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创建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研究

2025-02-07 00:00:00赵松赵双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5年2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第二课堂成绩单教育改革

[摘" 要]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领域。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了该制度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与效果,旨在探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如何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以拓展育人新路径。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 校企协同育人" 教育改革" 综合素质

引" 言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由传统的知识型逐步转变为创新型和实践型,这种转变不仅要求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门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加快构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改革举措,被视为拓展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的有效手段,旨在通过记录和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表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在实践中,“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面临着评价体系不完善、活动与企业需求脱节等挑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制度效能的发挥。因此,探讨如何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将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创建校企协同育人

1.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研究校企协同育人的意义

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将知识与创新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日益关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通过该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工具,重点在于记录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学习和成长,涵盖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和职场提供更全面的能力展示。研究着眼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当前校企协同育人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实际效果与潜在价值,通过分析“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应用,揭示该制度如何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并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最终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

近年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被不断强调,如“双一流”建设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政策旨在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在这一背景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校企双方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的平台,有助于高校更精准地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有助于企业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工作场景的体验机会,从而实现校企共赢。

2.“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的现状及研究思路

目前,在关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及校企协同育人的研究中,多数学者主要聚焦于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例如姜婉等在其研究中指出,第二课堂活动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王甲鸣等的研究则强调了校企合作在提供实践机会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了通过企业实习等形式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任祥华在其研究中提出,“第二课堂成绩单”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但其评价标准尚未统一,需要进一步的标准化和系统化;梁哨等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第二课堂成绩单”在高职院校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仍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支持。

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目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应用于校企协同育人的相关研究存在科学性、合理性不足,缺乏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的深入探讨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关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的深度与广度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企业参与度和学生参与感受的系统评价较少。二是针对高职类院校特点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研究几乎空白。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如何有效整合资源、设计实施方案尚未深入研究。鉴于上述不足,本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1)针对高职类院校的特点,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方法和过程,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2)通过实证研究,深入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策略,探索如何提高企业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受和成效反馈。(3)提出高职类院校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具体操作建议,以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

“第二课堂成绩单”在不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施情况分析

研究利用问卷及深度访谈对陕西省不同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尽管大多数院校已经认识到该制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差异。

部分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成绩单”记录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技能竞赛等活动的表现,并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然而,也有部分院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评价标准不明确、活动种类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校企之间在对“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认可度和使用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一些企业对此表示高度认同并积极参与学生能力的评价过程,而另一些企业则对此持保留态度。这些差异反映了高职院校在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提示了未来改进的方向,即如何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并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1.明确协同育人模式的评价目标与原则

针对高职院校特点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体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效实施的保障。评价目标的设定应遵循高职教育的核心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求。在制定评价目标时,重点考虑学生的知识运用、技能操作、创新实践、团队协作以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能力。通过明确的评价目标,可以为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教育合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标准,使企业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教育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资源和支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评价原则是评价“第二课堂”制度实施进行的基本依据,对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是反映校企协同化教育转化的关键体现:(1)科学性。评价体系需要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理论和方法,确保评价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科学性原则确保了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为校企双方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信息。(2)公正性。评价过程和结果必须确保公平无偏,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评价机会。公正性原则有助于维护评价的权威性和学生的信心,是校企合作中信任的基石。(3)全面性。评价需要全方位覆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反映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全面性原则有助于校企合作中对学生能力的全面了解,促进企业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精准招聘和培养。(4)发展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和发展,而非仅仅作为一种选拔手段。发展性原则强调评价的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反馈和建议,也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的参考。

2.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构建综合性三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基于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搭建全面的校企深入合作模式,针对高职层次教育目标衔接学生的特点制定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石,为深化协同育人夯实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顺应校企需求及“第二课堂”制度实施,完善全过程式的专业与企业衔接。

为确保该指标体系能够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且符合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考量并与企业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评价标准,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和成果展示评价,对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企业,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持续优化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构建体系的实施,能够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为企业输送更多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监控与评估

统筹协调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切合企业实际需要进行“第二课堂”课程体系设计,同时综合多种评价方法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设计实施协同育人模式,将评估和监察工作从校、企两个角度同时进行,旨在更加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学生职业型能力与知识型能力素养,同时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嵌入到学生毕业成绩中来,切实重视第二课堂与企业协同育人作用。其成绩输出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为第一课堂教务系统与第二课堂成绩相互影响;另一种为学业评价制度化,用表单的形式对学生校企实践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成绩进行统计,形成成绩系统,如图2所示。

完善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对策建议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在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时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活动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列对策建议,以期改善校企协同育人及学生素质培养,推动该模式的创新发展。

1.建立动态调整的评价机制

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处于教学评价阶段,未注重结合市场发展制定动态性的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机制是基于教育教学的持续反馈和企业的需求变化,对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定期的优化和调整。通过引入企业参与评价指标的制定过程,确保评价内容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同时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项目评审、技能竞赛、实习表现等,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此外,建立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学改进和个人成长的参考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教师,从而形成一个动态调整的闭环系统,提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高职院校在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时,缺乏企业相关职业能力的数据资料,未进行切实的需求分析,所以应当将第二课堂作为辅助性推手,更多地考虑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通过增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如组织企业参观、实习、讲座、工作坊等,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和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同时,注重活动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技术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提供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3.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更紧密、更灵活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通过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让企业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学生评价的过程,确保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紧跟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同时,鼓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校企交流会议,收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4.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的背景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借助企业的实践平台和专业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制度层面上,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有利于明确双方的合作目标和责任,建立起规范的合作框架和机制。借助频繁的互动和沟通,学校和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推动合作关系持续深化。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不仅有助于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有效实施,而且更能够促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健康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 语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的使命。应强化校企合作、丰富第二课堂的内涵、精心策划与行业需求相吻合的活动项目,以培育学生的市场敏锐度和职业适应力。期望研究成果能够运用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为输送出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姜婉,朱菁.工匠精神理念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项目化课程建设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24,37(1):94-97.

[2]王甲鸣,杜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J].学园,2024,17(1):66-68.

[3]任祥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逻辑内涵、时代价值与建设路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2):22-25.

[4]梁哨,王亮,李权.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背景下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J].山西青年,2023(21):89-91.

[5]屈毅,张丽平,张卫婷,等.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3(11):85-87.

[6]陈栋,苏妮.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校企合作新格局" 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J].陕西教育(高教),2023(7):10-11.

[7]吴志强,蔡春芳,丁艳,等.“双高计划”视域下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究——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3(7):82-84.

[8]朱海凤,罗霞.基于成果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1):207-208.

[9]贵婷,刘玉杰.浅谈高职物流教育中校企协作模式的建设[J].新课程研究,2023(15):42-44.

[10]郝晓帆.基于校企协作的高校体育训练实训案例库建设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5):112-114.

[11]陈佳露.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校企协作机制建设研究——以物流商贸专业群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11):69-72.

[12]陆燕,陈俊.基于校企协作与课程群融合的PBL教学法在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21(35):51-52.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第二课堂成绩单教育改革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情况研究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中国德育(2017年7期)2017-05-17 07:56:32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教学研究(2017年2期)2017-05-12 18:28:51
浅析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意义
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商情(2017年4期)2017-03-22 11:24:49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2:03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5:58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