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弘扬雷锋精神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5-02-07 00:00:00赵旭静
雷锋 2025年1期
关键词:雷锋弘扬媒介

互联网背景下,海量的信息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璀璨篇章,在新时代如何更加有效地弘扬雷锋精神?

21世纪,数字化的新媒体新媒介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社交网络、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介的产生与高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与获取能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很多人都是从网上获取信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深受网络的影响,必须正视这个事实。新媒体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必须紧跟潮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新技术,深入推进弘扬雷锋精神的宣传形式和手段的创新,打破传统媒介的宣传定势,打开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新局面,让雷锋精神始终深入人心。

一、新媒体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价值意蕴

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一座永放光芒的灯塔,是我们的宝贵财富。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迎来了社会各界学习雷锋精神的高潮,老一辈革命家对雷锋的事迹给予高度的评价并题词,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4日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应该为全社会学雷锋、树新风作出榜样,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雷锋精神拥有与时俱进的特质,对培育社会风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塑造榜样模范,促进社会风气积极向好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树立什么样的典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导向。雷锋虽然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但他在普通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一生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是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模范,为人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了积极的榜样。人们从一点一滴的言语、行为中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像雷锋一样无私奉献的英雄楷模。无数人学雷锋、树新风,在助人为乐、服务社会中彰显人生价值,实现理想信念。

当前我国媒介环境呈现出“泛娱乐化”的特征,热衷于大肆渲染明星的八卦绯闻、恶意制造矛盾话题引发争论等,甚至是非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也沉溺其中,不求上进沉迷于游戏,长此以往中华传统美德将被人遗忘,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品德将慢慢消失。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7日在参加全国两会一些团组审议讨论时指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雷锋是时代楷模,新媒体时代人们渴望雷锋精神的归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榜样,激发人们的道德观念与奉献精神,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形成互帮互助、乐于奉献、和谐友爱、相互敬爱的局面,从而逐渐消除当下不正的社会风气,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助人为乐、和谐融洽的道德风尚,促进整个社会的风气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凝聚人民价值,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榜样精神,包含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甘当人民勤务兵的服务精神,艰苦朴素、埋头苦干、愿做一颗螺丝钉的敬业精神,扶困济弱、助人为乐、苦我一人、幸福大家的奉献精神,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具体诠释,同时也在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促进,使得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可理解,加深人们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求我们自觉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通过新兴媒体弘扬雷锋精神,将雷锋日记、雷锋故事等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发挥新媒体在传递信息速度快、形式多、数量大、受众多的优势,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接受,从思想到行为上深刻理解认真践行雷锋精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增强文化力量,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文化建设,提出要加强人民的团结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意识形态的工作能不能做好,关系重大,将会影响到党的前途与社会凝聚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秉持中国精神接续奋斗,雷锋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支柱。

当前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复杂,社会各种思想交融交锋加剧,道德沦丧、人情冷漠、信任危机等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些问题亟须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用雷锋精神感召国人,引导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60多年来,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社会中也涌现出无数具有雷锋精神特质的时代楷模,中国梦的实现,始终需要包括雷锋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相伴随,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必将对中国梦的实现起到强大推动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弘扬雷锋精神面临的挑战

新技术伴随而来的是新机遇、新问题、新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网络技术也助推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接受和习惯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各种便利,也必须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一)外部环境的挑战:不良社会思潮冲击雷锋精神

时至今日,网络跨越了地区、国家之间的界限,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时代,新媒体平台为大家提供了便捷的发声平台、简单易操作的发布流程以及易通过的审核环节,同时新媒体具有的匿名性使得人们的责任感降低,只要拥有手机和网络,就能随时上网浏览信息、发布观点。同时一些新媒体平台,运营人员缺乏专业的媒体素养,为了自身关注度与流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恶意营销,颠倒黑白,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成为了他们抨击我国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切入点,近年来恶意篡改国史党史、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低英雄人物、抹黑国家形象等事件层出不穷,利己主义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享乐主义人生观等不良社会思潮扭曲雷锋以及雷锋精神,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新媒体平台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利用新技术弘扬雷锋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不良社会思潮冲击雷锋精神提供了空间。

(二)网络语境的挑战:错误解读雷锋精神内容内涵

进入21世纪,雷锋精神作为一种道德尺度与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时代内涵,内容与内涵都十分丰富。在时代变迁中,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概念内涵存在一定的误解,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雷锋精神的弘扬。

