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发热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5-01-23 00:00:00张忆宁郁越
中国标准化 2025年2期
关键词:诊断

摘 要:目的:探究在临床发热疾病诊断中使用标准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发热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接受标准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比两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血细胞指标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细胞形态异常情况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标准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在临床发热疾病中具有较高诊断意义,可通过血细胞指标情况明确发热症状,通过血细胞的形态变化初步判断患者疾病类型,有助于为后续治疗的实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发热疾病,诊断,标准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24.051

0 引 言

发热是医院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与症状,发病机制复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或结缔组织病变等均会导致机体出现发热症状[1]。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在刚入院时仅通过基本检查与病史检查难以明确其具体病因,这会影响其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不利于其病情好转,因此,加强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发热群体逐渐增多,临床发现,在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后,其血细胞形态与数量会发生一定变化。虽然目前血液指标检验诊断效能有效提高,但在病因诊断上难度仍然较大。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作为血液分析中的重要项目,主要是以异常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为基础开展的一种检验项目,患者血细胞指标情况能够反映机体造血情况,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形态能够观察到患者血细胞异常情况,有助于对患者发热病因做出判断[2]。基于此,为进一步分析标准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患者中的检验价值,本文共对80例发热疾病患者与80例健康人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发热疾病患者80例与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80例分别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在22~67岁,平均为(44.56±5.29)岁;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在25~64岁,平均为(44.79±5.7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实验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1)研究组所有患者体温均超过39℃;(2)在详细了解本次研究方案后均自愿参与,且能够积极配合检验;(3)均无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发生。

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认知障碍者;(2)经临床诊断为传染性疾病者;(3)一般资料缺失者或无法积极配合检验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标准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正式检查前一天,需叮嘱所有研究对象禁饮禁食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与熬夜等,早睡早起。

具体检验过程如下:抽取研究对象在晨起空腹情况下外周静脉血2 mL,并将其放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管中,当其充分混合后,放于深圳市普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粤械注准20162220213,型号规格PE-6100)进行检验,并制作相关血涂片,使用瑞氏染色法染色,使用显微镜对样本中的细胞形态与技术进行观察与测定。所有检验工作均需要在1小时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血细胞指标情况,如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2)对比两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情况,如白细胞改变、大细胞贫血、小细胞贫血、异常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改变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x ±s)为计量方式,予以t 检验,n (%) 为计数方式,予以χ2检验。P﹤0.05,表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血细胞指标情况

研究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在数值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对比两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情况

研究组血细胞形态异常情况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 论

发热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疾病与症状。导致机体出现发热症状的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细菌、病毒滋生有关。若能及时对发热症状与病因进行诊断与治疗,则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疾病恶化,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效果。虽然抗生素能够杀灭机体病原体,但易出现滥用等不合理情况发生,造成部分患者血细胞未出现病理改变,从而增加机体误诊的风险,影响治疗效果[3]。血细胞会随着机体病理反应的发生而有所改变,其与机体病理反应具有重要关联,机体发热情况会在机体内表现为不同状态,且其体内的血细胞形态与数量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因此,对机体血细胞进行检验具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在数值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细胞形态异常情况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在机体有发热症状时,其体内的铁元素与蛋白质会被大量消耗,两者平衡会被打破,造成机体出现食欲缺乏等症状,且会对血细胞形态产生影响。同时,当机体有发热症状时,其血液浓度会增加,特别是血糖水平,在此情况下,会造成其频繁排尿与大便,加快机体失水速度,使患者处于缺水状态,这会造成机体血细胞异常,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宽[5-6]。另外,血细胞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变化、大小细胞性贫血、异常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变化最为常见,主要是因为病毒感染是发热最常见的病因,常见疾病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等,均会造成异型淋巴细胞发生改变。因此,如果机体细胞血液中存在大量淋巴细胞,则可知机体感染病毒情况;白细胞形态改变包括中性粒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变化等,其与机体肺炎、支气管炎的发生有重要关联;异常细胞多见空泡变性、中性粒细胞大小不一等形态变化,常见疾病为寄生虫感染等;大细胞性变化表现为巨幼贫血;小细胞性变化表现为缺血性贫血[7-8]。总之,当机体发热时还会造成机体内中性粒细胞发生毒性改变,使机体出现细胞颗粒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等血细胞形态变化情况,因此,对机体进行血细胞检验尤为关键。

综上所述,在临床发热疾病中使用标准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有助于对疾病病因做出判断,可通过血细胞指标情况明确发热症状,通过血细胞的形态变化初步判断患者疾病类型,有助于为后续治疗的实施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林剑真,林丽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14):82-84.

[2]钟倩倩,韩立芬,郭云霄.血液分析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发热患儿病因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24,43(20):65-67+71.

[3]王学良,何凡,赵多爱,等.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发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5):111-113.

[4]马辉.显微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148-150.

[5]王璐鹭.发热诊断中显微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3,10(4):78-80+74.

[6]姜萍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发热患者病因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7):95-97.

[7]谢钰帆,田伟田.发热疾病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9):96.

[8]李颖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患者病因判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4):464-466.

作者简介

张忆宁,本科,检验技师,研究方向为临检。

郁越,通信作者,本科,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

(责任编辑:刘宪银)

猜你喜欢
诊断
糖尿病足病中感染病情的诊治体会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35:13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18:11:12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08:02:49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法医尸检中生前伤检验的研究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41:54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51:16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当代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8:05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