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材料行业标准的差异及共通策略研究

2025-01-23 00:00:00杨益航吴珊陈莹张厚安
中国标准化 2025年2期
关键词:共通海峡两岸标准

摘 要:本文通过两岸材料行业标准的调研,概述两岸标准的状况,比较钢铁、塑料材料行业典型标准的差异性,深入分析两岸材料行业标准共通的难点阻点,提出两岸材料行业标准共通的合理建议,构建两岸材料行业标准共通的新路径,期望在促进经贸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推动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而助力两岸材料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

关键词:海峡两岸,标准,共通,材料行业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2.008

0 引 言

2023年9月12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建设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鼓励两岸产学研企共同制定行业共通标准,探索建立台企资质评估及认证体系[1-6]。其中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为确保产品、服务和工艺的规范性文件[7-8]。材料行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其中新材料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9-10]。在材料行业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之间,标准就是最为重要的沟通介质。无论是生产工厂、分销商,还是最终产品的使用者、用户,对于某一类或者某一个材料的理解都是根据标准进行,每个国家对于这些产品都有相应的执行标准。

1 差 异

1.1 两岸标准

1.1.1 大陆标准

我国的标准编号方法与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英国、印度等国相同,即在标准代号之后接着写标准顺序号码和发布的年份。标准经过修订后,该标准的原编号不变,仅变更修订年份。这样的方法对于生产和设计部门,有极大的方便,可以大大地减少图样上的修改工作,生产工人亦不致歧义错乱[11]。目前存在的标准体系如表1所示。

现国家相关标准可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址https://openstd.samr.gov.cn/)访问检索,该平台是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具体承担建设的公益类国家级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国用户查询获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等标准信息及资讯的第一平台,提供标准在线预览、下载等服务,且服务均免费。

1.1.2 台湾地区标准

1895年4月我国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占领直至1945年回归,这50年使台湾在经济上与日本紧密联系,台湾地区标准体系也源自日本的JIS标准体系[12]。台湾1931年成立工业标准委员会,1946年公布标准法,确定以CNS为标准代号,1947年合并度量衡局及工业标准委员会成立经济部中央标准局,公布台湾地区标准制定办法,负责掌管与推动标准化工作,1996年修正台湾地区标准制定办法,1997年修订标准法,1999年改制成立经济部标准检验局,整并标准、检验、度量衡、符合性评鉴等相关业务。

目前访问台湾地区标准主要通过台湾CNS系统检索访问(网址http://www.cnsonline.com.tw/),该网站首页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标准的单个购买价格为中文版每页新台币5圆,英文版每页新台币25圆;还有年缴会员、光盘版等方式可购买,其中全部种类标准费用为每年新台币13万圆。

台湾地区标准的编号是由“CNS+总号+分类号+序号+年代号”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总号由1~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表示发布标准的顺序;分类号由一个字母与一个数字组成[12],具体如表2所示;序号表示该分类号中所有标准发布顺序,如G1001是G1类中发布的第一个标准;年代号由六位数字表示制修订年份,年代号用民国年号,日月仍用阳历,如720916,表示1983年9月16日发布,民国年份再加11即为公元年号。

为符合WTO/TBT协定的各层级标准机构适用原则,并促进标准制定分工的发展,台湾标准化体系分为3个层级:台湾地区标准——由标准检验局依规定程序制定,可供公众使用的标准;团体标准——由相关协会、公会等专业团体制定或采用的标准;公司标准——由各企业公司制定及推行[13-14]。

1.2 两岸材料行业的经贸往来及标准体系

两岸贸易往来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观察两岸经济关系紧密度的重要指标。随着美对华贸易战、科技战持续升级与两岸关系持续恶化,近年来两岸贸易格局出现重大变化。2020年至2021年,两岸贸易出现特殊性高增长,2022年开始下滑,一直延续到2023年。依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4年1月至8月,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9.2%,达到1854.23亿美元。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1361.13亿美元,同比增长8%;大陆向台湾出口493.1亿美元,同比增长12.4%[15]。大陆出口台湾产品与材料行业紧密相关的商品,主要涉及电子产品用的半导体材料、电子元件材料,生产和制造机械设备所需的金属、塑料材料,生产化工产品的塑料、橡胶、化肥等。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和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材料领域的经贸往来仍有望进一步加强。其中预先确定包括产品规格、技术要求、质量规范和包装准则等在内的各类标准,从而为贸易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提供明确的规范依据。

两岸材料标准都已确立了自己的一套体系,目标都是用于标识和分类材料的系统,都通过数字、字母或其他标识来表示材料的特定属性,如成分、用途、特性等。这种体系有助于确保材料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同时也为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便利。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钢铁材料为例,可见在钢铁统一数字代号体系的制定中,大陆采用钢铁及合金类型+细分类及牌号方式,而台湾采用制备工艺进行分类。

