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在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还需深入挖掘本校文化,努力构建特色鲜明、校园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力大、师生参与面广的校园文化品牌体系。包括读书节活动在内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向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形成特色化、系列化、具有示范性和可持续性的高校阅读文化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以图书馆为主力,联合党委、团委、学生处、二级学院等职能部门,形成共同协作建设读书节文化品牌的长效机制。
创新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民办高校阅读文化品牌建设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一方面,要继承和坚守民办高校在其办学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积淀;另一方面,要在传承校园历史文化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载体,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和设计,结合现实特点,吸取时代气息,深入挖掘特色活动项目,不断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赋予校园文化品牌新的内涵。
树立品牌标杆,加大宣传推广。民办高校在阅读文化品牌建设中要树立品牌标杆,加大宣传推广,发挥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商丘学院为例,学院自2021年开始在阅读文化品牌建设上发力,在全校范围内开始遴选能体现校训精神、学院文化积淀、文化特色、影响力和参与面广的阅读文化品牌。经过层层选拔,商丘学院读书节活动脱颖而出,成为首批阅读文化品牌重点扶持和培育项目。而商丘学院读书节活动从2014年开始,历经十年,活动日渐成熟,“传承经典百人诵读大赛”“阅读分享会”“信息素养讲座”都已成为校内经典活动。下一步,商丘学院将持续在经典活动中打造精品,树立品牌,使商丘学院读书节成为校园文化标杆,并对该品牌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切实在河南省民办高校阅读文化品牌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河南省民办高校在阅读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民办高校文化品牌逐渐形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阅读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推进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展望未来,河南省民办高校将继续深化阅读文化品牌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推广阅读文化品牌成为民办高校的闪耀品牌,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贡献
力量。
作者单位: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