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可保障人民安全使用中药。简述甘肃、陕西、新疆、宁夏、青海等西北五省区道地中药材种植概况,梳理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相关国家和当地政策,阐述西北道地中药材“直播育苗+移栽种植”种植模式和生产全程机械化概况。针对中药材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薄弱、亟需关键技术攻关与加强装备创新现状,分析西北道地中药材生产机械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种植土地碎片化严重、种植品类模式多样化、关键环节机械化较低、种植投入高且风险大和机具生产企业发展难等,从西北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规模化、种植模式标准化、主要品种关键作业环节优先突破、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和推动西北地区企业增量高质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促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的建议,为我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随着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实施,将逐步推进西北道地产区中药材全程机械化发展趋势,促进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西北道地产区;中药材机械化;政策扶持;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S2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53 (2025) 01-0290-09
Stat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nting and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Yu Qingxu1, Ouyang An2, Chen Yongsheng 1, 3, Fu Jingjing1, Chen Xiao1, Wang Zhenwei1
(1. Nanj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Nanjing, 210014, China;
2.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Beijing, 100846, China;
3. Institute of Western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hangji, 831100,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ensures the safe consump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by the populace. This article briefly outlines the cultivation of authentic TCM herbs in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and regions: Gansu, Shaanxi, Xinjiang, Ningxia, and Qinghai. This article succinctly delineates the cultivation of genu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erbs across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and regions: Gansu, Shaanxi, Xinjiang, Ningxia, and Qinghai. It organizes pertinent national and regional policies aimed at nurturing the growth of the TCM industry. Additionally, it elucidates the “seedling cultivation + transplantation planting” model and the mechanization of the entire production chain for authentic northwestern TCM materials. The article also addresses the insufficient mechanization in crucial stages such as TCM cultivation, planting, management, and harvesting, while highlighting the urgent requirement for advancements in key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innovation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CM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such as the severe fragmentation of farmland, diversified planting patterns, low mechanization in key stages, high planting costs and risks, and difficulties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development. I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to advance TCM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cluding expanding planting acreage, standardizing planting patterns, prioritizing breakthroughs in key operational processes for major varieties, strengthening policy guidance to enhance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ystem, and promoting high-quality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west, aims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TCM industry.. The northwest region is actively advancing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levels while simultaneously implementing supportive policies tailored f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dustry. This proactive approach will progressively lead to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in TCM production, thereby fostering the growth of TCM-specific industries and ensuring sustained income increases for farmers.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northwest road real estate zone; mecha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licy support;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0"引言
