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药用植物大树的移植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较为普遍,特别是在中药材主题园林造景方面,木本药用植物大树不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很好的园林景观效果,还可以及早实现它的药用价值。木本药用植物大树一般是指胸径在15 cm以上的落叶药用植物乔木和胸径在10 cm以上的常绿药用植物乔灌木。在大树移植方面,操作人员需要掌握关键技术环节,遵循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并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人为地创造其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和生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木本药用植物大树移植的成活率,避免财力、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
一、木本药用植物大树移植成活生理机制
“根深叶茂”常用来表达一株植物生长健壮,根深与叶茂分别表示苗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状况。只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达到某种平衡时,树木才能正常生长,即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能够满足地上部分树冠生长的需求,而树冠制造的营养也能满足地下部分根系生长的需求。如果这种生理机制(平衡)被打破,植物可能会出现生长不良甚至会死亡。木本药用植物大树移植也是这样,凡是移植的苗木,需要通过人为操作,打破苗木生长的原有平衡,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确保植物在一个新的平衡条件下生根发芽,从而达到成活的目的。
(一)水分平衡
由于木本药用植物苗木移植时,根部大量的毛细根被切断,吸水能力大幅下降,打破了原有水分供应平衡,操作人员必须采取措施,一是有意削减地上部分对水分的需求,如对树冠进行修剪、去枝、去叶;二是控制地上部分与大自然水分交流,如对树冠进行遮阴处理或对树冠喷洒防蒸腾剂等,减少树冠因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三是人为地增加地上部分的水分供给,如对树冠定时进行喷雾处理,以解决根部水分供应不足的问题。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以上措施建立新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水分供给平衡,只有这样,移植的木本药用植物才不会出现萎蔫和干枯死亡的现象。
(二)营养平衡
断根会削减植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树体的营养平衡被打破。由于植物的地下部分养分供应不足,地上部分会出现叶黄、脱叶,甚至出现生长不良等现象。操作人员可以采取措施,如对树干输挂营养液或剪去部分枝叶或进行叶面施肥等,以达到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营养供应的平衡,提高木本药用植物苗木的成活率。
(三)生长环境平衡
木本药用植物根部生长也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如土壤温度、湿度、通气性等。新种植的苗木,原有的根部生长环境被打破,需要建立新的与之相适应的生长条件。如浇水量大、次数多,容易造成土壤湿度大、地温低、透气差、根系萌动迟,与地上部分枝叶萌动时间不一致、不协调、不同步,影响树体汁液的流动,容易造成植物的“回芽”现象,甚至死亡。为杜绝植物“回芽”现象,操作人员目前多采用“堆土提根法”来栽植大树,以降低土壤的湿度,提高土壤的地温,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满足木本药用植物根部生长的需要,达到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同步生长的平衡。
