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部队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要求,不断“打虎拍蝇”,从上到下整治腐败、肃清流毒、整顿风气,广大官兵实实在在感受到部队的政治生态清朗了、个人成长进步有盼头了、谋事干事劲头更足了。但从上级通报的违规违纪情况看,院校“微腐败”问题、违纪违法案件仍时有发生,需引起高度重视。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纪检骨干力量的教研单位纪检委员队伍在风气建设中的纪检监督作用发挥并不是很明显,应全面提高他们履职尽责的素质能力。
一、扛起纪检监督政治责任,以心中有党、肩上有责的思想境界摆正站位
教研单位党组织是院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单元,其执行落实情况直接关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和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部署的贯彻和落实。教研单位纪检委员在整个纪检监督体系中处于最末端,是纪检监察的“神经末梢”;在院校行政管理架构中居于最底端,真实情况最熟悉,是风气建设的“前沿观察哨”;在贯彻群众路线中位于最后一环,与普通教员最亲近,是联系服务教员的“桥梁纽带”。但从实际来看,很多教研单位纪检委员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认为这就是单纯的党内委员分工而已,纪律监督是上级纪委的事,基层纪检委员有职无编、有岗无权,做不了什么事。但实际却并非如此,纪检委员是维护党的纪律、严肃党风政风、保护好同志的第一道防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规定。《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强调,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党支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中的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基层党委专责委员、党支部纪检委员,负责检查监督党员执行党的纪律和改进作风规定要求,受理、转递党员的申诉和控告。这是他们必须尽责的标准要求。
二是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的责任需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地、在每名党员心中扎根,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院校教研单位党组织是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支撑。现在讲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在基层党组织委员组成中纪检委员作为重要一员,承担着协助党组织书记抓好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任务,要对党组织党建工作和党员开展日常监督。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纪检委员作为党的纪律的执行者,平时与其他同志工作、生活在一起,对于廉政风险、作风顽疾等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了解得最真切、最及时,更便于发挥好“吹哨人”和“守门员”作用。纪检委员作用发挥到位,将有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提高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这是纪检委员、党员干部的应尽责任。
三是营造立德树人教风学风的形势所迫。从近几年上级陆续通报的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人员违纪违法问题可以看出,大都是不讲政治、不守规矩,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甚至在正风肃纪反腐高压之下仍然不收敛不收手。院校专业系作为基层党委,不设置纪委,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委、支部纪检委员的地位和责任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进入新时代,基层党组织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参与者、推动者、实施者,在监督和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纪检委员决不能妄自菲薄、降低标准,必须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不负组织给予的信任,切实履好职、尽好责。
二、融合主业抓好纪检监督,以担当作为、无私无畏的干事激情履职尽责
院校教研单位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而进行的各类教学训练、科研学术、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行政管理等工作,与部队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尤其是教育管理模式以及人员队伍有较大的不同,纪检监督集中在教风、学风、研风上,专业性更强、隐蔽性更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纪检监督以及院校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对照上级列出的不正之风问题清单,结合担负任务、融合主责主业,理清“三种关系”、严把“三道关口”、严抓“三项教育”。
“三种关系”就是:一是理清与书记的关系。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纪检委员是协助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的参谋助手,承担着出谋划策、具体落实等责任,重点要在“预防”上下功夫、在“筹划”上多思考、在“执行”上想办法,在为书记、为组织排忧解难、贯彻落实的基础上,坚持原则,不盲目听从。二是理清与业务的关系。教研单位中心工作在于办学育人、为战育人,日常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较重,纪检委员是党内职务,既不能忽视履行纪律监督的责任和义务,更不能放松对业务上的标准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好“兼职”的度。在个人业务修养上,要有“专、精”的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业务上的标准;在监督作用发挥上,不能“缺位”“错位”“不为”,影响单位建设。三是理清与责任的关系。纪检委员和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内容相近、工作方式相仿,不仅要有科学指导和规章制度,还要敢于担当负责,敢于对其发现的问题进行揭露。要明晰自身所担负的监督职能,以责任心和严谨性要求自身,不断提升纪检委员在党组织中的影响力。
