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王浩泽:从“做火箭”到“坐火箭”

2025-01-16 00:00:00徐燕
家庭百事通 2025年1期
关键词:神舟航天员航天

2024年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名单甫一公布,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入选前,她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作,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刻苦钻研新型火箭发动机。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做火箭”到“坐火箭”,90后的她创造了新的纪录。她说:“我的身份在变,但航天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不变。”

“文武双全”,奠定航天飞行基础

王浩泽1990年3月出生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父亲王日中是一名交通警察,母亲董春华是一名人民教师。“在我心中,母亲就是我的偶像。”她说,“母亲幼时家贫,被迫辍学,但她仍一边干农活儿,一边借课本自学。有一次,为了弄懂一个知识点,她独自走了十多公里路到县城去请教老师。最终,母亲考上师范学校,成为一名教师。”

母亲通过努力改写命运的经历,深深影响着王浩泽,让她从小就懂得“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道理。正是凭着这股子劲儿,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初中时,王浩泽的物理成绩尤为突出,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还能左右手同时写字。物理老师温占春觉得这孩子不简单,不止一次对家长说:“你女儿是个人才,将来会有出息。”父亲便刻意培养她物理方面的兴趣,见女儿对各种电子元器件充满兴趣,父亲就时不时拿些电子元器件给她拆装组合,以培养她的动手实践能力。

高考那年,王浩泽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攻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期间,她身边同学都是佼佼者,学习压力巨大,但她从未气馁,经常通宵达旦钻研习题,弄懂每一个知识点,还大量阅读相关科普读物,努力拓展知识面。

学习之余,王浩泽喜欢跑步,还加入学校的田径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运动会的中长跑比赛,耐力比很多男生都好。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体能,为她日后成为一名航天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读大学期间,王浩泽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等奖励和荣誉。2012年,她以年级第一的名次,被顺利保送到本校读研,攻读工程热物理专业,研究方向是等离子体爆震,师从顾璠教授。

学这个专业的大部分是男生,女生实在太少。王浩泽在本科期间从未涉足过这个专业,学起来十分吃力。有一回,导师引导他们研究一些国际前沿课题,她困惑不解时,忍不住向导师抱怨:“以后,我不打算从事学术研究这条路,可不可以不做这么难的课题?”

导师语重心长地回答:“我不指望你以后一定要搞科研,但你要保持认真做事的习惯。如果你现在因为不喜欢就不认真去做,以后遇到喜欢的事时,你也许就没有认真做事的习惯了。”这席话字字千钧,刻在了王浩泽的心里,成为她日后的做事准则:无论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能因为不感兴趣就敷衍了事。

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后,有不懂的地方,王浩泽积极请教导师和同学,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过得十分充实,还在导师的引导下在心里种下一颗航天的种子。

逐梦航天,“勤思苦练”是法宝

梦想引领前行。2015年毕业时,同学大多去了电力设计院、核电站等与能源相关的单位就业,而对航天领域有浓厚兴趣、有着“航天梦”的王浩泽,却将简历投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被成功录取后,她被分配到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参与研发新型火箭发动机。这对她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复杂的方程式、谜一样的参数、天书般的运算逻辑,是她日夜探索钻研的对象。

“我喜欢挑战未知领域,享受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的成就感。”每攻克一道难关,王浩泽就会成就感爆棚。靠着“一路打怪”,半年后她设计的第一个作品惊艳出炉,令专家赞不绝口。当得知作品由初出茅庐的王浩泽独自完成,教授更是对她刮目相看。

业精于勤,凭着这股钻研精神,工作两年后,年纪轻轻的王浩泽升为系统总体设计师。这段工作经历虽然为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过她始终有个梦想,盼着有朝一日亲自“飞”上太空。

2018年9月,当国家选拔第三批航天员的通知到达单位时,王浩泽得知自己符合条件,就踊跃报名。此举却遭到家人强烈反对:“你现在的工作多好呀,既稳定又体面,别太折腾了……”但家人的阻止,没有动摇她参选的决心。

身为工程师而非飞行员,王浩泽之前没有飞行经验。选拔过程中,她的生理和心理都经受了极限考验。好在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2020年9月,她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当走进航天员大队,看到那些曾经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航天英雄,出现在眼前时,王浩泽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既自豪又有压力。

然而,入选仅仅是梦想之路的开端,后面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王浩泽。首先是长达一年多的航天基础理论学习。在太空生存技能、精神状态控制等课程上,她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体能训练同样艰苦,离心机测试、转椅测试、低温耐力测试、低压缺氧能力测试……每一项都是对身心的极限挑战。

面对如此严格的考验,王浩泽没有退缩。令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做离心机测试,短短几十秒,超大负荷使她感觉呼吸困难,肺部像被撕裂一样,手里握着的警铃(按下可提前结束测试)令她一直做思想挣扎,直到离心机停下为止。“虽然很难受,但我觉得不能按,我不能成为第一个按警铃的人。”她说。