中国是中医药发源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生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材生产大国。据统计我国中药资源有18817种,包括药用植物15321种、药用菌物826种、药用动物2517种、药用矿物153种[1]。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粮、油、果、菜之外,生产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中药材依据自然属性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植物类中药材依据药用部位可分为:根及根茎类、果实籽仁类、全草类、花类、叶类、茎木类、皮类、树脂类等[2],2024年6月份中药材市场共监测1445个品规种类的中药材,其中根茎类442个,果实籽仁类293个,全草类195个,花类98个[3],根茎类、果实籽仁类、全草类和花类中药材的品种数量和流通量均位居各类药材前列,占比分别为30.59%、20.28%、13.49%和6.78%。
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将道地药材生产区域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道地药材产区,西北道地药材产区包括内甘肃、陕西、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西部、西藏等省(自治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以下简称西北五省区)是我国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的气候土壤和独特的地理优势,西北五省区的特色农产品居多、道地药材丰富,如伊犁贝母、城固元胡、宝鸡西山柴胡、汉中附子、盐池甘草、宁夏枸杞等,这些道地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据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统计,2020年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5864.28khm2,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将近1919亿元,其中甘肃种植面积约320.00khm2,陕西种植面积约193.34khm2,新疆种植面积约96.67khm2,宁夏种植面积约63.87khm2,青海种植面积约60.00khm2,西北五省区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约733.90khm2,全国占比12.51%[4]。西北道地中药材种植品种多、分布广、面积大,主要种植于丘陵地区和林下区域等,中药材机械化装备需要具有机型多样、适应性强、转移方便等特点,导致中药材机械化研发难度较大,目前西北道地中药材除个别品种、区域、环节外,整体处于“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现状。
当前,我国中药材产业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中药材机械化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中药材种植业振兴与其机械化水平提升,可保障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5]。
本文针对西北五省区,简述西北道地中药材种植概况,梳理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阐述西北道地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情况,对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西北道地中药材机械化发展建议,为西北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西北道地中药材种植概况及相关政策
西北优势道地药材品种多,根茎类中药材品种占比最高,西北五省主要种植中药材品种如表1所示,根据中国中药材协会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2020年统计数据分析[6],道地药材党参西北种植面积全国占比84.74%(甘肃84.30%、宁夏0.44%),黄芪西北种植面积全国占比60.62%(甘肃46.63%、陕西6.62%、宁夏3.51%、青海2.46%、新疆1.40%),当归西北种植面积全国占比89.58%(甘肃80.32%、青海9.26%),大黄西北种植面积全国占比73.10%(甘肃60.55%、陕西10.09%、青海2.46%),甘草西北种植面积全国占比96.8%(甘肃 51.81%、陕西1.98%、宁夏17.36%、新疆25.65%),板蓝根西北种植面积全国占比42.23%(甘肃31.79%、宁夏6.13%、新疆4.31%)。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促进中药材种植业发展,表2为近十年我国中药材产业相关国家政策,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实施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新疆中药材种植概况及当地政策
目前新疆中药材种植呈北疆带状、南疆点阵式分布的扇形结构布局,2020年新疆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0—2025年)》,中药材种植重点布局在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准噶尔盆地南北缘、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的8个地州市[7];新疆拥有各类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等药材2200余种,药物1200多味,其中植物药材有4个品种的蕴藏量达到万吨以上、7个品种的蕴藏量达到千吨以上[8]。新疆“疆九味”为肉苁蓉、红花、枸杞、甘草、伊贝母、罗布麻、紫草、天山雪莲、新疆阿魏,据统计2021年“疆九味”在地总面积达80.24khm2,占新疆药材种植总面积的83.88%;其中肉苁蓉、红花种植面积均达到23.33khm2以上,枸杞、甘草种植面积分别为9.19khm2、8.79khm2,伊贝母、罗布麻的种植面积也均达到1.33 khm2。据药材年产量的统计结果,“疆九味”总产量达143.1kt,占新疆栽培药材总产量的79.27%[9],新疆红花、肉苁蓉、甘草、伊贝母等药材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0%、70%、60%、100%[10]。“疆九味”作为新疆的道地特色中药材,其种植面积及药材产量均占有绝对的优势。如表3所示,新疆发布多项政策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支持大宗、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打造新疆道地中药材知名品牌[11, 12]。
