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还是危机?古代文人的公牍命途

2025-02-10 00:00:00章梦晗
廉政瞭望 2025年2期
关键词:奏疏司马相如仕途

我国公牍文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的命书、誓辞,到秦汉的诏书、奏疏,再历经各朝演变,种类和用途不断丰富。其发展复杂多变,受政治、文化、民族融合等因素影响,风格、格式、处理流程持续更迭。

书写与政事相关的公牍文,是古代文人展现才华、实现抱负的重要途径。无数文人凭借出色的公牍写作能力,如撰写精彩的奏疏、对策,彰显才华与政治见解而获得赏识,得以在朝施展才能。但它也可能带来危机,在封建时代背景下,一旦公牍内容触怒统治者,或因用词不当、观点相悖,文人也可能在仕途和人生上付出惨痛代价。

好公文,仕途的“敲门砖”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诸多文人因出色的公牍文得到引荐,进入仕途。也有初入仕途的小人物,在没有强大的背景与耀眼声名的情况下,凭借一手好公文,拿到了晋升的敲门砖。

西汉时,司马相如曾在汉景帝身边做武骑常侍,但景帝不好辞赋,司马相如感到自己的才华并无用武之地,后离开中朝,来到景帝的同母弟弟梁孝王修建的梁园。梁园中景致万千,宫观相连,奇花异树、珍禽怪兽,无所不有。梁孝王常与宾客们在这里游猎宴饮,吟诗作赋。司马相如在此过了几年优渥的生活,写下了名篇《子虚赋》。南朝刘勰赞此篇“繁类成艳,辞靡丽而新奇”。

一朝天子一朝气象,继位景帝的汉武帝爱好文学辞赋,甫一即位就诏令各地举荐贤良文学之士。相传,汉武帝偶然读到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竟以为出自古人,感而叹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于是召见司马相如。当武帝问起《子虚赋》,司马相如却说,此篇所写只是诸侯之事,不足一观,又为汉武帝写了更为宏大的《上林赋》,汉武帝大悦,于是将司马相如留在宫中做郎官,司马相如的才华终于有了施展之地。此后,司马相如在仕途上继续凭借文章展现非凡才能。记载在《汉书》中的文章《上书谏猎》劝谏天子不要沉湎于游猎;关于处理巴蜀地区的事务,他又撰写《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章,言辞恳切、极富感染力,成功化解了当地百姓与朝廷的矛盾,说服朝臣和百姓支持开发西南夷,维护了汉王朝的大一统局面,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地位。

司马相如凭借《上林赋》等文章在仕途上施展才华。

司马相如的经历让后世文人看到了文章的巨大力量,它不仅是抒发情感、展现才华的载体,更是实现政治抱负的敲门砖。《新唐书·岑文本传》记载,岑文本性情沉稳聪敏,擅长写文章。贞观元年(627年),岑文本被授官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太宗在举行完藉田(即籍田)礼之后,又在元日召见群臣,岑文本奏上《藉田》《三元颂》两篇,辞藻华丽情致丰富。李靖又向太宗推荐岑文本,于是太宗任命岑文本为中书舍人。当时颜师古担任侍郎,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决议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之后岑文本被任命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封江陵县子。过了一年,岑文本又任中书令。由此可见,在古代,精妙公文宛如引玉之砖,能让文人从寂寂无名走向政治舞台,开启别样人生。

也有一些官员初时默默无闻,却因公牍文改变了人生轨迹。被后世赞为名臣的于成龙45岁时才以明经谒选吏部,授罗城知县。在任上,于成龙明确保甲制度,鼓励农业生产,又以《条陈引盐利弊议》上奏时任广西巡抚金光祖,得到重视。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知州,在任合州知州期间,巡抚下达旨意要求采伐楠木,于成龙认为此事劳民伤财,直言上疏《采楠木详》,痛斥采伐之事的弊端。于成龙在诸多公文中都展现出其关心百姓疾苦、不畏权贵直言进谏的品质,之后,一路迁任黄州府同知、知府,历任武昌知府(代)、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等职,累加兵部尚书,并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公文“错笔”,或引火烧身

公文有写得好的,自然就有写得不好的。现今,人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公文不能出错,写公文要求撰写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放过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错误。万一不慎出了差错,在多重审核的情况下及时纠正并吸取教训也未尝不可,除非总是出错,或出现重大纰漏才会引得领导不满。但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公牍文出现错误,其后果则可能难以轻描淡写一笔揭过,轻则仕途不顺遭遇贬斥,重则还可能引来牢狱之灾。

宋代朝廷对公文写作很是重视,由于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现状,文人士大夫和官吏更加关心国是民生,新古文运动更促进了两宋公文文风的改变。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宋代的公文机构朝专门化、撰制人员向专业化迈进。朝廷还专门招揽这方面的人才,提升公文写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可要是违逆上意,或被统治者安上了“大不敬”的忤逆之罪,后果可能会让人难以承受。

苏轼“乌台诗案”也起因于其上表的公牍文。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认为苏轼在移职湖州到任后谢恩的《湖州谢上表》中,有讽刺朝政之语,后经御史台狱受审,最终被贬往黄州,驸马王诜、司马光和范镇等人也被牵连。

