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同伴关系;边界感;共情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3-0035-04
【创作理念】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中生开始重视同伴关系。有些学生因缺乏社交技巧,在日常交往中过度容忍对方而让自己内心不快。与此同时,那个总是提出要求的朋友可能由于一直被满足而忽略了对方真实的内心感受。本剧针对此现象,通过一段友谊故事,巧妙运用多种心理剧技术,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内涵: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心去聆听,尊重彼此的界限,学会拒绝,相互理解。如此才能让友谊之花长久地绽放。
【剧情简介】
小新性格软弱,在与小松的交往中过度容忍,不敢拒绝对方不合理的要求。这导致小新常常因帮助小松而使自己陷入困境,如上课迟到、排练迟到等。为此,友谊花店的“友谊天团”,成员包括“勇气”、“边界”、“倾听”、“共情”、“表达”和“拒绝”,针对小新和小松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勇气”团长的带领下,天团全体成员出动帮助两人。最后,小新鼓起勇气拒绝了小松的不合理请求,并坦诚表达内心感受;小松也认识到了自身错误,向小新道歉。两人和好,友谊之花重新绽放。
【主要人物】
勇气:“友谊天团”团长,能赋予人勇于面对的力量。
边界:有越界行为会拉警报。
倾听:能让人停止说话、用心倾听。
共情:能让人觉察到对方的情绪。
表达:能控制人说话,帮助人表达内心所想。
拒绝:能让人拒绝不合理要求。
小新:性格有些软弱,在同伴交往中过度容忍,不善于拒绝朋友的要求,导致自己陷入困境。
小松:比较自我,习惯让小新帮忙,忽视了小新的感受,在友谊中缺乏对边界的认知。
同学A、B:小新和小松的同学。
老师:小新和小松的老师。
【心理剧技术】
具象化技术,雕塑定格,独白,替身。
第一幕友谊花店营业中
地点:友谊花店中。
画外音: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友谊天团”,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伶俐,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美丽的友谊花店中,共同守护着每一朵友谊之花。你瞧,友谊花店今天又开始营业了……
“勇气”团长出场并拿出“友谊花店营业中”的牌子,摆在舞台侧面。
勇气:开门营业了,你们动作快一点儿。
“友谊天团”出场秀。
勇气:我是团长“勇气”,我的口号是“大胆做自己,一起闯难关”。
边界:我是成员“边界”,我的口号是“划出友谊小地盘,保持健康又独立”。
倾听:我是成员“倾听”,我的使命是“让朋友超受关注,让友谊顺顺利利”。
共情:我是成员“共情”,我的使命是“贴心理解朋友,感情紧密相连”。
表达:我是成员“表达”,我的口号是“有话及时说出口,让彼此更亲密,让误会快快跑”。
拒绝:我是成员“拒绝”,我的口号是“拒绝不合理要求,让友谊真诚稳固闪光辉”。
勇气:请大家各就各位,准备干活。
成员们开始浇花、扫地、擦桌子。警铃响起,众人动作定格,竖起耳朵倾听。
画外音:警报警报,来自××中学的一朵友谊之花开始凋谢,请及时援救!
勇气:伙伴们,有一朵友谊之花需要援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幕友谊风波
地点:教室。
上课前,小松坐在课桌前,看见小新经过,随手掏出水杯。
小松:小新,帮我接杯水。
小新:不行吧?都要上课了。
小松:哎呀,你快点儿就行了,帮个忙嘛,都是朋友。(举着水杯给小新)
(雕塑定格)
小新:(独白)我不太想帮他,马上就上课了。可他说我们是朋友,我要是拒绝了他,他会不会生气啊?我可不想失去这个朋友。唉,算了,接杯水而已。(赶紧跑出去接水)
上课铃响,老师来到教室。
小新:(站在教室外)报告。
老师:(严肃地)怎么现在才回来?没听见上课铃声吗?赶快回到座位上。
小新低下头,快步回到座位上,把水杯递给小松。
小松:(悄悄接过,压低声音)怎么才回来?你也太慢了!
小新低着头,什么话也没说。
同学A:小松怎么总让你帮他做事情啊!
小新看看同学A,无奈地笑了笑。
放学后。
同学B:小松,快一点儿,我在球场等你。
小松:知道了!(起身要走,想到什么,走到小新旁边)
小松:哎,小新,帮我记下今天的家庭作业,我赶时间去打球。
小新:大队部老师让我放学就去排练节目。
小松:都是朋友,帮个忙嘛,又耽误不了你几分钟。
小新:(小声地)我会迟到的。
小松:(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小新)还是不是朋友了?这点儿忙都不帮,绝交。
小新:(面露焦急)别呀,小松,你可别这么说呀,我真的有事。
小松:我才不管呢,你必须先帮我记作业。
小新:可是……
小松:(双手抱臂转过身,背对小新)没有“可是”,你要是不帮我,以后就别来找我了。
小新:我……
(雕塑定格)
小新:(独白)我好纠结啊!我特别想拒绝他。排练节目要是迟到了可怎么办啊?(焦急地走来走去)可是,小松是我的朋友啊,他都说了那样的话,要是我不帮他,他真和我绝交怎么办?我不想失去这个朋友啊。为什么小松就不能理解我呢?只顾着自己,还拿绝交来逼我,我真的好无奈、好苦恼……算了,记个作业而已,速度快点儿应该不会迟到吧。
小新:好吧,我帮你记作业。
排练教室内。
老师:小新,你知道你迟到了吗?大家都在等你,你都迟到三次了!