二、移植树木的条件选择
(一)选择遵循生长环境相近的原则
一般要求木本药用植物树木的原生地与种植区的生长环境类似,主要包括土壤环境如pH、营养成分及含量、光照、温度等因素。只有在环境相似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大树的成活率。选择适生树种能够更快地适应栽植地区的环境条件,也可以采取科学的土壤调理和养护措施,为树木扎根提供必要条件,如盐碱地可以进行改良换土,栽种耐盐碱树种。
(二)符合设计要求
通常设计种植的木本药用植物树木在规格、树势、根系等方面都有明确标准,一般要求选用植株树势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实生、再生能力强的乡土树木。要选取树冠丰满、枝叶茂盛、枝条分布均匀,树干上有新芽、新梢,有新生枝条的树木。
(三)选择适龄大树
长势处于上升期的适龄木本药用植物,树木移栽后比较容易生根,能够尽快恢复生长,更快达到预期的观赏效果。树木以选择中期树龄为宜,慢生树种选择15~20年,速生树种选择5~10年,中生树种选择15年左右,年龄过大的木本药用植物树木容易出现成活率低、树势恢复较慢等问题。
(四)选择符合运输要求的树种
为方便运输、确保植物移植成活率,操作人员可对干径较粗、树冠过大的木本药用植物树种进行适度修剪。对于因修剪过量,破坏原有的树形和骨架,从而失去原有观赏价值的大树,一般不宜进行移植。
(五)选择合适的地形地势
木本药用植物树木适宜种在地势平坦或坡度不大的地形上,在这种地形上生长的树木长势良好,根系分布均匀,便于土球起挖和包装,能保证土球的完整性。木本药用植物树木移植时还应详细考察待移栽树木的周边环境,查看运输通道是否通畅,周边障碍物是否影响树木的起挖和吊运等。根据这些地势条件的要求,应选择便于起挖、装载和移栽的地形内的大树进行移植。
一般容易成活的树种有银杏、国槐、桑树、杜仲、苦楝、木瓜、黄连木、榆树、辛夷、无患子等,较难成活的树种有柏树类、松树类、皂角等。
三、木本药用植物大树移植的时间
木本药用植物大树移植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因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不同,操作人员应根据其生长习性,选择最佳移植时间。落叶树种一般在深秋时节苗木落叶后进行移植,此时苗木地上部分树体营养已回流到植物根部,地下根系尚未完全停止活动,若此时对大树进行移植,被切断的根系能够快速愈合,为翌年春季植物生根发芽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也有一些植物适合在浅秋时段进行移栽,例如,石楠树秋季移植的成活率较高,如果在其春天发芽后进行移植,则成活率较低。还有一些树种适宜在晚春时段进行栽植,如紫薇、枣树等树种,它们适宜在晚春时节植物萌芽后移植,其成活率较高,若将其在树芽萌动前种植,则成活率下降。还有一些针叶植物,一年四季均可栽植。移植天气以阴天无雨、晴天无风最好,这样的天气条件有助于减少大树在移植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和机械损伤;也可以在生长旺季(夏季)移植,最好选择在连阴天或降雨前后移植,应采取加大土球、加强修剪、树体遮阴、洒水等措施来尽量减少树木的蒸腾量。只有采用先进的移植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才能提高木本药用植物苗木的成活率。
四、木本药用植物大树移植前的处理
(一)断根处理
操作人员在移植前15天需要对大树进行灌溉,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这有助于避免大树在移栽时根系损伤和水分流失。按预留土球的大小对大树进行断根处理,使主要的吸收根系回缩到主根附近,以树干为圆心,以胸径3~4倍半径画圆断根,以提前产生愈合组织,并促发新的毛细根,这有助于木本药用植物大树在移栽时减少根系损伤,提高成活率。
(二)增加须根量
使用生根剂对叶部进行均匀喷雾,促使木本药用植物次生根大量在断根处长出。
(三)疏枝处理
木本药用植物树冠修剪应根据大树的品种和生长情况来确定修剪程度。一般来说,落叶树木和再生能力较强的树木可以进行重剪,甚至截秆处理。对于裸根植物在移植时应采取重度修剪方法进行疏枝处理,即剪掉全部枝叶的1/2~1/3;对于带土球移植的植物则可采取适当轻剪方式进行疏枝处理,剪去枝条的1/3即可。修剪时应保留主干和主要枝条,去除弱小、病虫害和交叉重叠的枝条。修剪伤口应涂抹防腐剂(涂白或石灰乳),以减少水分蒸发和病虫害侵入。常绿木本药用植物大树移植前一般不需修剪。