像苏轼一样,许多名臣的“浮沉”都与公牍文有着紧密的联系。被誉为“天下第一疏”的《治安疏》就是一篇直呈嘉靖帝的公文,海瑞在奏疏中批评嘉靖帝是“家家皆净”,结果嘉靖帝大怒,把他免去官职投入监狱。嘉靖帝死后,隆庆帝即位,才恢复了海瑞的官职。

被誉为“天下第一疏”的《治安疏》就是一篇直呈嘉靖帝的公文。

隆庆帝重新起用海瑞,但对言官也并无多大“雅量”。御史詹仰庇就因经常上书谏言而被隆庆帝和宦官所不喜。一次詹仰庇巡视完国库,发现宦官借鸡生蛋的事儿干得太多,吃了国家很多亏空。于是上奏请隆庆帝核准数目,严格计算出纳,以防止有人蒙蔽。这一奏折可谓是动了皇帝身边太监的蛋糕,司礼监的太监读了几遍他的文章,发现他行文之中用了“照人主”这个词。而“照”字是中央照会地方才能用,言官给皇帝上书不能用这个字。太监立刻就跟皇帝打小报告,说詹仰庇大不敬。隆庆帝本就对这个爱“找碴”的言官不满,便借题发挥道:“仰庇小臣,敢照及天子,且狂肆屡不悛。”遂下令廷杖百,并罢了他的官,让他回了老家。

而到了清朝,在公文上因言获罪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康熙年间,李绂任广西巡抚时,因在奏疏中弹劾广西布政使崔维雅,被崔维雅反咬一口,两人的奏疏都被朝廷审查。李绂在奏疏中用词不当,被康熙帝认为有失大臣体统,虽未被降罪,但受到了康熙帝的严厉批评。后在雍正年间,李绂因弹劾田文镜又引发争议,在奏疏往来中被雍正帝认为有故意刁难等问题,最终被革职。

公牍佳作,治国“金钥匙”

在封建王朝历史中,因公文惹祸上身的臣子屡见不鲜,他们或因言辞过激,或因公文格式有误,被君王降罪、贬斥,仕途乃至人生都被改写,令人扼腕叹息。但这只是历史的一面,并非所有君王都刚愎自用,不能以偏概全。

对贤明之主而言,臣子通过公文进言,本就是他们的本职所在。这些公文,宛如治国的良策锦囊,绝非普通的文字堆砌,而是直臣能臣们为国家长治久安深思熟虑的结晶。许多名留青史的文章,在当时便是进呈御前的公文。它们凭借深刻的见解、恳切的言辞,成功畅通国政,打动皇帝,促使政策改进,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战国时,韩国派郑国入秦修渠,意图消耗秦国国力。“郑国渠”事件败露后,秦国宗室大臣借机进言,秦王嬴政遂下逐客令。李斯身为客卿,也在被逐之列。他深知人才对秦国的重要性,于是写下《谏逐客书》。李斯开篇便直言逐客的不当性,接着列举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重用客卿取得的成就,证明客卿对秦国发展的巨大贡献。随后,他指出秦王对待珍宝、音乐等皆取于他国,却唯独驱逐客卿,做法短视。最后强调逐客等于“借寇兵而赍盗粮”。这篇逻辑严谨的奏疏打动了秦王嬴政,他意识到逐客的危害,立刻撤销逐客令,召回李斯。李斯得以继续辅佐秦王,为秦国统一六国出谋划策,《谏逐客书》也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千古公文典范。

诚如“文死谏,武死战”,敢于直谏的臣子从未畏惧。公文于他们而言,是匡正社稷的利刃,是报国为民的赤诚之心的体现。在封建时代背景下,好的公文遇到开明的君主才能发挥其作用,唐代魏征屡次借奏疏传达治国良策,太宗依据谏言调整治国方略。二者默契配合,共同推动国家治理。正因如此,唐朝政治愈发清明,经济繁荣发展,百姓生活安定,“贞观之治”得以延续,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在历史浪潮中,一些公文以精准的分析、诚挚的态度,剖析时政弊端,提出改进良策,成功扭转了皇帝的想法,让治国政策得以优化,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的繁荣稳定。但在历史的滚滚浪潮中,王朝倾颓之势如汹涌洪水,不可阻挡。即便公文饱含远见卓识,在腐朽体制与积重难返的局势下,也难以扭转乾坤。

清朝末年,鸦片肆虐,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林则徐痛心疾首,深知若不加以遏制,国将不国。在此背景下,他写出《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痛陈鸦片之祸,如“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其恳切的言辞和对禁烟的坚定决心,让道光帝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清王朝已深陷腐朽泥沼,积重难返。即便林则徐的公文切中要害,“虎门销烟”的最终成果却因各方利益纠葛而大打折扣。

历史上的无数公文在当时影响国家政治,在现在则成为研究那段历史的重要佐证,清晰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困境、有识之士的觉醒与抗争。这让后人得以看到,在历史的洪流中,文人志士如何以公文为武器,试图力挽狂澜,有时虽未能改变历史大势,但他们的精神与行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奏疏司马相如仕途
屠仁守御史奏疏上奏日期订正
尚可喜墓“篆盖”者仕途年代考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南宋陈天麟《许昌梅公年谱》献疑两则
青年文学家(2019年8期)2019-04-16 08:07:52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52
论王安石奏疏的艺术特征
钓得「金龟女」
爱你(2016年5期)2016-06-05 14:21:04
钓得“金龟女”
仕途劫
仕途恐惧症
小说月刊(2014年11期)2014-04-18 1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