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喻人:欧阳修的家训智慧

2025-02-15 00:00:00刘余莉邢梦潺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5年1期
关键词:圣贤学说欧阳修

欧阳修的《诲学说》不仅凝结了家族的家风家训,更蕴含了丰富的修学智慧。他强调环境对人之德行的影响,认为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塑造高尚品德的关键。

《诲学说》出自《欧阳修全集·笔说》,是欧阳修结合自身修习经历与人生经验,为二儿子欧阳奕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全文如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诲学说》凝结了欧阳修家族家风家训的核心精神,是其家族家教智慧的结晶。

欧阳修通过对“玉”与“人”辩证关系的讨论,强调人应当通过学习圣贤经典,擦拭掉内心欲望与尘埃的染污,恢复本来的清净面目参透宇宙人生的真相,从而达至明心见性、自觉觉他的人生境界。正是因为欧阳修“笃于信道,不读非圣贤书”,明白“文以载道”的道理,才能一生闲邪存诚、行道济世,最后名留千古。欧阳修撰写《诲学说》,训导儿子通过学习圣贤经典,把握天地自然与社会人文之道,最终达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境界。

据《宋史》记载,欧阳修4岁时,父亲病故,家中贫困,没钱读书。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地上教欧阳修写字。欧阳修的父亲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过官,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母亲常将父亲的事迹讲给他听。在母亲的影响下,欧阳修不仅承续了心厚于仁、恭俭清廉的家风,还在家训中教导孩子通过学习圣贤经典,锤炼个人品德,提升道德修养,开发自性明德,志于崇德弘道。

“人之性,因物则迁”,意思是人的自性本来是纯净纯善的,但会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古人历来重视环境对人德行养成的影响。如:孔子主张“里仁为美”,即居住在有仁德贤良的地方,才能够不断结交良师益友提升自身德行。“孟母三迁”也是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能够亲近仁者,得到良好熏陶。这些做法和理念,至今对我们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不学,舍君子而为小人”,即学习的目标就是努力成为圣贤君子。通过“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都可以成为圣贤,而“修之于身”则更加重要。反之,如果不能勤奋好学、修辞立诚、志在圣贤,就会远离道业,由君子变为小人,不可不谨慎小心。

《诲学说》承袭了欧阳修家族的家训传统,汇聚了他的人生经验,蕴含着深刻见解。非常适合融入现代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提升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圣贤学说欧阳修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14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小主人报(2022年9期)2022-08-25 03:15:08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9:04
画眉鸟
汉字故事之圣贤的寂寞
境随心转是圣贤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基层中医药(2020年7期)2020-09-11 06:37:58
欧阳修快马追字
启蒙(3-7岁)(2019年8期)2019-09-10 03:09:10
修身
勤奋的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