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理上初步探讨人文经济学的基本内涵,在人文经济学视域下观照延边州文旅发展,在梳理、分析延边州文旅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旅+文化遗产”“文旅+主题公园”“文旅+乡村”“文旅+媒介”“文旅+自然”五种模式,并做了进一步的探究。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内涵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破除了西方传统经济学利益至上的逐利本性,能够弥补现代经济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经济学的阐释说明了文化这一要素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作用,这与国家对文旅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相互呼应,理论和政策导向共同构建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有助于文化和旅游交融互动、共同发展,用优秀文化促进经济繁荣,以经济繁荣哺育优秀文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持久稳定平衡、人民精神物质双丰收。
自古以来,中国都讲求“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鲜明人文品格,将人文精神视为中华文化的底色。人文经济学是对中国文化的人文本色、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的回应,是一种强调和凸显。可以说,其人文性集中体现在中国的人文经济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学,是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学,是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经济学,而且它还是能够为世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经济学。
本文选取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分析案例,试图透过个体看整体,探索其在人文经济学视角下的文旅发展之路。
延边州文旅发展现状
延边州文旅资源概述
延边州地处吉林省东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随着国家对文旅发展的重视,自然资源得到保护与开发,人文资源得到传承与利用,配套的文旅基础设施也不断转型升级,它们共同构成了延边州文旅发展的基石。
在自然资源方面,延边州现有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1个、3A级旅游景区23个、2A级旅游景区10个、工业旅游示范点9个、国家森林公园7个、国家公园1个。延边州目前正积极开发景区,加快打造延边州“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形成“一核集聚、两带牵引、五区协同”的理想文旅发展格局。
在文化资源方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独特的便是其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以及在漫长岁月中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之外,便是隐藏在景区中的文化内涵,如红色文化、冰雪文化、渤海文化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有著名的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朝鲜族服饰、秋梨沟柳编、民间刀画、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和朝鲜族跳板、秋千等。延边同样具备开发红色文旅、冰雪文旅等特色文旅的条件。以“红色文旅”为例,延边于2020年发布首批“红色打卡地”,其中包括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延边博物馆、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东北解放纪念塔等17地。
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之外,文旅配套基础设施同样重要。就交通设施方面,延边于2015年建成通车长珲高铁,拉近了延边州和周围主要城市的距离;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更是承载着联通国外游客以及国内远距离游客的责任。在医疗卫生设施方面,延边州卫健委不断强化城乡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条件,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创造更好的就医条件。在食宿方面,针对现有条件不足造成的旅游旺季一房难求问题,政府鼓励并支持民众开展民宿业,尤其是特色民宿的发展。饮食方面,注重推广民族地区特色食品并加强食品卫生监管,为广大游客提供安全无忧的饮食住行。
延边州文旅发展的优势
首先,延边州文旅的优势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朝鲜以图们江为界,较长的边境线使得延边的文化内涵更加独特,既具有朝鲜风情,又呈现汉族与少数民族一家亲的景象。其次,延边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区域内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众多,并且延边州的美食、服饰、牌匾上的语言等都是延边州独特的风景线。在这样的自然与人文背景下孕育了许多延边州独有的文化遗产。例如,兼具力量与美感的朝鲜族传统舞乐舞蹈,目前延吉市打造的大型舞台剧中热度较高的是《四季如歌》以及《花开永不败》。
除了延边自身的优势,近些年党、国家、社会的发展以及出台的政策同样对延边地区文旅发展产生了正面影响。借由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延边地区成为集各种发展与优惠政策于一身的地区,如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计划、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相信受人文经济学这一学界观点的影响,延边必定会更好地将其民族区域特色文化融入旅游,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延边旅游的发展还离不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小红书达人的旅游体验和延边网红对2023年延边爆火的影响是巨大的。借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支持,延边不仅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引游客,还可以通过改善旅游配套公共设施、游乐设施等提升游客体验。
延边州文旅发展存在的问题
延边文旅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未充分发挥民族特色品牌的优势,游购体系有待完善,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这突出体现在外地游客带回去的礼品、特产等方面,许多游客觉得延边州的特产不好带、不好储存,如何让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产品变得便捷化、更具纪念价值和品牌化是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停留在景观观赏、品鉴美食等初级阶段,景区内蕴含的文化内涵、开发的文创产品不足。此外,对文旅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足,部分景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培训,景区服务人员仅知道景区拥有哪些分区、营业时间等,却不知道景区蕴藏的文化内涵,明显是不合格的。并且,延边州仍属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基础设施尚不能立刻适应爆发式的人口流入,网络上往往会出现本地人打不到车、外地人住不到酒店的视频,如何提高旅游基础设施以适应文旅发展十分重要。另外,延边州地处边境地区,借力东亚地区的俄罗斯与朝鲜发展旅游,受国际国内政策因素影响较大。
延边文旅发展模式研究