1.2.1 大陆钢铁材料牌号体系

我国大陆的钢铁牌号表示方法有两种:GB/ T221—2008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GB/T 17616—2013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这两种表示方法在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并列使用,两者现均有效[16]。钢铁及合金牌号的统一数字代号的结构形式为× × ××××,如表3所示,其中前缀字母代表不同的钢铁及合金类型,第一位阿拉伯数字代表各类型钢铁及合金细分类,第二、三、四、五位阿拉伯数字代表不同分类内的编组和同一编组内的不同牌号的区别顺序号[17]。

1.2.2 台湾钢铁材料牌号体系

在台湾地区的标准中,钢铁材料分为铁与钢两大类,铁再分类为生铁、合金铁与铸铁,钢再分类为普通钢、特殊钢及铸、锻钢。钢铁牌号原则上由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形式为× × ×××,其中前段部分表示材质量,中段部分表示标准名称或制品名称,后段部分表示种类[18]。

前段部分使用表示材质的英文名称或罗马字的第1个字母或元素符号,钢铁材料大部分以符号S(Steel:钢)或F(Ferrum:铁)作为开头;中段部分则使用英文名称或罗马字的第1个字母,将表示板、棒、管、线及铸件等制品的形状种类或用途的符合予以组合,以此表示制品的名称。前段部分的符号S或F后面所连接的中段部分符号,多为表示某群名称的符号。后段部分表示材料的种类号码数字,最低抗拉强度或降伏强度(通常为3位数)。但机械构造用钢,则以主合金元素含量代码与碳含量的组合表示[18]。

钢材中的普通钢依形状﹑用途还细分为棒钢﹑型钢﹑厚板﹑薄板﹑线料及线,特殊钢则依特性细分为强韧钢﹑工具钢及特殊用途钢,钢管则依钢种用途细分,不锈钢则依形状加以分类,此对应中段符号如表4所示。

1.3 材料名词术语对比

因历史原因,两岸标准中对材料类产品及品质用语,针对同一特征材料使用的名词术语比对可见有较多差异,部分对照记录如表5所示[18-22]。其中还有词汇不便直接对应的,如台湾地区标准CNS2068—2009中对炼度的定义:指在制造过程中,依加工、热处理条件之差异所获得机械性质之区分[23]。此概念基本对应我们大陆标准中的热处理状态。

海峡两岸标准中材料名词术语的差异已成为两岸材料行业标准共通的一大阻点,使得两岸企业在交流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对方的表达,从而增加了交流成本;在两岸材料行业的合作过程中,由于标准的不一致性,往往需要双方进行大量的协商和谈判来达成共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效率;更重要的,由于标准不一致,两岸企业在进入对方市场时可能面临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难题,从而限制了市场拓展的广度和深度。

2 两岸材料行业标准共通的建议

2.1 推广并强化标准共通服务平台

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网址https://www.cscis.org.cn/)已在厦门正式上线,为两岸产学研机构、企业提供涵盖行业标准资讯、标准大数据查询、标准技术咨询、标准比对、标准研究等功能的“一站式”综合服务[24-25]。该平台由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指导,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和厦门台港澳办共同牵头建设。目前,平台已汇集两岸各类标准25万多份,涵盖两岸贸易往来中的重点领域、重要产品相关政策措施、标准化动态、市场准入等信息。现该平台还探索试行台湾企业标准声明公开制度,为台湾企业提供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24]。在两岸材料行业标准共通推进中,应更进一步地推广并强化该平台,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2.2 建立材料行业交流与沟通机制

厦门市新材料产业协会等大陆材料行业协会邀请台湾材料科学学会参加并建立行业交流与沟通机制,可每年轮流在两岸举办一次大型的材料标准交流研讨会,邀请两岸的企业代表、科研专家、标准制定者等参与,深入探讨各自标准体系下材料的分类、性能指标、测试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增进相互了解。在两岸充分沟通合作的机制上,还可分别设立专门的联络办公室,负责日常的标准相关信息交流,该办公室作为信息中转站,及时传递两岸在材料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过程中的动态信息。例如,当大陆对某一材料的标准进行修订时,大陆的联络办公室能够迅速将修订的内容、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等信息传递给台湾方面,反之亦然。

还可在两岸高等院校中开设材料标准选修课程,安排学生到对方材料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体验两岸不同标准下的材料生产、检测等实际操作流程,培养既熟悉两岸标准又具有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两岸标准共通储备人才。

2.3 瞄准重点领域推进标准共同制定

两岸在材料领域的标准共通实践,涉及到各类材料产品的壁厚、强度、色度、平整度、光泽度、氧化度等多个方面的标准比对与研制。可先行邀请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台商台企等与大陆相关单位一起,共同研制、发布行业或国家标准。促进两岸相关单位、部门在差异中找到契合点,提升两岸产品生产工艺的接近性、增进两岸货物通关的便利性,不仅将有利台企在大陆稳健发展,实现两岸材料类产品质量的互认和市场的无障碍流通,还将助力两岸产业的对接。

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涉及对台湾地区标准的采认与两岸行业标准的包容共存,本质上涉及大陆标准的制度型开放,牵涉行业面广、部门众多,协调工作量大,需要针对两岸行业标准共通进行跨部门、高层次的协调推进以保障两岸行业标准共通能够切实有效施行[26]。

2.4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适当调整“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的管控

