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病,特征是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病情加重时,患者在强光下视物也会感到困难,可能伴有对光和色彩敏感度下降、近视加深、复视、多视、眼前有黑影、视物发暗、畏光等症状。白内障一般不引起眼睛红肿或疼痛,但会逐渐损害视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将白内障称为“圆翳内障”,认为其与内脏功能有关。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白内障成因复杂多样,与多种因素紧密相关。
肝肾阴虚" 在中医理论中,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密切相连,且与眼部健康有直接关系。当人体出现肝肾阴虚的情况时,精血便不能上承于目,从而导致晶状体和眼络失养,进而引起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晕耳鸣、胁肋胀痛、腰膝酸软等,且患者常常伴有视力下降的问题。
脾胃气虚"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气血不足,眼部得不到充分的滋养,易引发白内障。此类患者常会出现气短、乏力、头晕目眩、自汗等症状。若患者长期用眼疲劳,不注意休息,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疲劳,导致气血不足,引起眼部不适。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注意休息,以恢复脾胃功能和气血平衡。
气血亏虚"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充足则眼睛明亮有神;气血亏虚则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影响到眼部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因此,对于气血亏虚的患者来说,及时补充气血、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血瘀" 血瘀体质的形成往往与情志不畅有关,如长期抑郁、易怒或焦虑等情绪状态,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瘀阻。此外,跌仆闪挫等外伤事件,以及外邪侵袭如风寒、湿热等,也可能诱发血瘀。特别是在眼部受到外力打击后,若未能得到及时充分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便会出现瘀血内停、经脉不通的情况,使眼部组织失去濡养,进而诱发白内障,出现视力下降、眼痛等不适症状。
外伤" 外伤是白内障的一个重要诱因,尤其是晶状体组织的损伤。晶状体是眼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调节眼睛的屈光力,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受到外伤,如撞击伤、穿刺伤或化学烧伤等,代谢发生紊乱,代谢产物堆积无法正常排出,久而久之,晶状体就会失去透明度,形成白内障。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在自然衰退,眼睛也不例外。眼球内部的晶状体蛋白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氧化变性,并自然老化。而当晶状体混浊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导致视力下降。
遗传因素" 白内障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白内障病史,那么个体患上白内障的风险会相对较高。此外,一些基因突变也可能增加患白内障的风险。
滋补肝肾" 在中医理论中,脏腑与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其中,肝肾两脏与眼睛的关系尤为密切。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的生理功能与肝血、肾精的滋养息息相关。因此,对于肝肾亏虚引起的白内障,治疗时宜选用具有滋补肝肾功效的中药,如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这些药物可以组成方剂如杞菊地黄丸,通过加减运用,达到补益肝肾、明目退翳的效果。
健脾益气"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气弱血亏,不能滋养眼睛,可能导致白内障发生。因此,对于脾虚气弱的患者,治疗上应当以补中益气为主,可以选用补中益气汤进行加减治疗,促进患者气血生化,滋养眼睛,改善视力。
补血益气" 针对气血亏虚型白内障,中医师通常会开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养肝功效的方剂,如四君子汤、八珍汤等。这些方剂能够增强患者的气血生成和循环,改善眼部营养状况,缓解白内障症状。同时,医生还会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及锌的食物量,如猪肝、大枣、枸杞、龙眼等,从而辅助患者改善病情。
眼部按摩与穴位按压" 眼部按摩和穴位按压是中医防治白内障的重要手段之一。定期按摩眼部穴位,如睛明穴、横竹穴、太阳穴、医风穴等,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视疲劳。同时,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医生还会选择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对患者进行按压或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等,延缓白内障的进展。
中药治疗与外用" 在中医指导下,患者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辨证使用中成药或含有中药成分的滴眼液进行治疗。例如,射珠明目滴眼液等中药滴眼液可以缓解眼睛浑浊、改善视力。同时,还可以结合针灸、推拿等其他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综合调理。
在中医的视角里,预防白内障有着系统且全面的方法体系,主要聚焦于调养身体、强化眼部营养、优化眼部血液循环以及规避外界不良刺激等多方面举措。
饮食调理是预防白内障的首要措施。维生素C作为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在预防白内障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显著降低晶状体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保护晶状体健康。平时应特别注意增加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西红柿、菠菜、洋葱等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健康饮食的优选。柑橘类水果和猕猴桃也因其高维生素C含量而著称,经常食用有助于维持眼部晶状体的良好状态。蛋白质是眼部组织不可或缺的基础物质,对维持眼部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缺乏蛋白质会导致眼部组织营养不良,增加患眼部疾病的风险。瘦肉、鱼类、蛋类、奶类和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适量食用这些食物,可以确保眼部获得充足的营养,有效预防白内障及其他眼部疾病。根据中医理论,白内障与肝肾功能衰退密切相关,因此通过食疗滋补肝肾显得尤为重要。枸杞子和龙眼肉具有益精养血、滋补明目的功效,适量食用可以显著改善眼部不适,对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有显著效果。黑芝麻和红枣也是滋补肝肾的佳品,它们富含维生素E、铁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护眼部正常生理功能,可降低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眼部保健同样重要。适度的眼部按摩是促进眼周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能够缓解眼部肌肉紧张,减轻眼部疲劳。在现代社会,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很常见,这容易导致眼部不适。定期做眼保健,如练习眨眼、按摩眼周穴位等,都能有效缓解眼部疲劳。长时间连续用眼是引发眼部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会导致眼睛极度疲劳,增加白内障等眼疾的发病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合理安排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让眼睛休息一下。例如,每30分钟起身远眺几分钟,让眼睛从紧张状态中放松。此外,在户外阳光强烈或紫外线强烈时,应佩戴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防护眼镜,以减少眼睛受到的刺激和伤害。
生活习惯的调整极为关键。水分在人体正常代谢和眼睛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为防止缺水对眼睛造成伤害,应确保每天摄入充足的水分,避免脱水。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导致许多人过度劳累,这对身体尤其是眼睛的伤害不容忽视。长时间连续用眼、熬夜、睡眠不足等不良习惯会使眼部肌肉和神经持续紧张,不仅加重疲劳,还可能诱发或加重眼干燥、视力下降等问题,甚至导致眼压升高、患上青光眼等眼疾的风险。因此,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定期让眼部放松和休息,是预防眼部疾病的关键。
此外,预防胜于治疗,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是早期发现眼部疾病并及时采取措施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的眼科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变等潜在问题。根据检查结果适时调整生活习惯或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为眼部健康筑起防线。
白内障作为一种普遍的眼部疾病,成因复杂多样,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紧密相关。中医采用多种方法,如滋补肝肾、健脾益气、清热平肝等,并结合日常生活调理以及眼部按摩等辅助手段,为白内障患者提供多种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主动采取措施预防白内障的发生与发展,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这对于提升生活品质和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编辑|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