近年来,新疆以优势道地药材为抓手,加强中药材生产管理,积极推进产地道地化、种植标准化,采用“公司+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推动新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新疆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中药材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在近年来得到显著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新疆地块平整集中,具有可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优势以及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政策扶持。
1.2"甘肃中药材种植概况及当地政策
甘肃省是我国道地药材主产区,中药材的种植区域遍布全省各地,主要集中在陇南、定西和河西走廊等;已查明药用植、动、矿物资源1600多种,大宗道地药材有30多种,甘肃省 “十大陇药”为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甘草、枸杞、板蓝根、柴胡、红芪、半夏[13]。2022年甘肃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322.01khm2,其中根茎类占比60%,居全国第一;产量达1400kt,其中传统大宗道地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芪、大黄、板蓝根的年产量分别占比全国90%、60%、50%、60%、65%,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列[14];生产大县岷县、陇西、渭源分别被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表4为甘肃中药材产业相关政策,近些年甘肃省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定西、陇南、张掖等地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在大宗中药材主产县推广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打造甘肃特色中药材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全面推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促进规范化和规模化生产,支持道地、特色中药材品种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培育甘肃道地药材名优品牌[15, 16]。
甘肃省整合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试验鉴定、农机推广、应用主体等技术优势,分药材品种、分环节开展机具研制和田间生产试验,在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等大宗药材品种机械化方面取得新突破,缓解了中药材生产机具短缺的问题,提升了全省中药材机械化水平;主要采取“科研单位+专业院校+推广机构+生产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坚持通用机械与专用机械相结合,机械化与半机械化并举,分作物、分区域开展中药材生产配套机具试验选型和示范推广,加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动中药材全程机械化,助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1.3"陕西中药材种植概况及当地政策
陕西素有“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中药材之乡”之称,故誉“秦地无闲草,三秦多名医”,孕育出世代名医炎帝、扁鹊、孙思邈等,留下众多的经典名方。陕西省中药材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秦岭山区和南北山地带,以安康市、汉中市、渭南市、宝鸡市等地为主;全省中药资源共计4700余种,其中植物药3291种,约占全国药材种类的30%以上,在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364个重点品种中,陕西有283种,占77.7%,其中有473个品种被《中国药典》2020版收载。优质地产药材30余种,大宗药材400余种[17, 18]。陕西省 “十大秦药” 包括黄芪、柴胡、元胡、丹参、附子、杜仲、天麻、猪苓、黄芩、山茱萸和黄精并列。2023年陕西省中药材种植面积314.61 khm2、产量1148.3kt,实现产值166.73亿元[19]。
陕西省中药材种植广泛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和协调,将农户纳入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统一管理。表5为陕西中药材产业相关政策,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秦药”品牌,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 21]。陕西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机械化水平太低,中药材种类繁多,播种采收要求各异,机械化很难实施,机械化作业已成为中药材产业亟待解决的瓶颈性难题;陕西省近些年持续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强化“3+X”农业特色产业机械装备支撑,加快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生产加工机械装备,提高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
1.4"青海中药材种植概况及当地政策
青海省是国内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地球第三极”“中华水塔”“三江之源”,孕育了种类丰富、独具特色、品质优良的药用动植物资源;青海中药材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宁市的大通、湟源、湟中三县,海东市的乐都、互助、民和三县,及黄南州同仁县,形成四大生产保护区:东部黄土丘陵区、祁连山地、柴达木-共和盆地、三江源中藏药生产区;青海有药材资源1660种,药用植物类1461种[22]。“十八青药”包括冬虫夏草、枸杞、唐古特大黄、青贝母、秦艽、羌活、麝香、锁阳、沙棘、獐牙菜(藏茵陈)、黄芪、红景天、甘松、当归、水母雪莲、铁棒锤、川赤芍、西南手参等。2021年人工种植中藏药材面积为222.48khm2,其中枸杞种植面积49.87 khm2,沙棘种植面积160.89 khm2、占全国沙棘总面积的8%,大黄、黄芪、当归等其他中藏药材11.72 khm2。
