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25-02-15 00:00:00杨小兵
数学小灵通·3-4年级 2025年2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创设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提问的习惯和勇气,这不仅限制了其思维的拓展与深化,还影响了其核心素养的培养。鉴于此,本文将立足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探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以期激发学生主动提问,提升其提问能力,进而促进其数学学习效果与思维发展。

一、营造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提问勇气

提出问题是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前提。若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就必须塑造自由和谐的提问环境和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鼓励,从而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疑问。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游戏化问答活动、师生互问活动等,营造轻松、愉悦、开放的学习氛围,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提升其提问勇气。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疑问,并通过亲切的语言、鼓励的眼神和积极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与认可,从而增强其提问的勇气。

例如,在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充满趣味的动画短片,向学生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物体,如伸缩门、伸缩晾衣架、平行四边形形状的拼图玩具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向学生提问:“动画里的这些物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教师以此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鼓励他们自由发言。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引导。如教师通过肯定的眼神、微笑点头以及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鼓励,从而消除紧张情绪。然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卡纸教具,包括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开展“图形分类大挑战”游戏化问答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轮流派代表上台抽取一张卡纸,并向全班同学描述该卡纸的图形特征,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抢答,判断抽取的卡纸是什么图形。这种游戏化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踊跃提出各种问题,如“这个图形有几条边?”等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组织师生互问活动,鼓励学生提问。这一环节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促使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如“如果把多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能拼出什么有趣的图形?”“生活中哪些地方必须使用平行四边形,而不能使用长方形代替?”等问题。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认真作答,并再次肯定他们的提问表现,以此激发学生的持续学习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提问兴趣、培养其问题意识的有效手段。适宜的情境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发现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的教学中,当学生初步掌握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后,教师便可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一个热闹非凡的校园运动会场景,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问问题,从而使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教学如下:首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活力四射、热闹非凡的校园运动会场景,让学生仿若置身其中。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场景中的细节,如参赛人数、观众反应、比赛成绩等,同时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你看到了哪些比赛项目?”“哪个项目最受欢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提问,也可先进行示范提问,如“我想知道每个项目的参赛人数是多少,能制作一个统计表吗?”教师鼓励学生模仿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当学生提出众多问题后,带领学生筛选出一系列优质问题。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并利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三、创设提问途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仅仅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和提升其提问勇气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提问途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提问机会和平台,使其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提问技能。

一是设置专门的提问环节,为学生创造提问的空间。教师可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设置“疑惑预热”“即时疑惑”“总结反思”的提问环节,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是利用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提问渠道。教师可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并在作业中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以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教师可布置作业:寻找家中的轴对称图形,描述其特点并思考它们在设计上的好处。

三是设立问题箱,为学生提供持续提问的渠道。教师可在教室内放置一个问题箱,鼓励学生将自己在预习、听课或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投放到问题箱中。同时,教师定期查阅这些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答和指导,让提问的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肯定的喜悦。此外,教师还可选取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解答,同时对积极提问的学生给予正面反馈和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的良好习惯。

四、优化教学评价,增强学生提问信心

教学评价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还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增强其学习动力的关键手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优势,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评价,以切实增强学生的提问自信心,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

首先,建立积极的评价导向体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探索。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提问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成熟或不完善,也应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教师可设立提问奖励机制,如设立“最佳提问奖”“最具创意提问奖”等,以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在评价时,注重学生的提问质量,并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与建议。例如,当学生提出一个关于几何图形性质的问题时,教师可先赞扬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随后指出问题表述的模糊之处,建议其如何更精确地描述问题,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该性质的应用,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提问的深度与广度。

最后,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其数学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加重视提问技能的培养,还能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思维方式,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教学支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还能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师可综合实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提问途径等策略,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提问热情,提升其提问能力。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