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烂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桐棉镇,这个在南疆边境线上的小山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原广西军区联合授予的“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村目前有86名军嫂,有姐妹都是军嫂的,有姑侄同为军嫂的,还有同学几人都与军人喜结连理的……因此,板烂村在当地也被誉为“军嫂村”。
板烂村有一支军嫂调解队,由崇左边境管理支队板烂边境派出所牵头组建,成员包括卢倩芳、韦艳全、韦妹连等5名军嫂。
2023年8月,板烂边境派出所民警在走访时了解到,板烂村社保微信群里有两名村民因家庭琐事吵了起来,一时“火药味”十足。当村主任、群主卢海正思考如何平息这场争端时,军嫂卢倩芳主动站出来在群里发声:“你们两位都不要吵了,这群里有500人呢,不要在里面丢人现眼了,有什么解不开的矛盾,你们来找我,我给你们解决。”
卢倩芳的几句话,立即让两人在群里安静了下来,也为村委会接下来妥善调解矛盾打下了基础。最终,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民警对村干部说,现在辖区的矛盾纠纷主要由家庭琐事、邻里口角、山林权属、债务偿还等引发,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上访和“民转刑”案件发生,影响辖区治安稳定,“如果军嫂能协助我们解决问题,那可太好了”。
村干部把民警的想法转述给村里的军嫂后,大家积极响应:“这种事情,我们能干,也一定能干好!”
在板烂边境派出所党支部的牵头组织下,9月1日,板烂村5名军嫂正式组成军嫂调解队,卢倩芳担任队长。
军嫂调解队成立没几天,板烂边境派出所接到浦欣屯群众韦某报警,称自家围墙边的树苗被人拔了。
民警调查得知:那里只有韦某与韦某亮两户人家,韦某亮是韦某的叔叔。两人因为祖上遗留下来的宅基地归属问题引发争议,互不相让,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后来,韦某在空地的边缘修了围墙,在围墙边种上了几棵香樟树。但韦某亮认为,围墙旁边的土地属他所有,于是将树苗拔掉……
考虑到当事双方是叔侄关系,民警便联系村干部到场一起调解。但由于双方积怨已有6年之久,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民警了解到军嫂调解队的韦艳全和韦妹连是韦某的亲戚,便通知她们到现场参与调解。
韦艳全和韦妹连到达后,经过与民警协商,决定采取“三步走”的调解策略:先从亲情入手,缓解双方情绪;再从家庭着手,宣传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最后对双方矛盾的焦点——祖辈遗留的10多平方米宅基地进行平均分配。
确定调解方案后,韦艳全和韦妹连果断将当事双方分开,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进行调解。
韦艳全对韦某说:“小韦,你和亮叔(韦某亮)是亲叔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就像那树枝和树干,不管怎么摇摆,始终是一家人啊!咋就不能好好相处呢?为了一块巴掌大的宅基地吵得不可开交,不值得,旁人看了也会笑话我们韦家人的。你们是邻居,又是叔侄,低头不见抬头见,就算吵赢了架,说出去也不好听!”
另一边,韦妹连劝韦某亮:“亮叔,您是长辈,不管有什么事都应该坐下来商量,拔了小韦家的树苗,就是您的不对。你们都各退一步,礼让三分,事情就好解决了……”
一番番沟通交流后,在民警、村干部、军嫂调解队的见证下,韦某亮就拔树苗的事情道歉并答应主动赔偿损失,叔侄二人也将祖上遗留下的宅基地进行了平均分配。最终,两人达成共识,握手言和。
为更好发挥军嫂调解队的作用,板烂边境派出所与军嫂调解队不断优化调解工作流程,由以前的“事后参与”变为现在的“提前介入”,巧妙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接到纠纷类警情后,民警在做好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将属于警民联合调解范畴的警情及时转发至军嫂调解队。调解员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快速掌握矛盾发生的深层原因,再与民警共同研究调解方案。
2024年11月15日上午,民警在辖区那岭屯走访时了解到,50多岁的村民卢某和黄某,因林地承包权不清问题争执不下、互不相让,便立即前往进行调解。
为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民警联系了村治保主任和军嫂调解队,治保主任携带村土地台账赶来,卢倩芳随后也赶到现场。
调解还没开始,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谁也不肯退让。
“这片树林是我父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棵一棵亲手栽的,我能不知道?”卢某说。
“我都在这里砍柴10多年了,难道不清楚这块林地是谁家的?”黄某说。
卢倩芳见状,连忙劝解:“二位先别吵,既然我们来到这深山老林,你们就要相信我们,一定会把事情处理好。”
等气氛缓和下来,调解也正式开始。
“林权证上虽然有明确的记录,但是时过境迁,林地界限确实难以做到丝毫不差,只能定一个大概。我们也走访了村里很多老人,都表示无法明确辨认界限。”村治保主任说。
“二位在一个村里一起长大,几十年没发生过矛盾,子女关系都很好,何必在这个年纪为了这点事伤和气?”卢倩芳说。
经过大家几番好言相劝,讲明道理,最终,卢某和黄某就林地界限问题达成一致。
“我们农民就是靠山吃山,这些山林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就是想说明白这个理儿。感谢你们解决了纠纷,也解开了我的心结。”卢某感激地说。
“能当一回‘和事佬’,为父老乡亲解决一点问题,让大家相处得更和睦,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谈起参与调解一场场纠纷、化解一次次矛盾,卢倩芳说。
在协助派出所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的同时,军嫂调解队还经常与民警一起走村入户开展普法宣传,通过面对面沟通、点对点交流,引导村民通过法律途径合理表达个人诉求、维护自身权益,让大家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用规劝疏导化解仇怨,用真情消除心理隔阂,依靠法律化解纷争,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据统计,军嫂调解队成立一年多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6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咱们村的军嫂调解队不简单,大到林地权属问题,小到家庭内部争吵,她们都能调解,一调一个准。”提起军嫂调解队,板烂村村民竖起大拇指称赞。
(作者单位: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崇左边境管理支队)
编辑/刘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