青海省中药材机械化水平在近年来得到显著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科技的创新以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青海省中药材机械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和偏远地区,机械化作业的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青海省在中药材种植中广泛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通过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联系,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等支持,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效益和收入水平,表6为青海中药材产业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带动力强的中藏药材种植基地,保障中药材品质;同时进一步加大中藏药材产业化扶贫力度,扶持一批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区域优势的中藏药保护和生产区;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中药材品牌,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和保护青海中药材知名品牌[23]。
1.5"宁夏中药材种植概况及当地政策
宁夏中药材的种植区域遍布全区各地,初步形成六盘山区、中部干旱风沙区和北部引黄灌区3个道地中药材重点产区[24];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宁夏药用植物资源1212种,分属130科、548属,其中,重点药用植物资源216种,占全国重点药用植物调查品种数量的38.4%[25]。中宁枸杞、盐池甘草、海原小茴香、同心银柴胡及六盘山黄芪、秦艽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8.01khm2,其中枸杞27.20khm2,菟丝子、银柴胡、黄芪等54.14khm2,山杏、山桃76.67khm2"[26]。近年来,宁夏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盐池县甘草种子交易量占全国50%以上,海原小茴香、菟丝子产量分别占全国50%和6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药材基地之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积极引进和研发适合本地中药材生产的农机装备,如中药材种植机、收获机、旋耕施肥铺膜微沟穴播联合作业机等,促进中药材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为促进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了多场中药材机械化种植、收获等技术的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农民讲解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提高了农民的机械化生产技能。宁夏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合作社)+科技服务+基地”的经营模式,带动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如表7所示宁夏中药材产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支持建设一批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生产基地,推广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打造宁夏特色中药材药源基地[27]。
2"西北道地中药材种植模式及生产机械化概况
2.1"中药材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规程
中药材种植模式多种多样,目前西部地区仍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传统中药材种植模式包括单一种植模式(单作、连作等)和多样性种植模式(混作、间作、套作和轮作等)[28]。西部道地中药材党参、黄芪、当归、大黄、甘草等生长周期为2~3年,主要采用“直播育苗+移栽种植”方式;第1年小田块直播育苗,1年后挖苗分级,第2年大田移栽,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中药材一般有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可与豆类、薯类、油菜、禾谷类等大宗农作物轮作,提高中药材品质和药农收益[29]。西北地区多干旱,采用覆膜和滴灌技术可改善土壤温湿度和田间小气候,为中药材生长提供合适环境、提高产量;各品种中药材生长特性不同,需综合考虑覆膜、滴灌及覆膜滴灌组合技术,以满足其种植农艺要求。
西北地区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党参、黄芪、当归、大黄、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实现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建立起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普遍采用“公司+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逐步推动西北地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如表8所示西北五省区主要中药材栽培技术标准,形成适合当地中药材品种种植的规范化技术标准,这些中药材生产规程实操性强,在保证质量监管和技术控制下,助推农机农艺融合,有助于实现机械化种植,推动中药材机械化水平提升和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西北道地中药材行业健康发展。
2.2"西北道地产区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概况
我国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设备产业化程度低于农作物水平,与大宗作物和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率相比差距较大。针对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的系统调查与分析表明,2019年中药材机械化水平为16.87%,其中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及初加工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分别为18.48%、22.24%、14.52%和13.78%,这与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相比差距巨大[6]。西北道地产区中药材生产机械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甘肃省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2019年甘肃省中药材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约为40%,其中耕整地环节约67%,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不足15%,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为30%,田间管理环节机械化水平不足5%;2022年甘肃省根茎类中药材综合机械化水平约为54%,其中,耕整地环节约85%,种植环节约20%,收获环节约40%,田间管理环节依然不足5%。
