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平台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2025-02-16 00:00:00汤文辉
现代阅读 2025年2期
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古籍服务平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198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开启民智,传承文明”为出版理念,以“为了人与书的相遇”为使命,以“出好书”为精神追求,在教育、人文社科和珍稀文献图书出版方向上,形成了“一轴两翼”三线并进的出版格局。伴随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和深度融合发展趋势要求,建设广泛汇集学术资源的“珍稀文献学术资源知识服务平台”,成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业务发展布局的重点工作。

珍稀文献学术资源知识服务平台集收集、整理、数字化和展示珍稀文献的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平台,用户可以便捷地获取这些资源,为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起文献基础。平台对所汇聚的文献资源,在数据深加工基础上,提供便捷的检索、浏览和下载功能,帮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加广泛和深入地传播。同时,也可借助资源汇集、整理、数字化的过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更为丰富的内容。

近三十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坚持影印为主、全面收集、适度整理的理念,踏实践行出版文化职责,积极投入中国珍稀古籍文献的寻访、整理与出版工作,累计有数十个项目获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扶持,并获得十余项国家级大奖,形成了涵盖普通古籍与经典古籍、大众古典文化阅读、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整理、珍稀古籍文献档案资料、民间文书文献、古籍版本目录学工具书等珍稀文献的出版板块,在海内外学术界、图书馆界形成了较佳的知名度。

知识服务平台建设背景

近三十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遍访海内外古籍文献收藏单位及个人,同步深入民间,积极整合珍贵稀有的存世中国古籍文献,抢救性发掘一系列民间历史文献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在海内外珍稀文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写本文献、民间历史文献、官私档案文献等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深受学术界、图书馆界重视,有效促进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深化与发展。在当前数字人文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在整合珍稀文献纸质图书出版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启动建设以特色古籍文献资源为主体、以“珍稀”为定位的“珍稀文献学术资源知识服务平台”。

依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既有资源积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就持续投入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以影印出版、目录提要等形式,陆续将海外许多珍贵的中国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引回国内。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极为丰富,具有“学科专业涵盖面广、古籍与民国资料丰富、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并存、多媒体与大型数据库齐备”的资源特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搜集海外文献资源的实践中一直坚持将视野放诸全球,与北美、欧洲、亚洲的众多知名图书馆都有出版其馆藏中国研究相关资料的深度合作。

知识服务平台内容分类

珍稀文献。珍稀文献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古籍文献类图书中最有特色的板块。珍稀文献的定位,是研究价值高、学者研究急需,且通常不易获得的珍贵学术资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国内图书馆藏稀见文献和北美高校东亚图书馆藏稀见文献。国内馆藏如有《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国外馆藏如有《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中文古籍文献》《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稿钞校本汇刊》《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子部善本文献丛刊》等。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与海外馆的合作中,所形成的“哈佛燕京图书馆模式”受到学界的普遍欢迎,即由图书馆开放所藏某一类型藏书或资料,邀请某一领域的资深学者基于自己的研究积累进行学术整理,整理成果交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一模式贯通了学术资源的保有者、专业的整理力量与出版机构,实现了学术资源的完善保存、专业整理和权威公布,使馆藏文献的学术价值得以有效开发。

民间历史文献。广义上的民间历史文献指民间保存的所有记载历史文化信息的文献,包括产生于民间的文献和散存于民间的官方文献。狭义的民间历史文献仅指直接产生并保存于民间的文献,如家谱、碑刻、书信、账本、契约文书、民间唱本、宗教科仪书、日记、笔记等。这些文献以反映基层民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主。其中,我们所重点关注的有记载宗族成员世系及事迹的谱牒类文献,如《徽州谱牒》《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等;有反映地方社会状况的碑刻类文献,如《粤桂毗连地区传世碑铭汇集初编》《闽人墓志汇刊》等;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如包括彝汉文合璧的《水西大渡河建石桥记》、满汉文合璧的《三字经》、满蒙汉文合璧的《三合便览》等。

“珍稀文献学术资源知识服务平台”的民间历史文献部分,以文书、碑刻、谱牒、杂字等纸质图书出版资源为基础,构建学术资源数据库,以方便学者参考引用。仅在民间文书方面,即有《徽州文书》《徽州合同文书》《清水江文书》《锦屏文书》《太行山文书》《福建民间文书》《闽东家族文书》《赣南文书》《土默特文书》等,是目前涉及地区多、类型全,能够细致呈现中国民间文书在地域、内容方面整体性与差异性真实情况的专题数据库。

写本及出土文献。“敦煌遗书数据库”是平台重点项目,其目标是全面、规范揭示敦煌遗书内容,共设置了四十多个著录项,入库资源22862个条目,提供分类检索、缀残提示、条记目录与图版对照阅读等功能;具备收藏单位、编号、文献名、首尾题、年代等多个检索途径,同步开发了多种可组合的数据统计功能。“珍稀文献学术资源知识服务平台”,是在已经完成的徽州文书数据库、中华大典数据库、敦煌遗书数据库等数据库产品基础上,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已出版的古籍文献为基础,全面吸收《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古籍文献》《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等约1300种海内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籍文献,通过将古籍文献数据结构化、体系化和智能化,建成高质量的中华古籍文献学术资源知识服务平台,从而让古籍更好地为读者和社会服务。

档案文献。档案文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大宗的文献类型,其内容主要体现为国家对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政策制定、管理,对重大事件的处理,以及维持国家与社会正常运行的方方面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直重视自明清以来各类官私档案文献的整理出版,累计出版有上千册明清近代档案文献,内容涉及行政管理、内政外交、海关、金融、军事、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大量少数民族文字档案。《清代稀见外交档案丛刊》《清代稀见内阁六部档案丛刊》《民国稀见外交档案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张之洞档案未刊稿汇编》《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费吴生夫妇档案汇编》《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 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共23册)》《晚清社会调查资料丛编初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张之洞档案未刊稿汇编》《土默特历史档案汇编》,都是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文献资料。

知识服务平台的愿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借助于长期的积累,广泛汇聚文化出版资源,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在上述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已经开发了“冷战时期多国档案数据库—苏联解密档案数据库”“徽州文书数据库”“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数据库”“中华大典数据库”“东方智慧丛书数据库”“粤桂毗连地区传世碑铭数据库”“敦煌遗书数据库”等,未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将在保持珍稀文献系列图书出版的基础上,在加快“珍稀文献学术资源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继续着力促进海外珍稀中文古籍文献回流、推动地方少数民族文献整理,积极服务学界需要,坚持立足学术、服务学术,持续为学术团队、广大文史研究工作者提供更多珍稀文献资料,更好地做好推广古籍文献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工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珍稀文献学术资源知识服务平台”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珍稀文献学术资源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便捷、智能的学术资源服务,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征程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文化使命,全力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出版力量。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猜你喜欢
广西师范大学古籍服务平台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38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AnAnalysi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EnglishTeachinginChinese High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Post—MethodPedagogy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我是古籍修复师
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