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2025-01-26 00:00:00刘春玲黄金
关键词:数智化会计学专业建设

摘 要:数智科技的发展给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将数智科技赋能会计学专业建设,是近年来会计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话题。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适合应用型高校的“三个融合”的专业建设思路,提出了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双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水平课程建设和打造多元协同育人的会计学专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建设路径,形成可示范推广的理论和应用成果。

关键词:数智化;应用型;会计学;专业建设

一、研究背景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大步迈入数智时代。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校需切实迅速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会计学专业建设智能化升级迫在眉睫。

湖北省积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校,支持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应用型高校建设省级一流专业。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围绕“三有三型”(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应用型、创新型、实干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会计学专业建设,争做全省应用型高校先进典范。

二、研究现状

在学术研究方面,《Management Scienc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等一流国际学术期刊上,逐渐出现AI技术与财富管理和投资绩效、ERP在财务以及会计管理中的应用等主题(Blankespoor,2018;Sutherland,2018)[1-2]。我国学者结合数智化背景,对国内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建设情况做了一定的调研并提出一些可参考性建议。

林瑞芳(2020)提出了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调整财会课程,这是当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必须面对的建设思路[3]。李海霞(2021)认为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结合自身品牌专业的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推进专业群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4]。林亚囡(2021)以三所高校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为研究样本,探究目前会计学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性,针对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5]。温素彬、董必荣和张兴亮(2022)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赵敬文、王旸(2022)基于36所本科院校的网络调查数据,崔晓会(2022)以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刘建胜、李露华(2022)以江西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剖析了会计学专业建设改革的时代背景,对我国普通本科会计类专业建设中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造、师资力量升级、校企合作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传统会计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从专业定位、发展历史、特色优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会计学专业智能化升级的具体举措和保障措施[6-9]。许韵聪、罗丽华(2023)和张雯琰、郭红(2023)在梳理数智化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以现有资源为依托,分别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需求能力分析、课程体系融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等方面阐述了数智化融入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建设提供启示[10-11]。

综上所述,学者们就数智化转型中会计学专业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造等工作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为数智化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我院会计学专业成立于2003年,2013年成为会计学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20年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并开启数智化改革。笔者总结建设思路、路径及成效,以期对同类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会计学专业建设思路

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以需求导向为引领,会计学专业建设思路表现为“三个融合”(如图1)。

(一)“铸魂育人”理念与会计学专业课程育人过程相融合

会计学专业建设坚持开展课程思政创新,通过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方式等不断进行探索,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会计学专业课程育人过程中,形成了《中级财务会计》《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等多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案例集等成果。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数智化”转型与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相融合

会计学专业建设从两个方面推进“数智化”转型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融合。一是构建数智化师资团队。通过教研活动、进修培训,以及参加各类学科前沿研修班(参加数智化培训教师达到40人次,均获得培训证书)培养了一批既懂财务,又懂大数据的复合型师资。二是重构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拓展、升级、改造,构建融入计算机科学、Python、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共享等智能化前沿理论讲授与实务操作示范的课程体系,适应财会行业数字化趋势,系统强化数智教育,培育复合型人才。三是引导教师结合专业改革开展“数智化”教学改革探究。完成相关教研项目20余项,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

(三)“多元协同”培养模式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

一是课堂及教学方式多元化。会计学专业全力打造“金课”,建设省内一流的专业课程线上资源,基于“SPOC+翻转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借助超星、智慧树等信息技术工具,调动学生全程参与,积极互动,全面精准地评价并记录学生参与情况及各项成绩;二是学生讲座及活动多元化。充分发挥会计名家和实务界人士引领和推动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专业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学科竞赛、科研立项和社会实践活动,成绩优异;三是学生实训实习模式多元化。学院搭建大数据实训平台、ERP平台和智能财务平台,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实践实训能力。

四、会计学专业建设具体路径及成效

会计学专业在“三个融合”的建设思路下,拟实现构建高素质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师实践育人能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深化产教融合的愿景,具体建设路径和已实现的成效如下。

