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式消费广泛应用于餐饮、娱乐、美容美发、健身和教育培训等行业,其主要特征是先付费、后服务。因其消费周期长、不连续等特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时会受到侵害,相关纠纷引发社会热议。虽然多条线、多部门不断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但仍面临一系列难点问题。
近年来,商务、教育、文旅、体育、交通、发改、税务、市场监管等多条线、多部门,都在不断加强对单用途商业预付费卡、培训机构预收费模式等的监督管理,通过协同监管平台,采取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等方式,不断强化对经营者的日常监管及数据监测,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但从预付式消费现状及实际监管效果来看,监管工作总体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知晓面不广,舆论宣传氛围仍须强化。消费者对某种预付费卡的了解普遍来源于商户的单方面宣传。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经营者认为依托自身品牌信誉,即可通过预收款模式快速获得大额利润,其有关合法经营以及接受监督管理的意识不强;消费者则对自身的消费风险预估不足。
二是实际监管范围仍然较小,覆盖面须进一步扩大。例如,现行的《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建立自有业务处理系统,或者使用单用途卡公共基础业务处理系统,与上海市单用途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对接,并按照规定报送相关信息。”但相关调研显示,上海市某区的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主要采用预付费卡消费模式的行业,建立自有系统并与上海市单用途预付费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对接的经营单位仅13家,远少于实际实施工商注册的企业数(共2182家,其中企业522家、个体工商户1660家)。这一指标反映出当前对预付式消费的整体监管覆盖面和过程完整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会员卡普遍存在收费偏高、年限偏长的现象,且未实行专用存款账户管理。美容、健身等机构一般都设立会员准入制度。一方面,其会员费往往价格较高,将部分消费群体拒之门外,偏离了普惠性。例如某健身机构公示的会员卡价目表显示:钻石卡1年售价5288元;宇宙卡1年售价7188元;VIP卡1年售价16800元;甚至有10年期、20年期卡,价格更高。另一方面,机构采用各种套路销售预付费会员卡,背离了诚信经营的企业理念,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个别机构的销售人员变换各种招术推销长期消费卡,基本上不会出售月卡和按次零售服务,且合同中往往存在霸王条款。例如,国内某知名健身机构在上海、北京等多地开设有大量门店,其不少会员卡的有效期到2050年,有的甚至到2070年。
四是客户退卡困难,企业诚信度和社会信任度均较低。一些美容、健身和教培机构在客户买卡交费到账后,就将交费金额的30%作为销售绩效,直接发放给相应的销售人员。如果客户未开卡就想退款,最多只能退回70%的款项,这还不包括要扣除的税费。在实际操作中,客户退卡往往相当困难,退费比例较低,且久拖不决。
五是相关服务机构盲目扩张,门店关闭和机构倒闭的风险较高。近年来,各类预付式消费服务机构盲目扩张,偏离了市场需求,企业成本增高,运营发生困难。一些机构在旧店未上轨道前便大力扩张,开设新店,不断将资金投入新店,采取滚雪球的方式运作,销售新卡,一旦资金链断裂,就陷入倒闭的困境。例如一家健身行业头部企业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不得不关闭大量门店。一些客户居住地附近的门店关闭,到其他远距离门店接受服务的可能性较小,而退卡又极为困难。即使退卡成功,退款率也较低,客户的经济损失较大。
六是风险预警有待加强,消费者利益受损后的救济途径仍显单一。相关主管部门较难对预付式消费经营者做到精细化管理,对于单一经营者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或者问题隐患,无法全面做到提前预判,从而较难提前介入管控风险,或向消费者及时发出预警提示。同时,对于已发生的“退费难”“卷款跑路”等事件,相关主管部门也较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消费者追回损失。
首先是强化指导宣传,营造氛围,形成源头把控。
一是开展全范围舆论宣传引导。通过各类媒体、社区以及办公和经营性场所等渠道,以视频、图片、案例讲解、知识问答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宣传工作,扩大宣传覆盖面,促进全社会对预付式消费相关规定、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需要承担的责任加强认知。二是实施全过程专项业务指导。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日常业务工作,依托协同监管服务平台、企业云,以及预付费业务小程序等线上方式,对于经营者信息对接、预收资金余额管理、日常监督、信用治理等作出明确解释和详细说明,便于经营者及时知晓最新规定,熟悉操作规范和流程。
其次是优化方法手段,规范流程,做到过程可控。
一是设立并实施预付款码机制。经营者办理专款账户后,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会同金融服务机构,统一配发预付款码。预付款项原则上必须通过预付款码支付;对于使用现金支付的,由经营者同步开具专款账户收据,确保预付款项全额进入专款账户。二是设立经营者提款申请机制。在相关预警机制下,根据行业、经营规模等不同条件,为经营者设置适当比例的专款提取额度,用于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涉及特殊情况的,再行特别申请。三是优化消费者退款申请机制。符合合同或相关规定的,消费者可直接向专款账户的实际管理机构提出退款申请,由机构向经营者核实确认后,通过专款账户退款。
最后是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置,针对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一是面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查询和预警推送服务。依托协同监管服务平台、企业云,以及预付费业务小程序等线上方式,开辟经营者信息查询和获取渠道,及时推送经营者风险预警信息,方便消费者实时查询相关信息。二是优化多部门联动处置机制。由行业主管部门、专款账户管理机构、消费者委员会等多单位根据预警信息,联合组成专项工作队伍,及时介入了解真实情况,同步对涉事人员及专项资金开展重点监控,以尽早化解矛盾、减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