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背景下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2025-01-17 00:00:00李泽
中国商论 2025年1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服务业

摘要: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RCEP对于增强各国对多边贸易体系的信心、促进经济复苏、实现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2022年中国与RCEP其他部分成员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进行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研究表明,相较RCEP其他部分成员国,中国的生产性服务市场最大,出口增速快,生产性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较强,运输服务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高,在电信计算机服务业与商品相关服务业具有竞争优势,在知识产权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行业竞争力较弱。基于此,我国应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深化与RCEP其他成员国间生产性服务贸易合作,并以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从而稳固并加强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常态,仅供参考。

关键词:RCEP;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服务业;多边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1(a)--05

1引言

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大型区域自贸协定,2022年1月RCEP全面生效以来,不仅为中国与各成员国扩大货物贸易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还推动服务贸易的合作深化。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货物进出口额为129499亿元,同比增长7.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生产性服务业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趋势,为制造业提供高附加值,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是加快高端制造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显著作用。本文分析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现状与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明确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定位,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优势与短板,为开展RCEP成员国间生产性服务贸易合作与寻求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2生产性服务贸易现状与竞争力

2.1生产性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保障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而提供服务支持的服务性行业。本文参考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服务贸易分类》中对服务贸易的部门界定,选取保险服务、电信计算机服务、金融服务、运输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与包括加工与维修相关服务的六个服务行业进行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统计与核算,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

表1为RCEP成员国2018—2022年的生产性服务进出口额,基于数据可得性筛选出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十个成员国进行数据分析。图1显示了2018—2022年RCEP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规模前五名国家的出口额变化趋势。从出口规模来看,中国近年来稳居RCEP成员国生产性服务出口第一名,且自2020年起增速迅猛,2022年中国的生产性服务出口规模高达2834.75亿美元。排名第二的新加坡2018年生产性服务出口规模曾与中国平分秋色,但增长动能略显疲软,其2022年出口规模为1922.63亿美元,与中国已存在较大差距。印度近年来生产性服务出口增长迅速,2022年以1502.27亿美元的出口额接近新加坡。日本与韩国2022年生产性服务出口规模分别为1026.69亿美元与775.9亿美元,增速较为平稳。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新西兰生产性服务出口水平常年较低。在生产性服务进口方面,中国以庞大的市场规模稳居第一,印度与新加坡的生产性服务进口需求也较高,而澳大利亚、菲律宾、新西兰等少人口国家的进口规模较小。

图2为2018—2022年RCEP生产性服务进出口规模前五名国家的贸易差额。2018—2020年,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但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2022年实现了生产性服务贸易顺差。相较之下,新加坡保持常年的生产性服务顺差,说明新加坡生产性服务出口增速缓慢仍未撼动其高水平的生产服务竞争优势。日本保持稳定的生产性服务逆差,韩国由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逐渐转为顺差。

比较中国与RCEP各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现状,当今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大国地位已见端倪。这表明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服务业蓬勃发展,制造业正在实现由量到质的高附加值转变,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入融合,以服务赋能工业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逐渐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常态。

2.2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本文通过测算2018—2022年RCEP十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指数(MS)与竞争优势指数(TC)以分析RCEP各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测算结果见表2。市场占有率指数(MS)指的是一国在世界特定贸易行业中占据的出口份额比例,用于衡量一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指数越大表示一国在该行业具备越强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指数越小则代表竞争优势越弱。根据表2数据,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水平较高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老牌的服务贸易出口大国新加坡和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呈现稳定不变和逐年下降趋势,印度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正在稳步上升并赶超日本,韩国的市场占有率相比以上四国较低并表现出较大波动。其他五国则呈现断崖式的低市场占有率水平。

竞争优势指数(TC)通过计算一国贸易差额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衡量一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水平。竞争优势指数取值范围在[-1,1]的区间内,竞争优势指数为正代表该国具有竞争优势,为负则代表竞争劣势,竞争优势指数越大则竞争优势越大。表2数据表明,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曾处于竞争劣势,但劣势逐年减小,并于2022年转劣为优,成为兼顾高市场占有率与比较竞争优势的国家。新加坡常年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日本保持稳定的竞争劣势,印度依然处于中国曾经存在的高市场规模与竞争劣势共存的状况下,韩国的贸易竞争劣势实现弯道超车,至2022年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在极低的生产性服务出口规模下,依然呈现出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通过中国与RCEP部分成员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指数和竞争优势指数分析发现,中国具备RCEP中最高的生产性服务出口水平,市场占有率逐年升高,贸易竞争优势逐步建立,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稳中向好,已具备较强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正在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与此同时,竞争优势指数依然较低,说明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进口依赖长期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继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进口依赖较强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保证竞争力的稳步增长,以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

3生产性服务贸易分行业分析

3.1生产性服务贸易分行业现状

本文以RCEP生产性服务五大出口国为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六个生产性服务主要行业的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表3所示。中国的运输服务与电信计算机服务出口分别以1487.61亿美元和829.23亿美元的出口额占2022年中国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35.08%和19.55%,是中国生产性服务出口的主要行业,而在知识产权服务、金融服务及保险服务等方向的出口表现较弱。新加坡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主要行业为运输业和金融业,2022年的出口额分别为1015.52亿美元和397.93亿美元。得益于高度发展的计算机行业,2022年印度的信息与计算机服务出口高达992.33亿美元,占本国服务出口的32.08%,为RCEP各国之首。