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部分媒介在发布和转载内容时,不仅本身具有简短的形式,其内容往往由概括、提炼、整合加工而成,迎合了速食文化与个性需求的同时,容易丢失原始信息并带有主观性,使得网上的内容正逐渐往碎片化方向发展。媒体在宣传报道学雷锋活动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短平快”,在“碎片化”“主题跳跃”的浏览里,受众缺乏深度阅读带来的思考,许多人简单地认为雷锋精神的内涵就是多做好事、帮助他人,对于雷锋精神的内容内涵的理解并不深刻。新媒体不仅满足了受众的消费需求而且满足了其心理需求,受众逐步功利化,异化为物和技术的“俘虏”。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媒介为了迎合受众猎奇求异的心理,“消费”英雄形象与内涵,普通媒介在海量信息的裹挟下存在判断力不够的问题,因此雷锋精神的内容与内涵难以被深度理解,雷锋精神所包含的爱党爱国、勤劳勇敢、爱岗敬业等精神被网络语境错误解读或消解,产生认同危机。

(三)媒介素养的挑战:雷锋精神宣传教育手段有限

传统媒介中,由于媒介平台和宣传手段的局限,雷锋精神主要通过纸媒、电视媒体进行宣传,以突击式的强化教育为主,每年宣传雷锋精神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学雷锋月”,通过树立一批典型、报道先进人物事迹、粘贴相似的宣传标语等方法进行宣传,这种教条主义的宣传方法,不仅花费较大,传播范围也很小,只是强调宣传树立榜样的过程,并没有让人们真正地接受雷锋精神,体现出僵化、机械化的特点,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尽管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却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先进技术手段宣传雷锋精神,致使雷锋精神宣传的覆盖面狭小,影响力不足,宣传载体不够丰富。因此,传统僵化的宣传方式无法适应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使有些人对学雷锋的传统形式产生疑惑和反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雷锋精神的宣传质量。

三、新媒体视域下弘扬雷锋精神的策略

弘扬雷锋精神关乎人民思想素质的培育,关乎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社会思想意识多元,亟须利用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弘扬雷锋精神,创新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促进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引领思想建设。

(一)坚定立场,克服错误思想增强政治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并为这种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奋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动摇或背离理想信念。”信息化浪潮中,新技术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功能让各种价值观和思潮激烈交锋,如果缺少政治定力立场不坚定,必然会左右摇摆、难以为继。

新媒体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就要把克服错误思想增强政治定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深刻把握坚守理想信念、践行奉献精神、投身民族复兴的思想内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坚定立场原则,强化全社会对雷锋精神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在新的历史方位,要将弘扬雷锋精神与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将雷锋爱党爱国、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美好品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与伟大的民族精神紧密融合,在正确价值导向的形成和共同价值理想、价值遵循的构建中汇聚起弘扬雷锋精神的自觉意识和强大动能,让雷锋精神在当今时代获得最为扎实的认同基础和最为广泛的支持力量。

(二)紧跟时代,丰富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一直引领我们的发展,是因为它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时代的精华充实自身的内涵。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弘扬雷锋精神要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在雷锋精神中添加更多内容,进一步扩展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例如要持续开展“雷锋精神论坛”等理论研究活动,明确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主旨、意义、形式方法等;将雷锋精神与传统文化、企业精神、劳动精神等融合宣传,提高雷锋精神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多树立平凡人践行雷锋精神的好榜样,引导更多平凡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弘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更新视角,吸纳优秀的道德因子,丰富自身的时代内涵,才能继续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追随的对象。

(三)完善形式,创新雷锋精神的展现形式

面对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局面,要有效弘扬雷锋精神,必须深入分析互联网传播的规律和特点,积极适应新媒体带来的宣传手段宣传形式的更新,创新传播方式,丰富展现形式,让雷锋精神在新媒体背景下“活”起来。例如基层单位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评选,大众通过微信文章了解评选者的信息、事迹,投票选出心中的学雷锋人物,也可以讨论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观看主题影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深入体会雷锋精神;纪念馆可以开通线上展馆,引导大众进行线上参观,实现远程的沉浸式学习……现在,大众需求越来越多样,通过新媒体创新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大众的学习兴趣,受众也可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推动雷锋精神的广泛传播。

(四)融合媒介,推进新型媒介的深度融合

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弘扬雷锋精神需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有着较强的权威性、专业性,长期以来在弘扬雷锋精神上发挥了巨大的宣传效应,但也存在单向传播、个性度不强、互动性弱等问题。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交流性好,但也存在信息混乱、内容冗杂等问题。因此,为了提升弘扬雷锋精神的实效性,应大力推动媒介融合发展,实现一体化发展。例如中央主流媒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云平台等新的传播平台,采用微信推文、短视频、微电影、直播等形式,实现取长补短、融合传播,扩大传播的覆盖面,提升宣传效果。信息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将雷锋精神的内涵用多元、轻松、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受众在接受雷锋精神的同时,感受到新的传播手段带来的震撼。

总之,雷锋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以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为代表的具体形式不断创新,受众越来越广,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弘扬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需要与新兴媒介很好地相结合,使雷锋精神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在新时代提升影响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吴维满)

猜你喜欢
雷锋弘扬媒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
写给雷锋
现代企业(2015年3期)2015-02-28 18:47:47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