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家是温馨的港湾。而房子则是一个家庭生存、生活的根本所在,它能防风避雨、御寒保暖,防止蛇虫野兽的侵扰。房子的变迁,是时代发展变化的有力佐证。
我出生前,一大家人住在村子东头居中的老宅里。老宅有北屋六间,是1970年爷爷、大爷爷兄弟俩合伙盖起来的土房子。那时候还没有专业的建筑队,村里盖屋、打墙全靠村里的男人们帮忙。打夯,做梁,做门窗,处处都需要操心。奶奶则领着几个婶子大娘,给盖屋的男人们烧水、做饭。六间土坯房子就这样顺利建起来了。又过了半年,大爷爷、爷爷又把东屋、西屋、南屋等偏房盖了起来,这样整个院子就有模有样了,虽然谈不上气派,但足以令乡邻们羡慕。据父亲回忆,当时他刚12岁,新房子盖起来后,经常有村里人来参观,爷爷总是沏一壶茉莉花茶招待来的人。
1984年10月,我出生了,来祝贺的亲戚很多,偏逢刚下了雪,屋里滴漏厉害。爷爷当即做出决定,来年春天便换成盖红瓦的新屋顶。母亲、父亲曾多次谈起此事,说爷爷是我们家的主心骨,为我们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我不断长大,按照乡里旧风俗,男孩子满十八岁,就有人上门说媒。在1999年秋天,父母决定拿出所有积蓄盖新房。父亲叫来了施工队,开始打夯、铺线。施工队的工头,是我妹妹干娘家的叔叔。叔叔说:“给你家盖屋,我不能挣钱,咱不算‘包工’算‘点工’,来几个工人干活,就开几个人的工资。”房子盖到上梁的时候,天气就非常热了。奶奶每天在老宅烧好热水或者绿豆汤,就安排我和妹妹用铁皮水桶抬去。有时几个叔叔也会和父亲开玩笑,让我去给他们买几支雪糕或香烟。
上梁那一天,姑姑挺着大肚子来帮奶奶做饭、炒菜。依照当地风俗,这一天务必要好好招待建房的师傅们,午饭要丰盛,要有鸡鱼丸子肉,有烟有酒,有糖有瓜子。上梁之前,家里的老人要去新房前“发钱粮”。
老话说,“盖一口屋扒一层皮”,要多不容易就有多不容易。房子盖好后,父亲真的瘦了很多。中国人就是这样,爷爷给父亲盖房子,父亲又给我盖房子,没有为什么,有的只是来自心底的责任。房子装修后,村里许多打算盖新房的人都来我家参观,以便规划自己的房屋风格。
近几年,父母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葡萄树,把天井地面进行了硬化,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相对于我而言,两个小孩子更喜欢回老家,在院子里,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打闹疯跑。有时恰好妹妹带着孩子来,四个小孩凑在一起就更热闹了,到处是欢声笑语。俗话说“老宅子里出老寿星”,希望父母能在老家的小院里安度晚年。
2008年我和妻子结婚,根据家里的经济状况,我们买了一套二手房。楼层不高,面积也不是很大,但我们总算有了自己的小家。妻子说,新房旧房一个样,住着舒心就好。我的两个孩子先后出生,母亲总是喜欢笑着对他们说:“你看你俩多幸福,出生在楼房里,裹着新绒子。”是啊,孩子住的、吃的,是我和妹妹当年没法比的。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2021年,妻子与我商议后卖掉了旧房子,在学校附近换了一套新楼房。新小区离孩子的学校更近了,东面就是美丽的禾和湿地公园,附近有好几家大型超市,休闲购物更方便,宜人宜居。
美好的幸福新生活,正在向我们每一个人招手。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