小新:(委屈)知……知道,但是我……
老师:(打断)行了,赶紧排练吧。以后再迟到,我就要考虑换人了,也不能总让大家等你啊!
小新:(深深地低下了头,慢慢走到座位上,自言自语)我到底该怎么做……
第三幕谁是谁非
地点:友谊花店内。
画外音:“友谊天团”的成员们正在就谁对谁错进行着非常激烈的讨论。
共情:小松怎么没有点儿同情心?只顾着自己,太过分了。
倾听:就是,我也觉得小松不对。小松得多听别人说话啊!总是自己一个人在说,也不给别人发声的机会。
拒绝:我觉得小新不对,总是顺着别人的意愿,面对不合理的要求不会拒绝。
表达:我赞同“拒绝”的想法。小新要学会表达啊,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总是憋在心里,别人怎么会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边界:小新和小松都不对,友谊是有边界的。小松总是优先考虑自己,忽略小新的感受,不断跨越小新的边界;小新不懂得保护自己的边界,总是让小松占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两个人的错误做法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共情、倾听:小松的问题。
拒绝、表达:小新的问题
大家吵了起来,“勇气”团长出来主持大局。
勇气:好了,好了,别吵了。争论对错没有意义,他们都需要有所改变,才能拯救他们的友谊之花。我有一个计划,我们可以这样……
大家凑在一起,做出讨论的样子。
第四幕天团出动
时间:某天放学后。
小松:小新,等一下。
小新、小松雕塑定格,“友谊天团”出场。
“勇气”用手势指挥大家各就各位:“表达”和“拒绝”站在小新身后,“倾听”和“共情”站在小松身后,“边界”和“勇气”站在二人中间。
小松:小新,你帮我把作业写了呗,作业实在太多了,我真的不想写了。
小新:可是,我的作业……(想要说些什么,被小松打断)
小松:(摇小新的胳膊)哎呀,咱俩啥关系啊,你就帮我这一次嘛。
“边界”拉响警报,“拒绝”举起画着X的牌子,“勇气”轻推小新一下。
小新:我不能帮你写作业,我自己的作业还没写完呢,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声音由弱到强)
小松:(惊讶地看着小新)什么?你不帮我了?我们可是朋友啊!
“倾听”挡住小松的嘴巴,同时在小松胸前贴上爱心,并将另一只手放在小松耳后,让小松停止说话,用心听。
“表达”向前一步,站在小新的身后,“表达”说一句,小新跟着说一句,最后小新自己说。
表达:正因为我们是朋友,我才更要告诉你。
小新:正因为我们是朋友,我才更要告诉你。
表达:我一直这样帮你,真的很累。
小新:我一直这样帮你,真的很累。我也需要一些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情绪逐渐有些激动)我很珍视我们的友谊,但我真的已经到极限了。每次帮你,我都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也有自己的烦恼和压力,我也会感到难过和疲惫啊。我一直害怕说出这些会伤害我们的友谊,但如果我继续保持沉默,我们的友谊可能会变得更加不健康。我觉得真正的朋友是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我希望你能够明白我的心意。我真的很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回到最初的美好,不再让我这么难过和压抑。
“共情”在小新胸前贴上感受——难过、疲惫、压抑、委屈。
小新说完,“倾听”拿开了挡在小松嘴巴前的手。
小松陷入了沉默,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有点儿自责。
“勇气”走过去,轻推一下小松,赋予小松表达的勇气。
小松:(深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真诚地看着小新)对不起,我之前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你一直帮我,我却理所当然地接受,还对你提各种要求。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一定很辛苦吧。我真的很感谢你能这么坦诚地跟我说这些,以后我会试着去理解你,也会多为你着想的。我们还是朋友,对吗?
小新:(释怀地)我们还是好朋友。
两人相视一笑。
第五幕友谊之花盛放
地点:友谊花店内。
勇气:快来看,小新和小松的友谊之花不仅没有凋谢,还开得越发好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围在一起赏花。
全体成员谢幕。
勇气:友情之美好在于……
倾听:彼此倾听。
边界:边界之设立。
表达:情感之真诚表达。
共情:相互理解体谅。
拒绝:有勇气对不合理之事说“不”。
小新、小松:唯有如此,友情方可健康而长久。
【创作感悟】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友谊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但在维护友谊的过程中,他们常常面临着如何平衡自我与他人需求、如何处理冲突以及如何建立健康边界等问题。这些现实情况是剧本创作的重要源泉。
为了让剧本更真实地反映初中生的友谊问题,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首先,与同事们深入交流,获取了大量关于学生友谊问题的实际案例。同事们分享的故事中,有像小新那样因害怕拒绝而默默承受的学生,也有类似小松这种在友谊中较为自我的情况。这些案例为创作剧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角色形象更加立体、真实。其次,引入心理学理论来支撑剧情。例如,融入社会交换理论,展现学生在友谊中对付出与回报的权衡;融入人际沟通理论,剖析角色之间的交流方式和问题。这些理论的融入让剧情不仅具有现实的表象,更有深层的逻辑依据。再次,在技术方面,本剧巧妙运用了多种心理剧手法。其中,具象化技术让友谊变得可视可感,例如将“友谊天团”的技能通过具体的动作和道具呈现出来,让倾听、表达、共情等技术在剧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总之,本心理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友谊的镜子,学生从角色身上能体悟到友谊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由此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在友谊中健康成长。
编辑/于洪终校/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