航天员只有两种状态,飞行和准备飞行,每个人都铆足了劲,时刻准备着飞向太空。而王浩泽作为第三批航天员队伍里唯一的女性航天员,巾帼不让须眉,她说:“训练中,我从未感到特殊,我觉得我有底气,也有实力,和大家站在同一平台上去竞争。”

带着这样的信念,王浩泽不但挺过重重考验,还总结出两个训练法宝——“苦练”和“勤思”。交会对接训练,曾是横亘在她面前的一座大山。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上手很快,而从零起步的王浩泽有些摸不着头脑。对此,她虚心向队友们取经,“太空穿针”第一人刘旺也把“独门秘籍”手把手传授给她,历经千百次的“苦练”,王浩泽终于能百发百中。

出舱程序训练中,航天员要穿上100多千克重的舱外航天服,模拟出舱过闸段动作。由于服装内充了气,气压是外界大气压的0.4倍,王浩泽行动都比较困难,更别说要将一个接头插入直径仅一厘米的两个插孔里了。

“手只能勉强够上目标,但视线够不着,戴着厚厚的手套,手也没有触感,试了几次后,胳膊就没力气了。”王浩泽试了很多次都没成功,但她不认输,经常深夜时分独自徘徊在太空舱,“勤思”身体的姿态、抓握扶手的位置、反光镜的位置等。渐渐地,她悟透原理,找到巧劲儿,再做这个动作就一气呵成了。

挑战极限,星河滚烫梦想发光

昼夜交替,冷热相叠,每次训练都是对王浩泽精力体力的极限挑战。训练结束,王浩泽习惯把训练体会记录在笔记本上。海上训练后,她写道:海上搜救比陆上刺激一百倍!直升机掀起的风浪直面扑来,即使背过身去也能感觉到呼啸的海风拍打着后脑勺,耳朵根被浪花一刀刀割着。尤其是直升机临近时,海上犹如下起瓢泼大雨,密密麻麻的水花噼里啪啦砸过来,海浪变得凶猛。48小时沙漠野外生存训练后,她这样描述:晴天炎热,下雨寒冷,既感受到沙漠温差几十摄氏度的残酷,又领略到躺在伞布上看着漫天星汉灿烂的浪漫柔情……这本训练小结,成为她一路走来“破茧成蝶”的注脚,激励她继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复一年,王浩泽在艰苦的训练中一次次突破自我,不仅顺利掌握一系列太空技能,而且意志和胆量空前坚定。202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部考核,入选神舟十九号航天飞行乘组,和蔡旭哲、宋令东一起执行任务。这意味着她向梦想又迈进一大步!

三人之中,王浩泽和宋令东是90后,70后的蔡旭哲任指令长。蔡旭哲有航天经历,向他们传授飞行经验。蔡旭哲有经验,王浩泽理论功底好,宋令东则操作能力较强,三人互补,各取所长。

之后,是日复一日,更为严苛枯燥的训练。在模拟失重水槽训练中,王浩泽总是够不到脚限位器,同为女航天员的刘洋、王亚平专门给她打来“太空电话”传授经验,助她过关。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中,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她和队友合力对抗生物钟。靠着顽强的毅力,他们团结协作熬过三天三夜。身处航天英雄这个群体,王浩泽时刻以身边的英雄为榜样,也在团队的温暖和关爱中不断超越自我。

2024年10月29日,执行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神采奕奕地在问天阁首次公开亮相。王浩泽微笑着向大家打招呼:“我想在咱们的‘太空豪宅’里飞来飞去,体会失重的快乐;我想精心完成好每项任务,守护好咱们自己的‘太空家园’……”

启航前,每个航天员都和家人做着深情的告别。王浩泽紧紧地抱住父母亲、男朋友和其他亲人,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停留。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相聚。她和相恋12年的男朋友约定,等2025年上半年回归地面,就将婚事提上日程。

午夜时分,王浩泽挥手告别亲朋好友,进入发射场。2024年10月30日凌晨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19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大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年10月30日12时50分,神舟十九号三名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五次“太空会师”。

这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四次载人飞行任务。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实(试)验与应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

面对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主要负责空间实验项目、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工作的王浩泽信心满满。“在指令长的带领下,在天地一心的默契配合下,我们乘组一定会顺利圆满完成任务。”她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论身处何方,祖国母亲永远是我最深的眷恋。”

编辑丨孙梦

猜你喜欢
神舟航天员航天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军事文摘(2023年4期)2023-03-22 08:44:26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军事文摘(2022年18期)2022-10-14 01:32:56
航天的神舟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军事文摘(2022年8期)2022-05-25 13:29:16
我的航天梦
儿童时代(2022年4期)2022-04-19 11:14:10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航天梦,我的梦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2:56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军事文摘(2019年18期)2019-09-25 08:08:58
逐梦航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