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编辑加工质量,打造精品图书

2025-02-07 00:00:00李萍
今传媒 2025年1期
关键词:编辑加工书稿质量

摘 要:精品图书的出版质量不仅取决于书稿的内容质量,还取决于编辑加工的质量。编辑加工是审稿工作的延续与深化,是图书出版流程中最具操作性的一个环节,通常由责任编辑承担。这一环节主要涉及对书稿在内容和形式上作全面、认真、细致的审核和润饰提高,以提升其整体质量。本文以西安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西安城墙遗产保护与研究丛书”为例,基于编辑出版实践,深入分析编辑加工的原则、步骤和要点,旨在为打造精品图书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编辑加工;质量;精品图书;书稿

中图分类号: G23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 (2025) 01-0067-04

一、引 言

西安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之一。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政治、军事、建筑、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杰出成就,还见证了千年古都西安城市发展历史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事件,因而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西安城墙的历史文化,实现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西安出版社秉承打造精品图书出版的初衷,策划了“西安城墙遗产保护与研究丛书”,并成功入选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这不仅是西安城墙理论研究与出版的重大突破,也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的出版实践。该丛书(共5册)已于2022年度出版,并荣获2022年度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2023年10月获评),成为出版社打造精品图书的典型范例。笔者有幸参与了该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并制订了丛书的编辑加工方案和统一规范。

提高图书质量和出版精品图书是出版单位永恒的两大主题[1]。这不仅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厚望,也是出版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2]。高质量的编辑加工能够使书稿的主题更突出,内容更完善,逻辑更严密,结论更精准,语言更顺畅,结构、体例更规范,引文、注释、文献更准确。本文结合分册《西安城墙文物保护概论》编辑加工的工作实践,针对图书生产过程中编辑加工环节的要素展开论述,目标是提升图书整体出版质量,为提高编辑加工质量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编辑加工的原则

编辑加工是对已经决定采用的稿件进行再次审核,并从多方面进行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应保证图书的整体质量,使书稿在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等方面满足出版的要求和标准。通常,书稿的修改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编辑加工应遵循尊重作者、改必有据、依据规范的原则[3]。

(一)尊重作者

书稿是作者的智力劳动成果,编辑要尊重作者学术思想与学术观点的表达,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编辑加工。编辑加工时,要领会作者的意图,尊重其写作风格,并尽可能沿着作者的创作思路进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要不间断地与作者进行沟通交流,以确保全面理解作者的意图,准确判断文意表达方向,并进行必要的修改、润饰和统一,消灭差错。一般情况下,精品图书的作者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了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关键技术突破或创新性研究成果,在作品中会展现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造性思维。以本丛书为例,它是西安城墙遗产保护团队数十年研究核心成果的梳理和总结,涉及城墙文物保护中的热点、难点、关键技术、新理念和实践应用。该团队创造性地提出文物本体安全四色分级预警体系,为西安城墙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申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在编辑加工这些前沿成果时,除非存在政治敏感性问题,违反科学性或已被推翻的观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客观规律的内容,否则不应轻易进行修改和删除。

(二)改必有据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对书稿的修改与润饰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要严格遵守编辑出版行业的法律法规、国家新标准以及最新的学科动态、专业新标准等,避免主观臆断或根据个人偏好随意修改。编辑要重点关注国家标准的更新,及时掌握相关专业术语的变化,确保书稿编辑加工能够与时俱进,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以“西安城墙遗产保护与研究丛书”为例,它的重点是西安城墙的遗产保护与研究,虽然主体属于工程技术领域,但也涉及西安城墙的历史文化。因此,对其历史文化的阐述必须客观准确且符合相关政策。对于有疑问或把握不准的内容,要查阅权威资料或请教相关专业人员,得到确切结论后再进行修改。

(三)依据规范

依据规范,指的是遵循国家颁布的各种标准和行业规范来修改书稿。语言文字的使用、汉语拼音拼写规则、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以及图表、量和单位的一般规则等,国家标准都有明确要求。在编辑加工时,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表达,应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但要注意,我们只修改那些非改不可的地方,对于可改可不改的一律不改,要摒弃改得多就是改得好的观念。此外,在依据规范编辑加工过程中,书稿的专业术语、各级标题格式、文献引用规则以及图表呈现形式等要前后一致。该丛书共5册,每册都由多位作者合作撰写,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由于作者的写作习惯和专业背景不同,难免会造成表述上的不统一。编辑加工时要考虑单本书稿的统一性,还要考虑整套丛书的表述统一性,以确保整体的协调。

