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狂欢藏隐忧

2025-01-22 00:00:00项艺
检察风云 2025年1期
关键词:驿站优惠经营者

第15届“双十一”购物节在2024年深秋落下了帷幕。自2009年“双十一”首次问世以来,每年的11月11日已经从一个普通的日子转变为一场备受瞩目的购物盛事。广告宣传铺天盖地,优惠策略层出不穷,促使消费者们不得不提前开始规划购物清单。

2024年的“双十一”更是比以往更早地拉开了序幕。从10月初开始,各大电商平台便纷纷开始布局,将这场购物热潮从一天延续至一个月,被誉为“史上最长”的“双十一”购物节。据星图数据发布的《2024年“双十一”全网销售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的“双十一”期间,综合电商平台与直播电商平台的累积销售额高达14418亿元,同比增长26.6%,惊人数据背后反映出的是消费热情的高涨和消费市场的回温。

在优惠机制上,2024年的“双十一”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和城市消费券等措施的推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实惠。在形式上,直播电商的兴起为购物节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多元的内容和创意呈现出新的直播方式,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也为消费市场的回暖添了把火,使得“双十一”的热度一直延续到了“双十二”。

至去年末,这场购物狂欢的余韵仍然未消。除了“战报”上的数字,购物节所带来的次生问题也值得人们的关注。

退货潮并非一日之寒

根据网络数据,2024年“双十一”期间,部分电商平台的女装退货率飙升至75%,这一惊人的数字迅速成为热议话题。不少消费者和电商卖家纷纷现身说法,表示苦退货久矣。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服装类产品的面料、版型和颜色等细节难以通过屏幕准确传达,这促使他们更倾向于线下购物以获得直观体验。为缓解这一问题,电商平台推出了“运费险”和“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旨在降低网购试穿成本,模拟线下试穿体验。然而,尽管体验上的不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服装质量问题却未能同步得到解决。

调查表明,“描述不符”和“质量不一”成为退货的主要因素。有消费者表示,线上购物时通常会被精美的模特图吸引,但点进商品详情页,却发现材质信息往往是缺失的,询问客服所得到的回应也经常与收到的实际商品不符,导致不得不选择退货。此外,在促销节点,消费者倾向于在此时大量购入服饰类产品以尝试更多款式和风格,这也是导致“双十一”期间退货率激增的原因之一。

商家方面,高退货率直接导致资金和库存压力增大。为应对这一挑战,部分商家开始采取预售模式,将经营的压力无形之间转化为顾客的等待时间,这虽然为商家提供了缓冲,却压缩了顾客的购物体验。为此,平台方也曾试图通过降低退货成本来缓解压力,例如淘宝推出的“退货宝”服务和抖音电商降低运费险成本的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高退货率可能反映出商家在商品描述和图片展示上存在不实之处,可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退货潮的高涨并非一日之寒,它不仅是数字的冰冷呈现,更是消费者信任与满意度的直接反映。电商平台的每一次点击都承载着消费者对真实性的期待。商家的诚信经营,不应只在“双十一”这一天被提及,而应成为日常商业行为的基石。

让凑单简单点

满减是淘宝等电商平台在大促期间采用的主要优惠方式,例如“满3000减240”、“满7000减560”,满减能够与各类优惠券同时使用,形成“折上折”。

理论上,这种做法既能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购得所需商品,又能激励他们在原有需求之外增加购买数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消费者为了满足满减条件,会选择购买特定金额的商品来达到满减门槛,随后再选择退货,即所谓的凑单。在这种情况下,参与满减活动的高单价大品牌成为凑单的首选。据报道,某知名服装品牌在“双十一”期间退货率高达95%,引发社交媒体热议。对此,一些消费者认为这是平台机制下的无奈之举,他们也更倾向于过去简单直接的打折方式,而非当前复杂的预售、尾款和满减机制。

虽然从法律角度来看,为了享受优惠凑单而后退货属于消费者的“七天无理由退货”权利范畴,但从商业伦理角度来看,这种“凑单后秒退”的行为给商家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损失。也有商家为了应对“凑单优惠”带来的价格压力,选择采取“先涨价后打折”的策略以保护利润,但这可能违反了《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十七条,该条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在折价、减价前临时提高标示价格,并以此作为折价、减价的计算基准。同时,经营者不得使用无依据或无从比较的价格作为折价、减价的计算基准或比较价格。

简化凑单过程,说起来容易,实则需要平台和商家共同努力,优惠机制的复杂背后是消费者的无奈。平台在追求盈利的同时,也不该忽视了购物的本质,即满足需求,而非制造浪费。平台和商家需要重新审视促销策略,简化规则,让优惠回归简单,让消费者的每一次选择都更加明智,每一次消费都更加愉悦,才是“双十一”热度得以持续的关键。

压力下的快递驿站

在“双十一”这个全民狂欢的购物节,快递驿站无疑成为了物流配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024年,全国快递揽收量达到了惊人的120.82亿件,同比增长21.4%,而累计投递量更是高达121.24亿件,同比增长约25.3%。这些数字背后,是亿万消费者对于快递服务速度和准确性的渴望。然而,当快递驿站面临如此巨大的物流洪流时,一些平日里被忽视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比如违规代收、贵重物品的遗失或损坏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触及了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快递驿站转让的话题意外登上了热搜,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许多驿站经营者透露,他们的工作极其辛苦,几乎需要从早到晚持续待命,这样的工作强度使得运营驿站的性价比变低。随着网购的普及,快递驿站的数量也在增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导致一些驿站难以为继。更有经营者发现,转让驿站所获得的一次性收入可能比持续运营所付出的成本还要高。加之快递驿站经营者需要承担投诉或丢件的风险,一旦发生问题,可能面临高额罚款,这无疑增加了经营的风险。因此,工作强度、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的叠加,促使一些经营者选择了转让。

快递驿站的运营转让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过程,不仅关系到法律问题,还涉及实际操作的细节。在转让过程中,双方需要仔细考虑快递员的对接、与快递公司之间的押金和合同、配送费的调整以及营业执照的变更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合同纠纷,影响驿站的正常运营。同时,转让过程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非常重要,转让不应影响消费者享受快递服务的权利,必须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质量。

“双十一”不仅是一个购物节,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消费行为里的种种面貌。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和人性的温暖,让每一次购物都成为满足需求、提升生活质量的愉悦体验,而非数字游戏的牺牲品。未来的“双十一”,值得期待的不仅是销售额的新高,更是消费者满意度的提升,是商家诚信经营的典范,是物流服务的温暖传递,是法律与道德共同守护的购物盛宴。

猜你喜欢
驿站优惠经营者
优惠大甩卖
明清珠江三角洲基塘区的田场与经营者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4:30
休闲驿站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2:58:00
休闲驿站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0
休闲驿站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1:04
休闲驿站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14
《经营者》征稿启事
经营者(2021年12期)2021-07-26 07:20:34
优惠订阅
读者优惠购
电脑报(2019年12期)2019-09-10 05:08:20
把“优惠”做成“游戏”
华人时刊(2016年17期)2016-04-05 05: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