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一直很胖,会有多可怕?
“如果一直肥胖,人体的胰岛就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有朝一日可能就‘罢工了’,到那个时候,想要挽救已经来不及了。临床中我们遇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病人,小小年纪胰岛就不好了,每天要测血糖6~7次,注射胰岛素3~4次。换言之,每天都要扎针十余次,身上很多针眼,非常痛苦,也非常不便,而且在饮食上有很多忌口,在运动上有很多禁忌。”
作为国内知名儿童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傅君芬教授长期从事儿童肥胖与代谢相关研究,对于肥胖带给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损害有着痛彻的感受。
“我们把这些小小年纪就患上糖尿病的孩子叫‘糖豆’,我们组建了糖豆的管理群,里边已经有好几百个小病例,他们每天就是要不断重复地测血糖、注射胰岛素。如果从七八岁开始打,人这一辈子也许要打20多万次,这种痛苦如果不是切身体会,是很难想象的。除了肉体的痛苦,精神的压力,不少孩子甚至整个家庭到后来都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傅君芬教授表示,在2型糖尿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肥胖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进一步的重视,我们必须要保卫好胰岛,而要保护好胰岛,最重要的就是要管好我们的三餐一床。
傅君芬教授表示,胰岛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β细胞产生的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如果胰岛累了,功能衰竭了,人体就会得糖尿病。人体每一次食物摄入,都要胰岛配合工作,嘴巴一直吃,胰岛就要一直工作。
当我们过量、频繁地摄入食物后,体内血糖频频升高,胰岛就不得不超负荷工作,长期不断地分泌胰岛素。这种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有两方面后果,一方面是,作为一种促合成激素,过多的胰岛素分泌,使我们吃进去的东西都被合成,最后变成身体内厚厚的脂肪,堆积在孩子们的肝脏、心脏等内脏周围,引起肥胖。而另一方面,肥胖反过来会导致胰岛素的敏感能力下降,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胰岛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降低同样的血糖,从而造成高胰岛素和肥胖之间的恶性循环。
“如果不及时打断这个过程,一直继续保持高胰岛素的水平,最终当胰岛不堪重负‘罢工’之后,孩子不仅仅是肥胖,还会得糖尿病!”傅君芬教授补充道。
胰岛这么重要,那我们该如何保卫好我们的胰岛呢?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要学会切断肥胖与高胰岛素之间的恶性循环,帮助超重和肥胖的孩子科学减肥。
针对这一机理,傅君芬教授提出了“三餐一床,保卫胰岛”的儿童减重方案:
三餐:合理安排孩子的一日三餐,均衡饮食,以粮谷类为主,减少精致碳水的摄入,提供适量的动物性优质蛋白,足量丰富的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保证乳类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食品的摄入。
在三餐之外没有必要再给孩子额外加餐,中间不喝饮料、牛奶,不吃饼干、零食等任何食物,即小朋友每天只吃三顿饭。如果要给孩子吃水果,建议在中餐餐后、晚餐餐后吃半个苹果或者半个梨,不要在两餐中间或睡前吃。
一床:睡前绝对不吃东西,晚上好好睡觉,睡足睡饱,给身体充满电。
傅君芬教授解释,胰岛其实就是根据我们的嘴巴来工作的。通过一天只按时吃三顿饭的方式,不再额外添加点心、夜宵的进食次数,可以极大地减轻我们胰岛的负担,减少胰岛素的过量分泌,不再促进更多脂肪合成。尤其是晚上睡前千万不要吃任何东西,对于超重肥胖的孩子来说,一杯牛奶都不可以。睡前空腹的状态,才能让我们的胰岛也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预防肥胖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胰岛器官的正常作息节律,保障孩子的健康。
除了让孩子吃好、喝好的“三餐一床”计划外,还要让孩子动起来。因为运动也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不用使身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也能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在运动选择方面,要坚持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的方式。
有氧运动:例如跳绳、跑步、打球等。
抗阻运动:举哑铃、平板支撑、深蹲等。
在孩子运动方式的选择上,家长要遵从小朋友们的内心意愿,挑选小朋友们喜欢的、能够坚持的、身体承受得住的运动。毕竟,只有能坚持下去的运动,才是最有效的运动。
最后,傅君芬教授表示,帮助孩子减肥其实没那么复杂,坚持“三餐一床”的方案,让孩子们吃好、睡好、动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段时间后,体重自然慢慢就下来了。
同时,她也提醒家长,千万不要采取极端的减肥方式,盲目使用减肥药物和过度节食等极端方法来控制孩子体重,即使短时间内体重下来了,最终也极易反弹、无法长久,还可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编辑/孙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