西北道地中药材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品种类型多、生产环节复杂、地域差异性大等特点。一方面,促使中药材在种植管理、采收作业、产地初加工等多个环节对机械化技术装备的需求趋向多样化与精细化,不仅要求技术更加先进,还需高度适应中药材生产的特异性,因此实现难度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我国中药材生产机械化领域的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发基础尚显薄弱,制约了中药材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提升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亟需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与装备创新。
2.2.1"耕整作业机械化
西北地区首次种植中药材的地块,易采用深松机械增厚耕作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再用旋耕等机具细碎土壤,保证土壤干湿度和松软度。西北道地中药材耕整作业主要采用通用机械,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较高,作业机具较齐全,如旋耕机、微耕机、深松机、开沟机、起垄机等。丘陵地区可用微耕机、手扶拖拉机等;平坦区域可用四轮拖拉机配套联合整地机具,降低机具进地次数,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2.2"种植作业机械化
1) 播种机械化。中药材种子尺寸不一、外形不规则,各品种物理特性各异,播种技术要求较高。目前中药材精密播种机处于研究阶段,主要应用于人参等高价值药材;随着播种技术突破,中药材将向精密播种方向发展,如种子丸粒化、种绳技术等。西北道地中药材播种作业典型机具如图1所示。西北地区一般需要膜上打孔播种,进一步增加中药材播种难度,丘陵山区多采用人工撒播,再覆盖打孔膜或秸秆等,也可采用小型手推式播种机,在铺膜的垄面上打孔播种,导致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作业质量差;平坦区域可用穴播机、条播机等,主要采用覆膜播种一体机,作业效率较高,但中药材种子浪费严重。
2) 移栽机械化。中药材移栽费工费时、用工成本高,主要采用人工或半自动化移栽方式。目前,市场通用的中药材移栽机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效率高,通用型中药材移栽机具如图2(a)所示,该机具体积庞大,适用于平坦大面积种植区,种苗移栽的株距易受人为因素干扰,难以实现规范化种植,严重会导致缺苗断垄,影响后续田间管理和收获机械化;移栽时还无法对种苗进行覆膜作业,影响种苗出芽率和成品品相。如图2(b)所示,专用中药材移栽机主要借鉴蔬菜移栽机、大葱移栽机等,改进以适应于西北地区丘陵山区和土壤特性,实现中药材膜上立栽、膜侧面斜栽、膜下平栽等,目前专用移栽机还处于研发阶段,田间试验存在较多问题,农机与农艺需进一步融合。
2.2.3"田间管理机械化
中药材田间管理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周期长,需根据种植质量、自然条件和药材生长特征采取管理措施。前期需补种、补苗,中期需补水、追肥、打顶等,后期需防控杂草和病虫害。目前西北道地产区中药材的补种、补苗和打顶作业靠人工完成,施肥、灌溉采用通用农用机具。除草以人工和化学药剂为主,因移栽株行距不一致,机械除草机易伤根。病虫害防治部分采用无人机等通用植保机械喷洒农药,进行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控,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几倍乃至几十倍。
2.2.4"收获机械化
1) 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化。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收获相对较成熟,中药材收获机主要集中于挖掘机构和分离机构的研究,市场上适宜于西北道地产区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较多,主要采用牵引式收获机,但收获作业质量还有待提高,仍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二次捡拾;也有公司推出自走式根茎类联合收获机,可一次完成挖掘、分离和收集,目前自走式根茎类联合收获机主要用于挖掘深度较浅的短根茎类、球块根茎类等。
2) 果实籽仁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化。果实籽仁类中药材收获机械的研发正在不断推进,因其物理特性、成熟期和采收要求各异,目前果实类中药材主要参考林果采收机械原理改进,籽仁类中药材可改进稻麦和豆类收获机直接应用。目前枸杞等果实类采收机械研究相对较多,主要采用气力式采收机械、梳刷式采收机械和振动式采收机械,但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尚未广泛应用。
3) 花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化。花类中药材的成熟期不同、植株高低不一和采收环境复杂,收获机械的研发难度较大,主要采用梳齿原理、切割原理等收获花类中药材,有手持式和自走式花类采收机,如图3(a)、图3(b)所示,但该类机具的收获破损率较高;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国内研发机构及企业先后研发多款花类中药材采摘机器人,如图3(c)所示,集成人工智能监测、自动控制、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提高花类中药材的采摘效率和质量,花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化的研发现状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
3"西北道地中药材生产机械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 西北道地中药材种植土地碎片化严重。西北道地产区地域复杂,中药材主要种植在丘陵地区、林下地区等,机耕道等农机化设施建设滞后,且因土地按类别等级分块划分,造成耕地细碎化。农田与外部道路间缺乏适合中大型机械通行的道路,导致机具下地难、人工成本高、作业效率低,种植地碎片化制约了中药材机械化作业的发展。
2) 西北道地中药材种植品类模式多样化。西北道地产区中药材种植品类多、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各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各异,生长周期、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等农艺要求均不相同,农艺栽培技术模式多样,需专属农机具的支撑。
3) 西北道地中药材关键环节机械化较低。西北道地产区中药材生产种植和收获环节的最佳作业窗口期短、辅助用工量大、人工成本高。在移栽环节,受地形地貌、动力机械和投苗人员的影响较大,人工投苗频率不同,导致株距差异大,易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在收获环节,收获机械易破损根部、花叶和果实等药用部位,对中药材品质影响较大,导致中药材收获机械的适应性较差。
