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力之下,部分青少年不堪重负,因遭受生活与学业上的挫败而陷入抑郁情绪之中,抑郁问题逐渐成为一些家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当孩子深陷抑郁的泥沼,很多父母往往也跟着陷入焦虑、无助与自责的漩涡中,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症状。那么,当孩子深陷抑郁,父母该如何应对?
第一,认识并接纳抑郁。抑郁并非简单的情绪低落,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父母要摒弃对抑郁的误解与偏见,不能将其视为心理“脆弱”或“矫情”。它可能是长期学业压力的累积、社交关系的困扰、家庭环境潜在影响,或者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的结果。只有正确认识抑郁,父母才能以平和且理性的心态去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
第二,积极倾听,深度共情。找个安静、适宜的场所,让孩子畅所欲言,倾诉内心的痛苦、迷茫与无助。父母只需要专注倾听,不打断、不评判,不急于给出建议。孩子在抑郁状态下,其感受与想法可能混乱无序,甚至消极负面,这都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倾听过程中,父母可用目光注视、点头等方式表达关注与理解,让孩子知道自己被听见、被重视。父母要学会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情绪体验,尝试从他的视角看待世界。例如,孩子因学业成绩不佳而抑郁,父母要尝试理解他在学习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怀疑,一句“我能体会到你现在的失望与无助”远比“你应该努力提高成绩”更能温暖孩子的心。
第三,给予无条件的爱与支持。父母应真诚地向孩子表达爱意,无论是言语上的“宝贝,我们爱你,不管发生什么”,还是肢体上的拥抱、抚摸,都能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包容。父母的爱不应附带任何条件,如要求孩子必须尽快好起来或达到某种标准。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陪伴他进行喜欢的活动,如看电影、散步、绘画等,即使孩子只是静静地发呆,父母的陪伴也能给予他力量。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的饮食起居,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为孩子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第四,向专业人士求助。父母应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抑郁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如同身体生病需要医生诊治一样,消除孩子对抑郁的恐惧与误解。积极寻找专业且合适的心理咨询或治疗资源,包括了解当地口碑良好的心理咨询机构、医院的精神科门诊等。在此过程中可以征询其他家长、学校心理老师或专业人士的建议,选择适合孩子的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在孩子接受治疗期间,父母要密切关注治疗进展,协同推动治疗进程。
第五,优化家庭环境与教育模式。父母应审视家庭教育中可能给孩子造成压力的因素,如过高的学业期望、过多的课外辅导班、夫妻之间的争吵等。合理调整教育期望,与孩子协商制订学习计划,避免过度压榨孩子的时间与精力。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应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减少批评、指责与冲突,多一些鼓励、赞美与支持。可定期召开家庭会议,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共同解决家庭问题。
此外,孩子抑郁对父母来说是巨大的考验。父母要意识到只有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当自身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支持。还可以参加一些家长互助小组,分享彼此的经验与心得,互相汲取力量,保持心理健康,避免将自身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总之,当孩子深陷抑郁,父母应调整好心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引导,陪伴他们逐步走出抑郁的阴霾,重拾生活的信心,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编辑/于洪终校/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