探究延边文旅发展模式主要是做好“文旅+”,在文旅基础上融入民族区域特色。国外文旅融合发展主要有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影视文化旅游、节事会展旅游和体育文化旅游六种特色鲜明且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借由研究成果,加之延边特点,可以从“文旅+文化遗产”“文旅+主题公园”“文旅+乡村”“文旅+媒介”“文旅+自然”五个方面探讨延边文旅发展模式。
“文旅+文化遗产”
应借力延边州的文物与文化遗产发展延边州的文旅,达到人文与经济融合共生、相得益彰的景象,没有比当地遗留的文物与文化遗产更能代表当地的人文气息。要以苏州的实践与经验作为重要参考,探究属于延边州的延边州精神、延边州经验,争取打造延边样本。延吉市延边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与渤海中京城遗址、八连城遗址、龙头山古墓群、三道湾抗日游击根据地、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共同构成了延边的有形文化遗产。延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上文所述得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如何使“文旅+文化遗产”发展模式取得成功,首先,要为文化遗产的开发提供完善的机制体制和配套措施。例如,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政策及财政支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力度、出台政策保护文化创意人才的创意成果不被侵犯。延边文旅目前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建设非遗传承基地、开展传习活动,积极培养后备人才。其次,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推出具有人文内涵的旅游纪念品与旅游活动,如围绕渤海中京古城文物、延边饮食文化、舞乐文化开发文创周边。延边在非遗活动方面较为重视,每年端午节、中秋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期间都会积极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注重开发文化遗产特色旅游专线,如2023年延边州共推出27条旅游路线,其中便有一条名为“多彩‘非遗游’路线”。路线的研发仍需要延边州各县市政府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合力支持,在满足人民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地区进行开发,并希望以此促进延边州区域文旅发展,提高对有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争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打造产学研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文旅+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的创建一般都以相应的文化IP为支撑,如上海迪士尼以卡通动漫文化为主,而常州中华恐龙园和延吉恐龙王国则是以恐龙文化为主,主题公园这种文旅开发模式有助于使当地蕴含的文化转化为经济动能,实现人文性与经济性的融合。延边作为民族地区,开发建设主题公园需要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建设时尤其要注意抓住游客痛点,发挥特有的民族风情、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以延边州现有的延吉恐龙王国为例,可能在建设规模与投入上不及常州中华恐龙园,但相比之下,延吉恐龙王国内有朝鲜族风情建筑、舞乐表演以及饮食,这些是其他地区无法模仿的原生态民族特色。延吉恐龙王国以当地恐龙资源为基础,打造集主题游乐、生态休闲、养生度假、科普教育、创意产业于一体的主题乐园,并积极打造特色创意IP,融入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拓展园区基础项目。在未来,延吉恐龙王国应继续承担起其地标式建筑作用,与附近的中国朝鲜族民俗园联动,向南开设长白山旅游专线,向北做好与市内交通的联动,使游客出行更具幸福感。除了以游玩为主的延吉恐龙王国、珲春哇斯托克欢乐岛,延边文旅正加紧投资建设恐龙化石遗址公园、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满天星国家森林公园等以自然风光为主、人文体验为辅的主题公园。
“文旅+乡村”
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背景下,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同时,这种发展模式深刻体现了人文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利用文化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经济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延边州乡村建设中持续用民俗文化、传统民居文化、红色文化、舞乐文化等为引领,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底蕴。乡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地区,近些年延边在乡村地区命名了22个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和12个非遗展示点,公布了134名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刀画和民族乐器的现场制作、传习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延边民族魅力。在传统民居上由政府主导强化特色村落的保护与建设,突出朝鲜族特色住宅与地标建筑的特色,高标准打造一批朝鲜族风情鲜明、生产发达、村容整洁、服务完善、民族和谐的特色村落。延边文旅致力于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深抓村落核心动能,目前已经形成红色旅游业类的太兴村、冰雪旅游类的奶头山村、戏水旅游类的宝山村、赏花旅游业的金达莱村、边境旅游类的防川村、研学类的光东村。
“文旅+媒介”
人文经济学视域下的“文旅+媒介”要求媒介履行好传播当地优秀文化、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职责,联通人文与经济,使当地自然与人文景观在群众中获得曝光、提高知名度,进而促进当地文旅的发展。从《我的阿勒泰》这本描写西北阿勒泰民族地区的书,及其改编电视剧的爆火拉动当地旅游收入,可以看到作为传统媒介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依然能够为民族地区文旅发展提供力量。要让延边地区文学艺术家创作更多民族文艺精品,出版图书、发表歌曲,创作画作、文章或以延边为背景的影视精品。延边文旅以“两微一抖”官方号为核心,结合节日、节庆、季节进行事实宣传报道,并举办两届“发现最延边”网红打卡地、延吉市“网红弹幕墙”户外演艺等活动。受到外地人追捧的延吉“网红弹幕墙”、水上市场和西市场朝鲜族特色美食、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和考世茂民俗山庄等网红打卡地,就是在流媒体的影响下火爆起来的,效果明显且吸引了明星和影视团队前来拍摄,基本形成文旅与媒介的良性循环,带动全州经济发展效能,因时因势拉动文旅消费,提升群众旅游的获得感、幸福感和体验感。
“文旅+自然”
人文经济学视角下,“文旅+自然”关注的不仅仅是当地的自然资源,简单地开发利用自然,促使景点获取利润,而是要挖掘当地以自然为基底孕育出的文化。例如,在西南地区,湿热、多蛇虫等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建筑文化。延边州位于北纬42度附近,拥有优质的粉雪资源,雪期长达6个月,建设有长白山和平滑雪场、延吉市梦都美滑雪场、海兰江滑雪场和龙仙峰滑雪场等。以冰雪资源为基础,以延边的民族风情为内里,孕育出具有人文魅力的冰雪文化,围绕冰雪观赏游和冰雪体验游两大主线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文旅+自然”对乡村振兴也起到重要作用,敦化市老白山雪村在冰雪文化的帮助下让村民捧起了“雪饭碗”。进入老白山雪村,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陈列的东北老物件和林区传统生产工具,回味正宗木帮文化,还可以体验做豆腐、摊煎饼、蘸糖葫芦、剪窗花、马拉爬犁等民俗互动项目。老白山雪村从林业转向冰雪旅游业,探索出一条更加有益于自然、人民、经济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