(四)树干处理
为避免大树在移栽过程中树皮破损导致养分输送中断,树干需要采取包裹措施,采用麻包片、缠树带、草绳对树干围绕,一般从根茎缠绕至树干分枝点处即可。这样既可以减少蒸发,又可以减少木本药用植物大树移植过程的擦伤。
(五)土壤改良
如果移栽地的土壤质量较差,应进行土壤改良。可以混入介质土、珍珠岩、草炭等材料,以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和透气性,有利于木本药用植物树根系的生长。
五、移植方法
落叶木本药用植物大树通常在休眠期进行裸根移植,也可以采取裸根带少量护心土的方式进行移植。起挖保留植物的根系直径一般为植物干径的8~10倍。常绿木本药用植物大树通常在休眠期或非休眠期进行带土球移植。对于胸径为15~20 cm的植物,一般采用软包装土球法进行移植,土球直径1.5~1.8 m。对于胸径为20~40 cm的植物,一般采用方木箱移植法,方箱的规格为1.8~3 m,木箱的规格大小为树木胸径的7~9倍。
六、木本药用植物树木的挖掘和包装
(一)开挖前的准备
按照种植计划,将那些需要挖掘的树木做好标记,以便在种植时对号入座,避免人工、机械的浪费,节省种植时间,避免树体因机械移动造成的伤害,提高成活率。对于那些分枝较高、树干裸露、皮薄光滑、对光照与温度较为敏感的树木,应在主干高处的北面,用 “N” 标明方向。
(二)视天气和墒情
木本药用植物起苗时应注意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以阴天无大风为最佳天气。如果起苗时天气干燥,土壤湿润度不够,应该在操作前3天给树木浇1次水,以浇透为标准。
(三)树木的开挖
根据情况需要可以分为裸根挖掘和带土挖掘。裸根移植一般适合木本药用植物的落叶乔木。起挖移植的苗木要求保留的根系幅度大小应根据根系分布而定,其幅度一般为植物胸径的8~10倍。首先,起挖时,按照对起挖树木的规定,以树干为中心画圆圈,沿着圆圈外侧(所保留的根幅外侧)垂直下挖作业沟,沟宽0.6~0.8 m,沟深0.8~1.2 m,挖至周边以不见较粗主根为宜。在起挖时要切断保留根幅外的所有根系,如果遇到较粗的主根应用手锯锯断。对保留根幅外所有主侧根切断后,即可打碎土坨,尽量保留该树木的护心土。其次,清除作业沟中余土,截断树木下部的坐底根,推倒树木。最后,对其根部进行必要的处理。如为保护根部的湿度,喷施保湿剂或黏泥浆,应用湿草包裹等。根部伤口涂抹杀菌剂可以防止病害的侵入和异地传播。
带土球移植法适于所有的常绿植物和部分落叶植物。带土球挖掘时,土球直径一般是所起挖苗木胸径的7~10倍,土球高度为土球直径的2/3。在挖掘高大的乔木或冠幅较大的树木前,应对所挖树木进行加固,以防在起挖过程中大树树体的晃动和倾斜,导致土球破裂。同时将包装材料用水浸泡好待用。此外,标注起挖作业沟开挖位置,以树干为中心,按土球直径要求的大小画圆后开挖起苗。人工开挖的具体要求:一是清表挖沟。起挖时先除去树茎地部周围表土,然后再在圈外挖0.6~0.8 m的作用沟,深度按规定要求。挖掘过程中遇到粗根时,不能盲目地用铁锹截断或用斧头砍断,必须用手锯锯断再削平,以免用力过猛粗根颤动导致土球破裂。二是修坨收底。用铁锹将所留土坨修成上大下小呈截头圆锥型的土球;土球底部底座预留越小越好,修土球球底时遇粗大根系应锯断。三是土球包扎。先将土球腰部用草绳缠绕勒紧,再用包装物(麻袋片等)将土球包严固定。四是草绳捆扎土球。用草绳沿上下方向围绕土坨斜缠土球,随绕随用木槌敲打,绕至使土球表面草绳布局呈菱形图案为止,再在土球上面打上腰绳,将腰绳上下用草绳斜拉绑紧,避免脱落。土球打包完成后,将树木按预定方向推倒,遇有坐底根应锯断,不得硬推,随后用麻袋片将底部包严,并用草绳锁住土球底部。
七、木本药用植物树木的种植
(一)按设计位置开挖种植穴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植物的具体种植位置,并开挖种植穴。种植穴开挖的规格应根据待栽种植物根系、土球、木箱规格的大小而定。一般而言,树穴的直径应大于待种植物根系或土球的直径60~80 cm,深度加深20~30 cm,掘好后坑底放20~30 cm的虚土。
(二)木本药用植物大树种植要求