日本的生产性服务出口以知识产权为主导,其2022年的知识产权服务出口以464.79亿美元占据RCEP第一名,但在其他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出口表现均不抢眼。韩国的生产性服务出口以运输服务为主,其2022年的运输出口为519.08亿美元,在本国服务出口的占比高达39.02%。

生产性服务出口的行业结构表明,中国的生产性服务出口结构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行业倾向,在资本密集与知识密集的行业表现欠佳。与中国出口行业相似的国家为印度和韩国,主要生产性服务出口行业分别为电信计算机服务业与运输服务业。新加坡与日本生产性服务出口分别具有资本密集与知识密集的结构性特征,与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存在较强的互补性。

3.2生产性服务贸易分行业竞争力

表4显示2022年RCEP各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指数的分行业核算结果。在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MS)方面,2022年中国在运输服务业与商品相关服务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市场占有率较高,在技术密集型的电信计算机服务业市场占有率次之,而在保险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市场占有率均较低。相较中国,新加坡具有更高的金融服务市场占有率,但在电信计算机服务行业表现欠佳;印度在电信计算机服务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超过中国,但其他行业表现均不突出;日本具有极高的知识产权出口市场占有率;而韩国除运输服务发展较好,其他行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较低。

竞争优势指数(TC)测算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在以加工为主的商品相关服务业、电信计算机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具有竞争优势,其中商品相关服务业的竞争优势最强,金融服务的竞争优势微弱,而在保险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具有一定不足,在运输服务业存在少量的竞争劣势。新加坡在金融服务业竞争优势极高,在知识产权服务业竞争力较差;印度的竞争优势集中于电子计算机服务业;日本在知识产权服务和金融服务业具有竞争优势,在保险服务和商品相关服务业竞争劣势较大;韩国的主要竞争优势行业为运输服务业,但在保险服务业、电信计算机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均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综合分析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各行业竞争力相关指数,中国的电信与计算机服务业和商品相关服务业同时具有较高的出口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指数,是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的高竞争力行业;运输业虽然是中国生产性服务的主要行业,但进口依存度依然较高对其贸易竞争力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导致中国金融服务业出现出口市场占有率较低但进口更低的情况,使竞争优势指数为正,不能代表中国在金融服务业具有较高竞争力水平;在保险服务业与知识产权服务业,中国的竞争力水平相对较弱。相比之下,新加坡在金融服务与运输服务业具有较高竞争优势,印度在电信计算机服务业、日本在知识产权服务业、韩国在运输服务业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水平。各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优势行业差异性大,存在较好的互补性,或可成为RCEP国家间贸易进一步深化的阶梯。

4结语

通过中国与各RCEP成员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现状与竞争力水平的横向比较,研究结论如下:一是中国占有RCEP各国中最大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生产性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较强且增长动能强势。其中,以加工为主的商品相关服务业和电信计算机服务行业具备竞争优势,在知识产权服务业与保险服务业竞争力较弱。二是RCEP各成员国中,新加坡生产性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最强,在金融服务业具备极大竞争优势;印度作为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后起之秀,电信计算机服务业表现突出,但存在行业发展严重不均衡的问题;日本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保持稳定,竞争优势集中于知识产权行业;韩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正在稳步提高,运输服务业竞争力较强;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其他成员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市场体量小。三是中国与日本、新加坡等其他RCEP成员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存在一定的行业互补性,有助于国家间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合作,提升贸易效率,实现RCEP国家的共同繁荣。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提出以下实践建议:

一是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应继续鼓励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在维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支持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填补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行业短板。推进供给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渐淘汰低效益、低技术含量的传统产业。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品。

二是深化与RCEP成员国间生产性服务贸易合作。深化与RCEP成员国间生产性服务贸易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中国应积极推动RCEP成员国间的政策对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形成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服务贸易规则,提升贸易的便利化水平。应加大开放力度,降低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壁垒,推动服务贸易市场的全面开放,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提升RCEP成员国的整体竞争力和协同效率,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以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通过系统性机制设计和实践路径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构建智能制造体系,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发展以数据驱动的服务业模式,推动服务业在产业链中的价值提升,形成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创新,提升供应链效率和产业链的协同性,形成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余道先,刘海云.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2):49-55+88.

夏杰长,肖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存在的问题及高质量发展政策思路[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4):21-34.

黄蕙萍,缪子菊,袁野,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及其中国参与度[J].管理世界,2020,36(9):82-97.

周杰,匡敏.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价格月刊,2021(6):58-64.

李跟强,宗志刚.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服务贸易开放与经济周期联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21(10):69-86+135.

袁波,王蕊,潘怡辰,等.RCEP正式实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22(1):3-13.

武娜,张文韬.区域贸易协定、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J].南开经济研究,2022(5):125-144.

樊文静,肖文,潘娴.服务贸易、技术距离与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23,39(4):67-81.

李静,周美辰.数字经济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4,41(7):60-71.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对外经贸(2016年9期)2016-12-13 04:30:49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 22:30:06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介服务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服务业集聚区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