强制性标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的国际互认互通,亦势必影响两岸间的行业标准共通。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涉及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乃至“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实现的重大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2018年5月《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20项明确提出,在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要探索实施“一区两标”、拓展两岸交流交往新渠道,足见国务院对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两岸行业标准共通上寄予厚望[27]。“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应也不能成为提升两岸行业标准共通的障碍,在对标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的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必要在两岸行业标准共通上给出更有力的策略与创新引领,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两岸的和平统一作出独有并卓越的贡献。

3 结 语

本文探讨了海峡两岸材料行业标准的差异及共通策略,通过对当前两岸标准体系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双方在标准制定、执行及管理体系上存在的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标准编号方法、标准分类体系、标准制定程序等方面,还深入到标准内容的详细规定和适用范围上。当前两岸在材料行业标准上的不一致性,给两岸企业在生产、贸易及市场准入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障碍。

针对材料行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的统一与互认对于促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推广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的策略,旨在通过该平台促进两岸产学研企的紧密合作,并共同制定行业共通标准,探索建立台企资质评估及认证体系。还建议加强两岸标准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举办标准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两岸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材料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此外,加强两岸在标准制定、审查及实施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与协作,也是实现两岸标准共通的重要途径。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为海峡两岸材料行业标准的差异及共通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未来,随着两岸在标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相信两岸材料行业的标准将逐步实现统一与互认,为两岸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高杨.闽台融合加速,和平统一迈出重要一步[N].人民政协报,2023-09-16(005).

[2]高杨.闽台融合加速,和平统一迈出重要一步——台胞热议中央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J].台声,2023(18):50-52.

[3]刘深魁.融合路上的“老兵”[ N ].福建日报, 202 4 - 02-08(007).

[4]詹文, 陈泥.共通标准通两岸[N]. 厦门日报, 2024-06-15(A05).

[5]王勇.新形势下两岸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路径研究[J].台海研究,2024(2):47-60.

[6]李万祥,李思雨.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N].经济日报,2024-07-01(010).

[7]祖立文.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初探[C].中国标准化论坛.2009.

[8]吴金业,许永彰,谢聪.《海峡两岸建筑防水材料技术标准》编制组成立[N]. 中国建材报, 2021-08-23 (002).

[9]罗宝.安徽鑫铂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开健:紧跟国家战略积极转型升级[N].安徽日报,2024-03-28(005).

[10]王利.碳纤维发力风电领域,为新质生产力注入绿色动能[J].纺织服装周刊,2024(28):8.

[11]“GB”的前世今生及标准编号的演变[J].中国标准化,2021(17):24-25.

[12]子木.台湾钢铁标准体系分析[J ].冶金标准化与质量,1995(8):33-34.

[13]吴惠敏. 台湾标准与验证及其启示[C]//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5.

[14]林立南. 台湾地区冷链多温共配标准研究[J].标准科学,2019 (1):28-31+35.

[15]李润泽. 前8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9.2%[EB/OL].(2024-09-10)[ 2024-09-20 ]. https://wap.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0283377.shtml.

[16]李维钺.金属材料新标准讲座 第二讲 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J].机械工人,2002(7):61-63.

[17]乔英杰.工程材料[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18]台湾地区标准.钢铁符号:CNS 109-2010 [S].台湾:标准检验局,2010.

[19]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GB/T 17616-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20]台湾地区标准.钢铁热处理词汇:CNS 11835-1987[S].台湾:标准检验局,1987.

[21]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树脂通用方法和产品分会(SAC/TC 15/SC4).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5部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GB/T 1040.5-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2]台湾地区标准. 塑胶抗拉性能测定法 第5部:单向纤维强化塑料复合材料之试验条件:CNS 15606-5-2013[S].台湾:标准检验局,2013.

[23]台湾地区标准.铝﹑镁及其合金之鋉度符号:CNS 2068-2009[S].台湾:标准检验局,2009.

[24]廖丽萍,黄鑫.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服务平台上线[N].福建日报,2023-06-15.

[25]王勇.新形势下两岸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路径研究[J].台海研究,2024(2):47-60.

[26]彭莉,王胜民.两岸行业标准共通: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J]. 国际贸易, 2021(5): 64-70.

[27]刘姗姗.当前形势下的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政策影响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模拟[J].台湾研究集刊,2023(6):69-81.

作者简介

杨益航,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

张厚安,通信作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粉末冶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责任编辑:张佩玉)

基金项目:本文受福建省第二批两岸标准共通试点项目“两岸材料行业标准共通的新路径探究”资助。

猜你喜欢
共通海峡两岸标准
品质上佳·息息共通|好的轮胎品牌靠这两点俘获消费者
世界汽车(2023年3期)2023-05-18 12:27:28
“共通”与“差异”:汉语国际传播的跨文化美学阐释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判断力批判》中“共通感”概念考察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歌唱艺术(2020年2期)2020-12-03 11:03:12
忠诚的标准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48
美还是丑?
海峡两岸
黄河之声(2017年15期)2017-11-13 15:01:16
海峡两岸
中华奇石(2016年5期)2016-07-19 08:21:56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专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3-01 04: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