4) 西北道地中药材种植投入高且风险大。西北道地产区的中药材种植投入成本高,再加上西北地区气候多变和自然灾害影响,产量不稳定,成品药材市场价格波动大,收益低严重挫伤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和投资购买机械的积极性,造成农机生产企业机具销量下降、利润下滑,不利于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
5) 西北道地中药材机具生产企业发展难。西北地区农机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且生产规模不大,中药材机械的研发难度大和成本高,西北地区农机企业对中药材机具投入的研发金额较低、研发人员不足,生产企业在某些环节或功能上有所创新,也极易被仿制,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遏制企业创新性和研发积极性,限制企业规模化发展。
4"促进西北道地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的建议与对策
随着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西北道地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实施,将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中药材机械化作业质量,促进西北地区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又将反哺机械化研发,形成良性循环,将逐步推进西北道地产区中药材全程机械化发展。
1) 西北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规模化。通过“以机适地”“以地适机”策略,对西北丘陵山区、林下区域进行“宜机化”改造,集中连片小地块,扩大种植面积,形成名优药材产区。同时开发适用于西北丘陵山区、林下农田的实用动力底盘和轻简型机具,协同推进改机适地和改地适机,加速中药材机械化进程,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2) 西北道地中药材种植模式标准化。统筹西北道地产区各省主要种植品种,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集中种植前景好、品种优势的道地中药材,形成地方特色产品。结合西北地区地理特性、气候条件,制定先进栽培农艺要求,并紧密融合种植需求,逐步突破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提升中药材种植规范,促进产业标准化发展。
3) 主要品种关键作业环节优先突破。根据西北道地产区不同区域条件建立中药材机械化示范区,推广种收环节机械化技术,结合通用与专用机械,机械化与半机械化并行,开展配套机具试验选型与示范。针对道地产区、优势品种,优先攻克移栽、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提升机具作业质量、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激发药农购买机具的积极性,推动中药材生产机械化进程。
4) 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政府应引导组织西北地区的专家团队,科学规划中药材种植,避免盲目种植;对合规种植者提供补贴奖励,鼓励采用优质种苗、技术和机械化设备;建立标准化种植体系,提升中药材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药材种植保险,扩大保障范围,政府给予保费补贴;通过政策引导、保险发展、技术创新等多措并举,解决中药材种植投入多、收益低、风险大问题,激发药农积极性,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5) 推动西北地区企业增量高质发展。政府引导鼓励优惠政策,科学规划研发项目,促进社会资金投入,带动企业发展,孵化龙头企业,提高研发积极性。形成机械化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机械化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推动道地中药材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机械化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黄璐琦, 郭兰萍, 张小波,等. 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中国中药资源种类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4, 49(13): 3409-3413.
Huang Luqi, Guo Lanping, Zhang Xiaobo, et al. Specie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resources based on the fourth national surve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resources [J].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24, 49(13): 3409-3413.
[2]
及华,张海新.我国中药材种类介绍[J].现代农村科技, 2018(12):106-107.
[3]
中药材天地网. 2024年中药材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报告(6月)[EB/OL]. https://www.zyctd.com/zixun/205/1058924.html, 2024-07-03.
[4]
王慧,张小波,汪娟,等.2020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统计分析[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2(1):4-9.
Wang Hui, Zhang Xiaobo, Wang Juan, et al. Statisticalanalysis of planting area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China in 2020[J]. China Food amp; Drug Administration Magazine, 2022(1):4-9.
[5]
王昕哲.中药材种植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农村科技, 2024(1): 64-65.
[6]
黄璐琦,张小波.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7]
海那尔·毛地热合曼,钟晓英,陈勇,等.新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对策建议[J]. 新疆农业科技, 2024(3): 3-6.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以高质量监管促进中药民族药产业高质量发展[EB/OL]. https://mpa.xinjiang.gov.cn/xjyjj/mtgz/202205/0bfaf00e31a74008b3
ae4cc13d896558.shtml,2022-05-26.