(一)重塑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学专业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实现专业与思政教育和数智科技深度融合,培育讲诚信、守规矩,具有会计知识技能和一定数据分析能力、具备业财融合思维和智能技术应用技能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二)强化“双师”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在会计学专业建设过程中,我院坚持“引进、培养与使用并重”的方针,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重点培养有潜质的中青年教师,支持教师挂职锻炼和课程进修,提升业务能力和实践育人能力。目前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比例达90%,三年内课程进修覆盖面达100%。第二,行业导师进课堂,多门课程构建“双师课堂”。我院把企业导师、客座教授和讲师请进课堂传“真经”,不断壮大双师队伍,目前已引进客座教授14名、行业导师19名。《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已连续开展五期企业导师进课堂活动。

(三)推进高水平课程建设

1. 创新教学方法,推进在线课程建设。专业教师团队打造精品在线课程,与现代信息科技有机融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我院自2018年开始建设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019年开启教学方式改革,目前已有多门课程开展多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学资料丰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混合教学已经运营9期,学银在线累计选课人数达4784人,累计页面浏览量达4964301次,累计互动次数达13606次,曾被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引入使用,颇受好评。

2. 以一流课程建设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2021年,《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会计学》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建设一流课程过程中,明晰了课程建设目标,凝练了课程特色,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教均在95分以上。

3. 教材建设与教改项目助推课程建设。我院专业教师编著与课程配套的教材如《中级财务会计》、数字化教材《计算机辅助审计实训教程》和《企业数字化财务管理》等,近年来开展相关教研项目20余项,发表高质量论文50余篇,对本专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四)打造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1.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一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学科竞赛、各级科研立项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能力有效提升。近年来,会计学专业7支队伍获得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最美团队风采奖,1支团队获评全国百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2支团队获全国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报道团队”,1人获批全国优秀通讯员,2名学子获评第三、四届“全国百佳心理委员”。

2. 搭建数智化实践教学平台。我院与金蝶软件公司合作搭建ERP平台,与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搭建大数据实训平台和财务共享实验室,数字化资源库建立相对完善。会计学专业ERP课程已经开设了四期,大数据实训平台和财务共享平台已经投入一期使用。

3. 深化校企合作。会计学专业构建了百胜全国共享服务中心、国家税务总局黄冈市税务局等16个会计学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湖北天道会计师事务所、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等22家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三源特种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大型公司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与百胜全国共享服务中心共建认知实习班,强化学生实践实训能力培养。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较为理想,就业率均在92%以上。

五、结论与展望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会计学专业聚焦地方经济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将课程思政和数智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培育高素质应用型财会人才,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专业实力强、社会声誉好、应用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本科专业。

参考文献:

[1] BLANKESPOOR E,DEHAAN E,ZHU C.Capital Market Effects of Media Synthesis and Dissemination:Evidence from Robo-journalism[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8,23(1):1-36.

[2] SUTHERLAND A.Does Credit Reporting Lead to a Decline in Relationship Lending? Evidence from Information Sharing Technolog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8,66(1):123-141.

[3] 林瑞芳.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5):40-42.

[4] 李海霞.论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J].时代经贸,2021(3):123-125.

[5] 林亚囡.本科高校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21(24):116-119.

[6] 温素彬,董必荣,张兴亮.“思政引领+科技赋能”的会计学专业智能化升级——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财会通讯,2022(20):27-43.

[7] 赵敬文,王旸.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分析——基于36所本科院校的网络调查数据[J].新会计,2022(7):20-24.

[8] 催晓会.“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研究-以西安财经大学知行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22(20):25-29.

[9] 刘建胜,李露华.新文科背景下会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以江西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J].商业会计,2022(4):117-120.

[10] 许韵聪,罗丽华.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山西青年,2023(6):101-103.

[11] 张雯琰,郭红.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智化融入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研究[J].科技风,2023(2):46-50.

猜你喜欢
数智化会计学专业建设
城市治理的“数智化”路径探索
烟草商业企业“数智化”精准服务模式研究应用
写真地理(2020年38期)2020-12-16 03:00:40
“数智化”时代会计人才供需情况及短板分析
商情(2020年44期)2020-12-09 05:24:08
国家一流专业会计学
2020用“数智化”掘金三万亿级零食市场
中外管理(2020年3期)2020-03-31 03:02:31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2:40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6:18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4:08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商业会计(2015年15期)2015-09-21 08: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