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未检工作20余年,被孩子们亲切地叫作“莫阿姨”的莫苇菁,一直坚定不移地走在未成年人保护的道路上。她说,“莫阿姨”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份期待和信任,是一份沉甸甸的检察责任。她带领团队做强做精未检工作,护卫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检察风云》:您是如何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结缘的?
莫苇菁:2000年左右,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手段更加新颖和隐蔽,涉及罪名也更加多样,这给未检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加大涉罪错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力度,以及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力度,我被抽调至未检部门补强办案力量,就此与未检工作结缘。
《检察风云》:您从事未检工作20余年,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案件?
莫苇菁:有一个孩子经过帮教后“改头换面”,这让我印象深刻。
小陆是来自本市某校的高三在读学生,原籍在南方某省,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羁押。案件审查过程中,小陆对事实供认不讳,退赔了全部赃款,有多个法定从轻情节,而且准备继续学业。我们联系了小陆原籍所在地社工组织,他们表示愿意接受小陆回原籍观护帮教。于是,经过综合考量,我们对小陆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我们联合当地社工组织,并与家长组成帮教小组,对小陆开展异地观护帮教,同时为其量身定制考察方案。我们经常以微信视频、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小陆及其家长以及当地社工保持联系,定期检查小陆遵守考察义务、完成实践项目的情况,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以减轻考前压力和观护考察压力等,鼓励他融洽社会关系和亲子关系,积极投身公益劳动,在学习上奋发拼搏,争取考上心仪的大学。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小陆不仅按时保质地完成了所有考察项目,还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了一流大学。入校后,他学习刻苦、热心公益、兴趣广泛,还在校运会上多次斩获佳绩。社工和家长反映,经过本次考察,小陆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年来,像小陆这样经帮教的未成年人数不胜数,他们好似脱胎换骨,走上了崭新的人生道路。更让人欣喜的是,有20多人考上了国内外的各大高校。
《检察风云》:您觉得未检工作的难点体现在何处?
莫苇菁:未检工作发展到现在不到40年,很多针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特别程序及做法还没有完全成熟,需要我们在法律框架内边做边摸索。所以,只有把一个个案件扎实地做出成效了,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了,才能为完善法律规定作出应有的贡献。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刑案特别程序,是未检工作取得巨大进步的实质性体现。
“莫阿姨”是沉甸甸的检察责任
《检察风云》:大家都尊敬地称呼您为“莫阿姨”,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称呼的?
莫苇菁:这个称呼不仅仅是孩子们对我的尊称,更是孩子和家长的期待和信任,是一份沉甸甸的检察责任。我们有义务用心用情,教会孩子们远离犯罪、学会自我保护,同时去发现身边侵害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现象,助力职能部门综合治理。
《检察风云》:面对涉罪错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我们需要用法律去约束他们,同时也要用温情去感化他们。那么,应该如何平衡好法律与温情?
莫苇菁:未检工作立足每一名涉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对于他们的罪错行为,我们必须用法律法规进行规制,对那些屡次触碰法律底线,甚至藐视法律的人,司法必将展示其刚硬的一面。但对偶然失足、有明显悔罪表现的未成年人,我们采取观护帮教、心理疏导等干预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尽早地回归社会,开启健康人生。未成年人司法有力度,更有温度、有情怀。
《检察风云》:您曾说未检工作是“三分案内,七分案外”,这句话如何理解?
莫苇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仅以实施惩罚为目的,更以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再犯、帮扶和教育未成年人为工作重心,除司法办案和诉讼监督职能外,还承担着帮扶教育、预防犯罪等社会职能。这就是“三分案内,七分案外”的具体含义。我们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以定罪量刑和定分止争为最终目标,而是以案件事实为切入点,通过与孩子们真正交心、交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内心需求、生活目标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等等,联合家长、帮教社工、学校老师、社会实践基地的老师以及住所地检察机关干警等各方力量,组成帮教小组,根据未成年人的个人情况,量身定制帮教方案。同时,我们也随时了解动态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从心理干预、行为矫治等多方面入手,改善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家庭教养方式等,更好地帮助他们走出阴霾,促进再就学和再就业,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
《检察风云》:您在工作中凝练出了“莫字诀”,这六个“莫字诀”是如何得来的?
莫苇菁:我们把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增加制度配套供给,强化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努力做到矫正罪错行为、预防犯罪行为、维护困境儿童合法权益以及受侵害的公共利益多效并行,形成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由此,我们凝练出了六个“莫字诀”工作法,即“莫伸手,伸手必被抓;莫担心,罪错会帮教;莫害怕,受害有救助;莫迷茫,法治进校园;莫无助,公益为你守;莫迟疑,有案来报告”。
《检察风云》:2021年,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创立了“莫阿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让“莫阿姨”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在这里,您主要承担的角色是什么?
莫苇菁:未检工作并不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家检察院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做强做精。作为未检办的主办检察官,我始终带领我的团队一起努力打造品牌的亮点工作,挖掘典型案例,开展理论调研,研发精品法治宣传课件和活动,整合区内各职能部门的力量,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优质的检察产品。
《检察风云》: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品牌的工作亮点吗?
莫苇菁:通过梳理我院近年来办理的未成年人案件,我们发现非接触式的犯罪呈多发趋势。其中,通过互联网实施的网络诈骗、隐私侵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隔空猥亵等犯罪占比高,新型犯罪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对此,我院携手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各街道未保站、互联网企业以及行业协会、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人大代表、公益观察员等十方力量,组成“净网护未”同盟体,以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网络企业为“三大支点”,共同制定了“莫阿姨‘1+10+N’工作法”。这对于预防和惩治非接触式未成年人犯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深知,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为平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做到矫正罪错行为,预防犯罪发生,维护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以及受侵害的公共利益,护卫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张钰梅" " 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