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成块,导致血流受阻,其中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这种凝结通常与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壁病变等因素密切相关。静脉血栓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肿胀、疼痛以及皮肤温度升高。更为严重的是,若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迁移到肺部,可能会引发肺栓塞,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长时间卧床或久坐不动的人群是静脉血栓的高风险群体。例如,手术后的病人、长期住院的患者或是长途飞行的旅客。这些情况下,由于身体活动减少,血液流动减慢,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其次,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可能会变得不那么光滑,血液也更容易凝固,从而增加了血栓的风险。第三,某些遗传条件也会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例如,一些人可能天生就具有血液更易凝固的倾向。第四,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也是高风险群体。包括癌症、心脏病、肺部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怀孕和分娩后的女性。第五,使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也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第六,吸烟和肥胖也是已知的风险因素。吸烟会损伤血管壁,而肥胖会增加血液凝固的可能性。长期卧床:术后或因疾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由于血液流动减慢,血栓形成的风险显著增加。
为了预防血栓的形成,就要想办法来促进血液流动,具体措施包括——
适量、适时运动保持适量的日常活动量,如走路、爬楼梯等,是预防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进行简单的腿部伸展、脚踝转动等伸展运动,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压力。长时间坐着或卧床者,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乘坐飞机、长途汽车等交通工具时,应定时起身走动或在座位上做腿部运动。孕期进行运动时,要选择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和孕妇瑜伽,避免跳跃、摔跤等高强度运动;随着孕周数的增加,身体重心和腹围的变化可能对运动产生影响,需随时调整运动方式;运动时若出现异常疲劳、出血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咨询医生。
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水分,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预防静脉血栓也有积极作用。
穿着压力袜高风险人群可穿着医用弹力袜等压力袜,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血管压力。医用弹力袜有不同的压力等级,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来衡量。压力等级的选择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的健康状况来确定。医用弹力袜的长度也应与需要治疗的区域相匹配,常见的有短筒、膝长和大腿长3种长度。此外,正确穿戴医用弹力袜同样重要。穿戴前应确保腿部皮肤干燥清洁,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因为这些可能会影响袜子的弹性和贴合度。穿戴时,应平躺在床上或地板上,将袜子从脚尖开始逐渐向上滚动至所需位置。注意不要折叠或扭曲袜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压力点。穿戴完毕后,应检查袜子是否平整贴合,没有皱褶或松弛。
医学干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手术后、长期卧床或长途飞行后,人们更容易出现静脉血栓。在这些情况下,除了上述日常预防措施,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抗凝血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或其他医疗干预来降低血栓风险。需注意,抗凝药物的使用应严格遵从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