三、编辑加工步骤

结合编辑的工作实际,书稿的编辑加工可分为全书速读、精读加工、统稿整理三个步骤[3]。这些步骤也可作为编辑加工其他类型图书的参考。

(一)全书速读

全书速读是指责任编辑拿到一本通过三级编前审读的书稿后,对其进行快速通读,以了解书稿的主题思想、内容架构、层次体例、图表和公式的编序方式以及作者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以本丛书为例,经全书速读后,责任编辑可掌握书稿的主要内容,包括西安城墙古建筑、彩画、墙体、土遗址的保护以及预防性保护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书稿对文物保护进行了系统性、整体式、规划式思考,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且没有明显政治敏感性问题;主题突出,论证的深度和广度符合目标读者的定位。作者具有较强的写作功底,文风严谨、简洁、明了。书稿文前辅文包括扉页、编委会、作者简介、总序、前言、目录,正文共七个章节。书稿中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实验数据、图表、公式,也涉及较多的量和单位。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速读全书后,责任编辑能在宏观上把握书稿,制订编辑加工方案和统一规范。这些方案和规范应包含对上述要素的加工处理,统一加工风格,有助于分层次、有重点、有条理地进行编辑加工。

(二)精读加工

精读加工是指责任编辑按照全书速读后制订的编辑加工方案和统一规范,对书稿进行逐字逐句逐标点的仔细审读,逐一解决书稿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一步骤侧重于对书稿进行反复推敲和润饰,是编辑过程中最重要且最耗时的部分。在内容上,精读加工要彻底消除政治差错,克服学术性和知识性问题,订正事实材料并核对引文、注释等;在形式上,要对格式、语法、修辞、字词、标点、量和单位、图表和辅文、数字和英文表达等表现形式进行逐一审核和修正,确保它们符合规范并消灭差错。精读加工不仅要求责任编辑具备高度的敬业和奉献精神,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和编辑业务素养,确保书稿编校质量合格。根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差错率不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合格。

(三)统稿整理

在完成精读加工后,进入统稿整理阶段。统稿整理必须遵循全书速读后制订的编辑加工方案和统一规范进行。责任编辑要从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角度再次审读书稿,逐一核查,并对书稿中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和整理。由于工程技术类书稿内容复杂且专业性较强,同时又涉及多学科交叉,对编辑的知识储备要求很高,在编辑加工时需要注意的点众多,难免会有疏忽和遗漏,因此,精读加工之后的统稿整理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对书稿进行统稿整理的过程中,把遇见的典型问题以笔记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是责任编辑提高编辑加工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

四、编辑加工的要点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责任编辑应秉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书稿内容进行大胆质疑。同时,要仔细地审读书稿、核准内容、查漏补缺并作出修改、润饰提高和统一优化处理[4-5]。以下是编辑加工《西安城墙文物保护概论》书稿的要点。

(一)政治敏感性问题

本书稿作为工程技术类学术著作,在政治敏感性问题上并不突出。书稿中较少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更多涉及国家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公开的文件和主要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书稿中西安城墙局部景观图也无需送审;没有涉及民族、宗教以及其他政治敏感性内容。书稿对文物保护工作新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提炼升华,标志着西安城墙在践行预防性保护理念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展现出较强的前沿思想性。书稿在总序中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内容,必须逐字逐句逐标点核对准确。此外,对于书稿中提到的法律法规、西安城墙管理部门和单位名称以及各种引文、注释,也都要进行仔细核查,以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

(二)结构层次问题

书稿目录只列出三级标题,序号与文字间空一格。标题可采用章节式、等级式、混合式,文字一般采用短语且不加标点。各级标题应主题明确,层级分明,“一级压一级”,即上级标题应统属下级标题,避免将等级相差较远的非相邻级别直接套用的情况,切忌出现各章节比例失调、上下级标题无统属关系、文不对题、题大文少或题小文多等问题。该丛书标题编号统一采用等级式,编辑加工时注意同一级编号不能既做标题,又在其他场合领起句子。

(三)科学性加工

自然科学类图书的书稿加工,主要涉及审查专业术语、公式、量和单位以及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性。工程技术类书稿涉及专业术语众多,编辑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查验这些术语是否符合国家的最新标准,并纠正不规范和淘汰的术语,确保全书统一应用。这些术语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提供的“术语在线”查询。由于西安城墙是明洪武年间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书稿中多处描述其历史文化价值。对于这些事实材料,必须进行核准,注意年代与描述的对应性及论证的严密性。编辑加工时对过时或陈旧的材料和表述,应及时联系作者更新或补充;若有新的研究进展,也应予以补充。

在对公式进行编辑加工时,字母的字体、上下标等有严格规定,务必规范,具体可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并确认字母所表示的意义。要特别注意区分不同的字母和符号,如英文字母a和希腊字母α,三角符号△和希腊字母Δ等。字母的表示也应符合行业规范和约定俗成,如面积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S表示。一般而言,变量用斜体,常量用正体;单位用国际单位,英文正体;物理量与单位应匹配正确,如“g、kg”是“质量”单位,而不是“重量”单位;图表中物理量缺单位的应补上等。

