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2025-01-28 00:00:00李庆林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赤霉病防治效果空白对照

小麦赤霉病为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是严重威胁河南省小麦生产安全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同时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就极易暴发流行,不仅造成小麦产量下降,籽粒品质恶化,还会导致真菌毒素污染,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相关研究表明,小麦赤霉病大流行时病穗率为50%~100%,导致小麦减产10%~40%;中度流行时病穗率为30%~50%,导致小麦减产5%~15%。为此,工作人员选用40%唑醚·戊唑醇悬乳剂与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和480 g·L-1氰烯·戊唑醇悬乳剂四种杀菌剂组合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考察其安全性及防治效果,为当地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为害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河南省开封市城乡一体示范区水稻乡孙庄村农田。该试验田地势平坦,土质为两合土壤,水浇条件好,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当茬小麦播种时间为10月8日,品种为新麦26。田间管理水平中等,长势较好。

(二)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如下:40%唑醚·戊唑醇悬乳剂,由江苏省宜兴兴农化工制品有限公司生产;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由安徽久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80 g·L-1氰烯·戊唑醇悬浮剂,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三)试验处理

试验设5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50 m2。试验药剂和空白对照随机区组排列。

(四)试验方法

试验于2024年4月24日(小麦齐穗后扬花初期)上午第一次施药,当日天气晴转多云,北风2~3级; 4月30日第二次施药,当日天气多云转晴,西北风1~2级;此试验共施药2次。施药器械为郑州绿帝农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绿帝雨”牌静电喷雾器,容量为16 L。该地区3—5月总体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降雨较常年偏少,试验期间降雨量较常年偏少20%以上。其中,在小麦扬花期间,4月21日小雨转阴、4月22日小雨转多云,4月27日小雨转阴,21日、22日、27日降雨时间短,雨量小。

(五)结果调查

工作人员分别在第一次施药后1天、3天、7天观察试验药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分析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待田间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后,于5月24日调查各小区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每个处理调查500穗,记载病穗数及病穗级别,病穗分级如下。1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25%以下;2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25%~50%;3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50%~75%;4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75%以上。

根据田间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病穗率、病情指和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100%

保穗效果=[(空白对照区病穗数-处理区病穗数)/空白对照区病穗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指数-处理区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指数]×100%

(六)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采用DPS9.0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分析处理间差异显著性。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安全性

施药后1天、3天、7天观察,发现各处理区小麦长势长相正常、无明显药害,说明对小麦生长安全。后期田间实际观察,发现各处理区小麦落黄好,籽粒饱满,

与空白对照区相比成熟略晚。

(二)防治效果

1.保穗效果。由表2可知,空白对照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为3.48%,各试验药剂处理区的平均病穗率均在1.50%以下,保穗效果均在57%以上,其中,处理3的保穗效果最好,为76.15%;其次为处理4和处理2, 处理4的保穗效果为69.25%,处理2的保穗效果为68.97%;最后为处理1,其保穗效果为57.18%。

2.防治效果。由表2可知,各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79%以上,其中,处理3的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84.14%;其次为处理4、处理2,处理4的平均防效为82.11%,处理2的平均防效为81.21%;最后为处理1,其平均防效为79.4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三)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3的保产效果最好,平均500穗产量为748.23 g,保产效果为27.27%;其次为处理4和处理2,处理4平均500穗产量为731.41 g,保产效果为24.41%;处理2平均500穗产量为729.64 g,保产效果为24.11%。最后为处理1,平均500穗产量为713.56 g,保产效果为21.3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三、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在试验设计剂量范围内,通过在小麦始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在79%以上,其中,处理3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4.14%,保穗效果为76.15%,保产效果为27.27%。其次为处理4和处理2,处理4的防治效果为82.11%,保穗效果为69.25%,保产效果为24.41%;处理2的防治效果为81.21%,保穗效果为68.97%,保产效果为24.11%。最后为处理1,其防治效果为79.42%,保穗效果为57.18%,保产效果为21.38%。由此可知,4种药剂组合均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

总之,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病害,应坚持“主动预防、看天打药”的策略。目前,河南省小麦—玉米复种模式面积大,田间地表玉米根茬及秸秆较多,田间菌源丰富,加之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总体较差,小麦赤霉病极易发生。因此,针对小麦赤霉病,相关部门应系统监测秸秆带菌率和病菌发育进度,并密切关注春季尤其是4月天气变化,根据天气实际情况,应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及时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疏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高效药剂进行全面喷药预防,如果此阶段持续阴雨且气温较高,隔5~7天再喷药1次,可以增强防治效果。同时,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要交替使用。

作者简介:李庆林(1974— ),男,河南宝丰人,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绿色食品管理和植保新技术推广工作。

(责任编辑" "刘素芳)

猜你喜欢
赤霉病防治效果空白对照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11-26 06:04:46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过表达H3K9me3去甲基化酶对猪克隆胚胎体外发育效率的影响(内文第 96 ~ 101 页)图版
Identifying vital edges in Chinese air route network via memetic algorithm
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处理方法探析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6:41
8 种外源激素对当归抽薹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