对土球起挖斩断的木本药用植物大根进行处理,根断截面处要平滑,尽量减少伤口截面,便于伤口愈合,并涂防腐剂和愈合剂。栽植前应对苗木的根系及树穴进行消毒杀菌处理。种植的深度要适宜,裸根植物栽植一般应使待种树树茎上原有土痕与地面相平,或高于地面5 cm左右。带土球植物种植时,土球应高出地面20~30 cm,便于提高土球的土壤温度,提高根系的透气性,促使植物生根发芽,提高成活率。带土种植要栽正扶植,树冠主顶与土球重心在同一直线上。
(三)还土
一般可用种植土直接还土填实。在种植还土前,应对待栽植的树木根部、土球和种植穴等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种植土内不添加任何肥料,以免出现烧根或伤根的现象。同时应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对土壤进行改良。
(四)开堰
对所栽植的树木浇水时必须打上围堰,围堰直径大小与植物栽植穴呈正比,围堰内径与穴沿相同,堰高20~30 cm,打土堰时注意不要触及树根或土球。
(五)浇水及撒施生根剂
新移植的大树栽后应及时浇1次定根水。浇水要适量,避免频繁浇水,浇过定根水后,分别隔3天和7天再次浇水。第一遍水量不易过大,后两遍水量要浇足、浇透,每次浇水后要整修土堰。在浇水过程中使用一定剂量的生根粉可以促使木本药用植物生根。
八、木本药用植物树木的后期管理
大树移植后精心养护,是确保移栽成活和树木健壮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支撑树干
一般采用三柱支撑固定法,根据栽植树木的大小确定选用支撑柱的规格,将支撑柱安装在树干上,并确保支撑柱牢固地支撑树木。操作人员在支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种植树的树皮。待1~2年后,木本药用植物大树根系恢复好方可撤除支撑柱。
(二)水肥管理
木本药用植物大树移植后,应加强水肥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新栽树木浇过3次水后,及时对树盘进行盖撒细土、铺地膜保墒等,防止表土开裂透风。浇水应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对一些肉质根的树木,还要适当减少浇水频次和浇水量,防止根系腐烂。夏季还要对树冠喷水,增加环境湿度,降低蒸腾。由于新栽苗木根系损伤大,第一年不能施肥,为确保树木对养分的需要,可以采取吊挂营养液的方式对其补给养分,第二年根据生长情况适量施用农家肥。
(三)生长素处理
在大树移植过程中,大量的毛细根被截断,根系的吸收能力下降,可以在给树木浇水时加入适量的萘乙酸或ABT生根粉,促进木本药用植物根系提早快速发育。
(四)包裹树干
为了保持木本药用植物树干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操作人员要将树干加以保护。可以用浸湿的草绳从树干基部缠绕至主干顶部,再将吸水透气的毛毡、纸袋、防护布等绕树干缠在草绳的外边,更好地保持树干湿度,这样有利于根系吸收的水分通过树干向树冠运输,确保苗木生长及叶面蒸发所需的水分供应,同时保护植物筛管畅通,确保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输送到植物根部。
(五)防冻处理
木本药用植物大树移植一年后,其树木的生长速度与移植前相比是比较缓慢的,且生长势及抗性较弱,冬季天气较冷干燥,这对大树的生长有着较大的影响。此时,为了避免树干皮层出现冻裂现象,操作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树干进行保护。
(六)防治病虫害
操作人员应加强木本药用植物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移植苗木前,应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苗木进行移植并对树木进行喷药预防;在移植后,对受损树皮进行消毒、包裹,并且喷洒防治病虫害的药物。此外,需要及时观察大树情况,如果发现有病虫害,应及时处理,从根本上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作者简介:王辉(1969 — ),男,河南滑县人,本科,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和苗木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 "张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