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我在厨房做卫生,六岁的儿子琪琪在客厅玩积木。“妈妈,我下楼找王林玩,可以吗?”儿子说。“好呀,你去吧,注意安全。”我嘱咐着他。琪琪跟王林脾性相投,每天饭后都约着下楼玩耍,在旁人眼中,俩人一直是最好的朋友。
大概过了十分钟,有人按门铃,开门后看到儿子垂头丧气地站在门口。“怎么这么快回来了?不是去找王林玩吗?”我疑惑地问道。儿子满脸不开心地说:“妈妈,阿姨说王林去找小静玩了,我给他打电话,他也不回来。”我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便尝试着先哄着他。
第二天一早,我送琪琪上学,路上正巧碰到王林。“早呀,琪琪,我们一起去上学吧。”儿子“嗯”了一声继续向前走,显然还在为昨天的事耿耿于怀。我小声地跟王林说了昨天的事,只见王林一个箭步追上琪琪,把手里的小蛋糕塞给他,又在儿子耳边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没想到琪琪阴云密布的脸上竟出现一丝笑意。看着俩孩子重归于好,我也松了一口气。
周末,天气很不错,我跟琪琪商量着去附近的公园玩。“好呀,妈妈,我问问王林去不去。”还没等我说完,琪琪已经拨通了王林的电话并约好时间。来到公园,我们在入口处就看到了王林。这时,小静妈妈和子钰妈妈也来了,我们招呼上几个孩子一起踢球,便开始了属于妈妈们的话题。可是没过多久,我发现琪琪的情绪不太对劲,几个孩子都在你争我抢,只有他耷拉着脑袋站在旁边。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问道:“琪琪,发生了什么事吗?你看起来不太开心。”儿子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难过,小声说:“妈妈,王林最好的朋友是小静吗?他们总是一起玩球,我都插不进去。”看着情绪低落的儿子,我心中一痛,该如何向儿子解释人都有选择朋友的权利呢,我心里不停地盘算着。
回来的路上,我没有直接带儿子回家,而是带他去吃他最爱的煲仔饭和牛乳茶。看着心情好转的儿子,我准备跟他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
我转向儿子,认真地看着他,说:“宝贝,妈妈想跟你说一件事。有时候,别人最好的朋友可能不是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珍惜和你的友谊。”我试图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解释。儿子抬头看着我,眼中满是不解:“妈妈,我想和王林做好朋友,可他最近好像不喜欢和我玩了。”我笑了笑,握住他的小手说:“琪琪,王林可能只是在尝试结交新朋友,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喜欢你,不和你做朋友了。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朋友呀。妈妈是不是有时候跟赫赫阿姨去逛街,有时候约着柒柒阿姨去爬山,偶尔也会跟别的朋友在一起。”小家伙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我又趁热打铁说道:“所以琪琪也可以尝试和小静成为朋友,或者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如果真的很喜欢王林,就去找他好好谈谈,让他知道你的心情。”
几天后,在我的鼓励下,儿子也找到了其他兴趣相投的小朋友,他们一起踢球,一起玩耍,纯真的笑容又再次回到他的脸上。这天琪琪在楼下遇到正在和小静玩耍的王林,小家伙鼓足勇气走上前问:“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我真的很想和你们一起玩。”王林有点吃惊地说:“当然可以呀,你最近怎么都不找我玩了。”儿子赶忙解释道:“不是的,我看你喜欢和小静玩,以为你不想和我做朋友了。”没想到小静也热情地说:“那我们一起玩吧,我也想和你做朋友。”听着三个孩子真诚的言语,我说不出有多骄傲和开心。
通过这次经历,儿子不仅重获友谊,也交到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理解和尊重,学会了沟通和分享。我相信他一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朋友的权利,好朋友并不止一个,偶尔也要允许友谊的天平倾斜。
编辑|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