(四)语言文字加工

对学术著作,原则上是“文责自负”。但由于存在多位作者合作且个体表达水平有差异、笔误或电脑输入打字出现错误等原因,一般书稿在语言文字上的问题不少。语言文字上的差错主要体现在句子杂糅、口语化、搭配不当、多字漏字、错别字等,编辑加工时应修改。例如:“家具窃蠢和粉蠢”中“蠢”应为“蠹”, “剔除古城中不必把柱子中……”中“古城”应为“过程”,“粘土”应统一改为“黏土”。标点符号的使用应符合《标点符号用法》(GB/ T 15834-2011)的规定,如标有书名号和引号的并列情况通常中间不标示顿号。

(五)图表的处理

1.插图的处理

(1)插图一般紧排在含有“如图(或见图) ×-×”(不使用“如下图”或“见右图”等表述)的文字段落后面,小图也可以串文排,遵循“图跟文走、先文后图、图文紧靠”的原则。注意插图不能离文字太远,更不能跨节。

(2)插图按章编号,章号与顺序号间用连接线(或脚注点)连接,如第三章第一幅图的编号为“图3-1”,以此类推。图号和图题文字之间空一格组成图题,如“图3-1标准的明代官式雅伍墨旋子彩画”,在插图下方居中放置。每章中的插图自成体系,排列顺序全章连贯,且所有插图均应在正文中提及。

(3)插图中英文专业术语务必译为中文(特有专业术语可保留原文),坐标中物理量与单位之间用“/”隔开,如书稿中图3-20的横坐标为“Wavelength(nm)”,应改为“波长/ nm”。

(4)插图中的文字、坐标、数据、线条等要素要与正文描述一致。

2.表格的处理

(1)表格一般紧排在“如表(或见表) ×-×”(不使用“如下表”等表述)的文字段落后面,不跨节,同插图。

(2)表格编号和排序方式同插图,且所有表格也应在正文中提及。表序和表题文字之间空一格组成表题,如“表3-1水性氟固化成膜后可逆性实验”,在表格正上方居中放置。

(3)表格左右不加边线,通常采用三线表,表头设计要简单明了,尽可能不使用斜线。表格中英文专业术语也务必译为中文(特有专业术语可保留原文)。表头中物理量与单位之间用“/”隔开,如“温度/℃”。当表格栏中数据包括范围号、正负号、小数点时,要按照“范围号→正负号→小数点”的顺序将这些符号对齐。

(4)表格中的数据、文字等也要与正文描述一致。

(六)规范参考文献

图书参考文献的引用通常遵循两种制度:著作年制和顺序编码制。文献著录表可放在每章后或整本书的末尾。“西安城墙遗产保护与研究丛书”采用的是顺序编码制,并且统一将文献著录表放在书的末尾。正文中的文献引用必须与书后著录表中的文献完全一致,避免张冠李戴;书后文献著录表应包含文献完整的责任人、文献名、文献类型、期刊名、出版年、卷期号、页码等信息。文献格式应参考国标《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 T 7714-2015)。在正文中,顺序编码制的引用采用右上角标注的形式。编辑加工时,应注重检查引用是否按顺序编码,对于重复引用的文献,只需在首次出现时进行编码,再出现时可以直接引用。一般情况下不在标题处引用文献,因为这不符合学术著作对文献引用的严谨性;未正式出版或发表的文献,由于其权威性存疑,建议更换为更权威的文献来源。

(七)编制索引

索引有助于学术内容的检索、引证、交流和传播,也是反映学术著作出版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虽然索引不是学术著作的必备项,但为了打造精品图书,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编制索引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操作中,索引要在三校时请作者标注在校样上,并在改排时编制。此外,许多国家级图书大奖评选都要求图书有索引,这样才能优先考虑。因此,在出版图书时就要为后续评奖做好准备,这也是出版单位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策略。

五、结 语

精品图书是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工具,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明水平,能够推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而编辑加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图书的总体质量。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责任编辑要投入创造性劳动,遵循编辑原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书稿进行全方位审核、规范化加工和高水平润饰,打造精品图书,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交流。在新时代新征程,出版单位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以质量为第一要务,走精品图书出版的发展道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迟云.坚持做精品开创出版新时代[J].中国编辑,2022(1):30-34.

[2]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 OL]. https:/ / www. gov. cn/ yaowen/ liebiao/202310/ content_6907766. htm,2023-10-08.

[3] 奚源.责任编辑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工作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21):224-226.

[4] 李萍.关于科技类学术专著编前审读的要素分析[J].传播与版权,2022(4):41-43.

[5] 张东倩.打造新时代医学精品专著,实现高质量出版经验探索———以国家出版基金图书《发育源性疾病》为例[J].出版参考,2023(9):57-59.

[责任编辑:宋嘉乐]

猜你喜欢
编辑加工书稿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9:44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传播与版权(2018年6期)2018-03-28 12:24:25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出版与印刷(2016年2期)2016-12-20 06:32:19
中小学读本编辑加工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出版广角(2016年10期)2016-08-09 16:31:35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常见问题回顾
今传媒(2016年3期)2016-03-28 00:33:45
专业学术图书审读及编辑加工的三个能力
出版广角(2016年1期)2016-03-21 15:34:11
质量投诉超六成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