[9]
张际昭, 王果平, 赵亚琴, 等.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材生产基础数据统计分析[J]. 中国现代中药, 2023, 25(11): 2417-2421.
Zhang Jizhao, Wang Guoping, Zhao Yaqin.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basic data of produ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in 2021 [J].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2023, 25(11): 2417-2421.
[10]
陈勇, 蔺彩霞. 新疆中药材生产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J]. 中国农技推广, 2024, 40(7): 24-26.
[11]
赵悦.新疆持续夯实中药材产业基础[N].新疆日报(汉), 2024-08-12(001).
[12]
潘从武.打造新疆道地中药材知名品牌[N].法治日报, 2024-04-14(007).
[13]
刘锦晖, 陈文杰, 王建连, 等.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 2021, 52(7): 81-85.
[14]
张陆海.甘肃省根茎类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J].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3(12): 7-8, 14.
[15]
甘敏, 康天兰. 甘肃中药材“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现状与对策[J]. 西北园艺, 2023(7):1-3.
[16]
樊琳, 赵华.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11): 16-17.
[17]
李军, 段杨, 温艳. 陕西中药材产业守正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措施[J]. 现代企业, 2023(6): 103-105.
[18]
段杨,陈芳,李军,等.对陕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现代中医药,2023,43(2):109-113.
[19]
杨露雅. 陕西力争今年底中药材综合产值突破750亿元[N].陕西日报, 2024-05-20(006).
[20]
段杨. 提升陕西中药材产业品牌影响力的路径探索[J]. 现代企业, 2022(6): 74-75.
[21]
赵婉莹. 陕南中药产业化发展研究[D].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Zhao Wanying. Research on TC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Shaanxi[D]. Xianyang: Northwest A amp; F University, 2011.
[22]
蔡延平.青海省林下中药材种植现状分析及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 2023(2): 26-30.
Cai Yanping. Analysis andcountermeasur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lanting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under the forest in Qinghai province[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Qinghai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2023(2): 26-30.
[23]
张桂萍, 才让旦周. 青海省道地中藏药材产业发展对策建议[J]. 青海草业, 2023, 32(3): 23-27.
Zhang Guiping,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ve Tibetan medicinal materials industry in Qinghai Province[J]. Qinghai Prataculture, 2023, 32(3): 23-27.
[24]
李明, 刘华, 安钰, 等.宁夏中药材种植区划[J]. 宁夏农林科技, 2019, 60(9): 64-68.
Li Ming, Liu Hua, An Yu, et al, Plantingdivis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crop in Ningxia [J]. Journal of Ningxia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60(9): 64-68.
[25]
马斌, 温学萍, 李明, 等. 2016—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药材种植及种子种苗生产现状[J]. 中国现代中药, 2023, 25(11): 2408-2416.
Ma Bin, Wen Xueping, Li Ming, et al. Current situation of planting, seed, and seedling produc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from 2016 to 2021 [J].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2023, 25(11): 2408-2416.
[26]
席娜, 周小平, 高东. 宁夏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 农业科技通讯, 2024(5): 4-8.
[27]
刘俭, 李晓瑞, 达海莉, 等. 宁夏中药材产业特色发展探索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23, 64(2): 60-63.
Liu Jian, Li Xiaorui, Da Haili, et 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Ningxi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J]. Journal of Ningxia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64(2): 60-63.
[28]
王福, 陈士林, 刘友平, 等.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进展与展望[J].中国现代中药, 2023, 25(6): 1163-1171.
Wang Fu, Chen Shilin, Liu Youping, et al. Advances and prospect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lanting industry in China[J].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2023, 25(6): 1163-1171.
[29]
于庆旭, 张陆海, 蔡子平, 等.甘肃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3, 44(2):29-36.
Yu Qingxu, Zhang Luhai, Cai Ziping, et al.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Rhizom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Gansu Province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3, 44(2): 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