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教师专业提升与信息化教学述评平台建设

2025-02-13 00:00:00宋宣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5年1期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

摘" 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讨搭建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信息化教学述评平台的路径,旨在解决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化平台通过详细记录和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帮助教师提升职业能力,还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分析国家对教师评价和信息化平台的要求,提出信息化教学述评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提升的新思路。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专业提升;信息化教学述评平台

文章编号:1671-489X(2025)01-00-04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5.01.0

0" 引言

“教育的本质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在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需要在快速变化的教学环境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提升。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过于看重学生成绩、忽视教学实际表现、绩效平均主义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信息化平台寻求解决途径,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1" 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1" 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1.1" 过于看重学生成绩

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往往过于看重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忽视了教师在课堂内外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和与学生的交流过程。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素养。

1.1.2" 忽视教学实际表现

很多职评和评优要求的成绩脱离课堂实际,难以反映真实的育人效果。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表现和对学生的关心未能得到充分评价和认可。

1.1.3" 绩效平均主义

当前许多学校在使用的绩效评价体系还在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不能体现向一线有教学实绩的教师和班主任倾斜的目标。这种评价体系难以激发教师追求卓越教学表现的动力。

1.2" 教师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1.2.1" 信息收集不足

传统评价体系无法全面收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信息和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信息,缺乏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全面记录和分析。

1.2.2" 课堂监管缺失

传统评价体系难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时监管,导致难以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进行评价。

1.2.3" 评价标准不严谨

现有的评价标准往往是结果性的,对过程的监管不到位,容易导致评价结果不公正,难以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1.2.4" 学生评价渠道不完善

缺乏完善的评价渠道和机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渠道不通畅,导致学生的反馈难以反映在教师评价体系中。

2" 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施教学述评

2.1" 教育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教育大数据是指在教育领域产生的大量数据,包括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的教学数据和教育管理数据等。支持教师教学述评的数据包括教师教研成绩、考勤、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互动、课堂评价、听课评课、学校巡课、考试、作业布批(布置与批改)以及学生、同行和自己的评价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全面收集和分析,能够提供详尽的教学行为记录和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述评的实施

教师教学述评是指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效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同时回顾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优点和不足。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出“教师教学述评”[1]。通过信息化平台,学校可以方便地进行教学述评,平台提供的数据和分析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效果[2]。

2.3"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优化

教学述评平台是为教师提供便利的信息化平台,具有教学过程的记录、分析、评价和反馈等功能,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帮助教师回顾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平台的建设和优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3.1" 功能设计

平台需要具备全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能够实时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和反馈建议。同时,平台还需要具备个性化的设置功能,能够根据不同教师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2.3.2" 用户体验

平台的用户界面设计要简洁、直观,操作方便,能够让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轻松掌握和使用。平台还需要提供多种数据展示方式,如图表、报告等,帮助教师直观地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

2.3.3" 数据安全

平台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护隐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3" 国家对教师评价和信息化平台的要求

国家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评价和信息化平台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1]。以下分别阐述国家对教师评价和信息化平台的具体要求。

3.1" 对教师评价的要求

3.1.1" 全面性与多元化

国家强调教师评价要注重全面性与多元化,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涵盖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3]。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

3.1.2" 公正性与科学性

教师评价体系应具备公正性与科学性,避免主观偏见和单一评价标准的影响。评价应基于客观数据和事实,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准确和可信[4]。评价指标应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实绩、教育科研成果等多方面内容。

3.1.3" 过程性与增值性

传统的教师评价往往侧重于结果性评价,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评价过程中应注重过程性与增值性评价,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通过过程性评价,帮助教师发现和改进教学中的问题,促进其专业成长。

3.1.4" 激励与改进

教师评价应具有激励功能,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同时,评价结果应为教师提供建设性反馈和改进建议,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3.2" 对信息化平台的要求

3.2.1" 数据驱动与智能分析

信息化平台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驱动和智能分析[1]。通过教育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详尽的评价报告和分析结果,为教师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和改进建议[5]。

3.2.2" 实时反馈与动态调整

信息化平台应具备实时反馈和动态调整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实时获取自己的教学评价结果和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动态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3.2.3" 个性化与定制化

信息化平台应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评价服务,针对不同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专业发展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评价指标和反馈建议。通过个性化的评价服务,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计划,提升教学质量。