“三道关口”就是:一是严把科研项目推进廉洁关。从院校教研单位的性质以及上级各类违规违纪问题通报来看,科研经费的使用是纪检监督的重点领域。必须有重点地针对询价比价、招标竞标、物资采购、项目推进、结题验收等过程中的廉政风险,坚持纪检委员全程介入、交叉监督,党组织逐一审查把关、守牢纪律防线。要抓住项目组长这个“牛鼻子”,扭住走实程序这个“金钥匙”,推动管理、监督、采购、需求四方相互制约、群防群治,着力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二是严把敏感事项纪检监督关。主要是结合教研单位日常工作当中的职称评审、调级晋衔、定期考核、评功评奖、人才奖项申报等,纪检委员要发挥好自身监督和教育引导作用,做好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联通桥”,及时把上级精神及相关政策规定传达给每一名同志,并做好普通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尊重意见并及时反映给党组织,敢于为群众发表意见建议,切实履行好监督和沟通职责。三是严把基层风气建设清爽关。针对上级通报当中教研单位存在的学术腐败和不正之风,尤其是论文撰写、项目研究、经费报销等重点环节,纪检委员要积极发挥审查把关作用,经常性组织好法纪警示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有重点地做好针对性监察和引导,切实教育引导大家认清危害、算好“账目”、遵守规定。
“三项教育”就是:一是政治纪律教育。教育者,首先自己灵魂要绝对纯粹。作为院校教研单位,政治纪律教育必须摆在首位,决不允许妄评妄议党的大政方针、国防和军队改革,纪检委员要发挥自身作用,做好上级党委政策的宣讲解释,引导广大教员把政治纪律作为红线底线守住守牢。二是经常性纪律教育。要充分结合利用好上级纪委转发、下发违纪问题通报,融入组织生活,经常性组织警示教育和交流发言,在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当中谈体会、话感受,引导全体教员切实从中吸取教训、反躬自省。三是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研单位,既要守住固牢廉洁自律、作风过硬的底线,还要立起明月清风、身正为范的育人高线。要广泛宣扬教员当中的先进典型,组织与其他同志交流共勉;结合老专家教授退休组织分享交流,营造讲军人情怀、爱强军事业、铸高尚师德的浓厚氛围。
三、推动形成齐抓共管态势,以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引领带动凝聚共识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研单位党组织纪检委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工作效率的效果,直接影响基层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发挥好纪检委员的纪律监督作用,既是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也是纪检委员的责任,更是每名党员的义务。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探索实践,切实转变陈旧思想观念,做到“三个转变”,发挥最大效能。
一是变被动应付到超前防范。加强监督、关口前移,是有效预防廉政风险和违纪问题的关键。教研单位党组织书记、党委(支部)委员特别是纪检委员、风气监督员,分别作为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人和监督人,应避免上级不强调不抓、群众不反映问题不抓、单位不出事不抓、监督跟着问题走、忙于事后堵漏洞等现象,真正树立前瞻思维,强化主动作为,从经常性的预防提醒、监督检查、拉拉袖子入手,变事后追究为事前预防、事中督察。纪检委员要紧盯平常做好监督,常教育、多提醒,不仅管好“八小时以内”,更要把“八小时以外”纳入监管范围,充分发挥“家属、亲属联防作用”,发现苗头及时提醒,出现隐患及时举一反三检视剖析,切实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防止小错铸成大错甚至从违纪变成违法。
二是变一线平推到重点突破。抓党的纪律规定落实过程中,既要全面持续用力,更要善于破解难题,在以点带面中实现整体推进。尤其是院校教研单位承担任务、管理教育等模式的不同,同一个院校不同教学性质的单位以及不同层级的人员,其纪检监督的重点都有所不同。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其他兄弟单位好的做法经验,融入自身实际当中,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隐患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提醒预防。结合院校教育管理特点,教研单位纪检委员要挺在前面,切实以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为抓手,以参加系室组织生活为契机,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加强对热点敏感事项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发表意见建议,“共同补位”抓好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将可能的廉政风险点掐灭在萌芽状态,使监督工作全程融于日常工作当中。
三是变依赖纪检到齐抓共管。抓纪检监督,单靠纪检力量是有限的,要努力做到“上联下通”。一方面,建立上下联动的宣传教育引导机制,充分争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上级党委及本级组织的支持,及时搞好中央和上级精神传达、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氛围建设等工作,通过多载体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营造全面从严治党的良好氛围,为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当好普通群众的“通讯员”,既当好“传声筒”又当好“采集器”,要充分调动风气监督员、普通群众参与纪检监督的积极主动性,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来管的局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同行同进、同题共答,形成聚合效应。
总之,纪检委员履职尽责担当,对于党组织正风肃纪、树立良好形象、筑牢党的领导的组织之基,具有积极作用。在基层党组织设置纪检委员,不是走形式、更不能当摆设,其作风不能边缘化,反而要更加深入调动积极性,增强纪检委员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确实发挥好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尖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