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再建设的过程。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对部分房屋建筑进行拆除、搬迁,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贵州省某个位于快速变迁前沿的小镇,却经历着一场由棚户区改造引起的风暴。
这场风暴与周某有关。
周某曾是某规划执法大队的一员。刚步入这个岗位时,他心中满载着对美好城市的深切期盼与对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热切愿望。每天,他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认真地检查违章建筑,用心地规划城市的蓝图,他的身影是这座追求进步与和谐的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然而,这一切的宁静与美好,在一系列拆迁项目如火如荼地启动后,悄然间发生了变化。
起初,为了能够推动拆迁项目的顺利进行,周某一次又一次深入拆迁现场,了解拆迁情况,当好群众生活的领航员。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周某逐渐洞悉到拆迁不只是推倒旧房、建设新房的简单过程。他目睹身边的一些人通过拆迁项目迅速积累了财富,数额之巨,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周某的一个同行告诉他:“我们不偷不抢,做的还是为老百姓的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赚点辛苦费。”这悄然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贪念,“原来这是一个利益交织、诱惑四伏的复杂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某的心态开始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他内心的天平,不再稳稳地指向公共利益与百姓福祉,而是悄然向另一侧倾斜。他开始萌生出一个念头:“我辛苦工作了这么多年,问心无愧,现在也应该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从拆迁项目中为自己牟取一些‘额外的利益’。”念头一旦生根,便如同野草般疯长。
为了能够真正牟取到一些利益,周某开始寻找机会。由于项目分工的原因,一个人很难实施计划。于是,他偷偷观察,发现身边有一些人陷入了生活困境需要财富支持,有一些人则希望快速积累财富享受生活。他花了几天的时间,利用自己棚改项目小组组长的身份,主动与他们接触。这些人中,有他的胞弟周某原,有来自贵州某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卢某刚,以及贵州某房屋征收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员工黄某鸿。
一天,周某召集他们,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拆迁项目的监管漏洞,通过虚构房屋、虚增房屋面积、虚报房屋权属及性质等多种手段,骗取拆迁补偿款。听完这个计划,周某原表示,这个计划可行,但风险太大,万一事情败露,等待他们的只有严厉的惩罚。其他几人沉默了,他们有同样的犹豫和顾虑。但是周某表示,他身边有一些人也在这么做,不仅安然无恙,还使生活得到了质的改善。听到周某这么说,其他几人放下了防备,开始密谋具体的计划。
“我们只是在利用规则,让这些钱回到我们手里,又不是偷抢。”一次私下聚会中,周某再次向同伴们解释,试图坚定他们的信念,同时也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心理上的慰藉和道德上的开脱。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开始行动。周某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为同伴们提供了大量的拆迁信息和数据。同伴们则根据这些信息,开始虚构房屋和虚增面积,通过伪造文件、冒名顶替等卑劣手段,骗取拆迁补偿款。没几天时间,这些钱款就如同流水般涌入他们的腰包,让他们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最终还是引起了检察机关的注意。经过一系列周密而细致的调查,检察机关终于查清了周某等人的犯罪事实。原来,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周某等人利用担任棚改项目小组组长等职务的便利,编造虚假材料,骗取国家拆迁补偿款共计人民币700余万元。这些钱款本应用于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却被他们私自瓜分,挥霍一空。
2023年7月11日,经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决定,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检察院对周某等人涉嫌诈骗一案正式立案侦查。侦查结束后,毕节市人民检察院将本案交由威宁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在审查起诉过程中,检察机关依法对周某等人的犯罪事实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认定,并依法向威宁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024年5月17日,威宁县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某等人涉嫌诈骗一案进行了审理,最终以诈骗罪分别判处周某、周某原、卢某刚、黄某鸿等人有期徒刑8年6个月至8年9个月不等的刑罚,并责令他们退赔违法所得。周某等人在接到判决书后未提起上诉,判决正式生效。
该案涉及棚改项目中的房屋征拆领域诈骗,周某等人利用工作便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房屋,虚增房屋面积,虚报房屋的权属、结构、性质等方式,骗取国家拆迁款合计人民币数百万元。此案涉案金额巨大,人数众多,数据庞杂,给检察机关的办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还原案件真相,毕节市人民检察院、威宁县人民检察院总结案件特征、梳理办案规则,通过边建模边运用的模式,设计研发了房屋征拆领域诈骗线索发现法律监督模型。该模型将相关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快速识别异常数据及可疑人员,对案件侦破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检察机关全面收集了拆迁户的姓名、身份号、户籍地址、货币奖励情况,以及拆迁工作人员的单位、姓名、职务、分管工作等关键信息。通过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检察机关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数据集,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检察机关利用法律监督模型进行了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快速识别出了异常数据及可疑人员。例如,模型筛选出了拆迁户中获得40%拆迁补偿的疑似冒用外村人员户名的拆迁户,以及拆迁金额巨大的拆迁户等敏感数据。
正是这些异常数据,引起了检察机关的注意,随后通过进一步调取相关拆迁户的通信话单及银行流水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周某等人利用职权实施诈骗的犯罪线索。
通过运用法律监督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检察机关在房屋征拆领域诈骗案件的侦查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模型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还大大增强了办案的精准度。此外,模型的应用还帮助检察机关发现了数十条潜在的犯罪线索,对于打击房屋征拆领域诈骗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依法立案侦查了相关案件,并移送监委、公安及其他检察院立案调查、侦查,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
通过办理周某等人涉嫌诈骗一案,检察机关不仅成功追回了国家损失的资金,还显著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成效。威宁县人民检察院结合案件办理情况,联合县纪委监委制作警示教育片,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同时,该案的成功办理也推动了棚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了信访事项的发生。
案件已顺利办结,但周某的堕落之路,不禁让人感叹人性的复杂与脆弱。在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他选择了放弃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面对何种诱惑,我们都应该坚守原则和底线,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要被利益驱使而走上违法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人生的尊严和他人的尊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张钰梅""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