3.2.4"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

信息化平台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确保教师和学生的数据安全。平台应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的访问,保护教师和学生的隐私。

4" 信息化教学述评平台对教师职业提升的" "作用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因此,教师的职业提升对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教师的职业提升应包括幸福感提升和工作积极性提升两个方面。

4.1" 教师幸福感提升

4.1.1" 职业成就感

职业成就感是教师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当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贡献时,他们的幸福感会显著提升。通过教学述评平台,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教学进步和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增强职业成就感。

4.1.2" 心理健康支持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职业幸福感和教学效果。平台提供的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项目,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教师识别和管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减轻工作压力,提升幸福感。

4.1.3" 工作与生活平衡

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平台通过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工具,帮助教师高效安排教学任务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无谓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享受个人生活。

4.2" 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

4.2.1" 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增强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平台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提供及时的反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积分系统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2.2" 专业发展支持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是提升其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和智能教学指导,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实现职业发展的目标。

4.2.3" 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体系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基础。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反馈,帮助学校管理层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困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4.2.4" 师生互动与合作

积极的师生互动与合作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平台通过实时反馈和沟通功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 信息化教学述评平台的技术应用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学述评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全面记录和分析,提供科学、准确的评价和反馈,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5.1" 大数据技术

5.1.1" 数据收集与存储

教学述评平台通过智能设备和在线工具,实时收集教师的教学数据,包括课堂互动、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成绩、学生反馈等方面的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接口整合多源数据,建立全面的教师教学数据库。这些数据被存储在云端,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方便教师和管理者随时调取和分析。

5.1.2"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生成详细的教学行为记录和分析报告。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平台可以揭示教师教学行为中的规律和模式,发现其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直观呈现,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

5.2" 人工智能技术

5.2.1" 智能教学指导

平台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教师的教学数据,提供智能化的教学指导。例如,平台可以根据教师的课堂互动数据,建议教师改进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分析教师的教学视频,提供详细的教学反馈和改进建议。

5.2.2" 个性化发展建议

平台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通过智能算法,平台能够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推荐相应的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帮助教师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计划,提升教学质量。

6" 信息化教学述评平台的实践效果

信息化教学述评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全面记录和分析,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反馈,显著改善了传统教师评价体系中的问题,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6.1" 改善教师评价问题

6.1.1" 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通过教学述评平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全面记录和分析。平台生成的评价结果基于客观数据和科学分析,避免了传统评价体系中的主观偏见和单一评价标准问题。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学表现,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6.1.2"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平台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教育管理者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确保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避免了单一评价主体带来的片面性和不公平问题。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反馈,提升教学水平。

6.1.3" 过程性与增值性评价

平台注重过程性与增值性评价,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通过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平台可以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结果。过程性评价帮助教师发现和改进教学中的问题,增值性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6.2" 助力教师关心学生成长

6.2.1" 个性化教学指导

平台通过全面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2.2" 促进师生互动

平台提供的实时反馈和沟通功能,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师生互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6.2.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平台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项目,平台帮助教师识别和管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全面发展。

7" 结束语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述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工具。通过平台的支持,教师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还能在职业生涯中实现更高的成就和满足感。教学述评平台在实际应用中逐步完善与优化,能够真正支撑教师全面且个性化的发展,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事业发展。

教学述评平台不仅是一个技术工具,也代表了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表现,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平台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善教师的育人环境,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便捷的教学工具。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教育改革,教育数字化转型将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8"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4-03-21].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0-10/13/c_1126601844.htm.

[2] 张娜.从对教育的评价到促进教育的评价:教育评价国际研究进展综述[J].基础教育,2017,14(4):81-88.

[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A/OL].(2023-06-05)[2024-02-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306/t20230601_1062380.html.

[4] 朱德全.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 辛涛.科技赋能教育监测与评价:现状与前瞻[J].中国考试,2024(1):21-22.

猜你喜欢
教育数字化转型
ChatGPT助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与创新策略
新时代校长领导力提升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析
中小学管理(2023年3期)2023-04-07 23:50:09
人工智能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与实践研究
中国教师(2023年3期)2023-03-23 08:27:34
精准化·长程化·立体化:“互联网+”视域下的区域教研创新
基于“教育大脑”的智能治理
构建研究与实践共同体:以AIED研究联盟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和俄罗斯教育数字化转型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任重道远
在线学习(2022年5期)2022-06-14 00:06:04
教育信息化步入数字化转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