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在广东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较多区域已经出现了淘宝村、淘宝镇等典型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地,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探究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现状、问题,并就如何实现广东省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集聚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电商;产业集聚;淘宝村;淘宝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广东农村地区各类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各类新型数字技术在农村广泛推广与使用,广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特色优势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基金项目:该文为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类项目(人文社科)《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农村电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WTSCX2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淘宝村、淘宝镇的界定
2009年阿里研究院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认证了3个淘宝村,2014年首次认证了第一批淘宝镇。
“淘宝村”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三个条件都需满足):一是经营场所在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元;二是销售规模方面要求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三是本村活跃网店数量达到100家,或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
“淘宝镇”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1) 一个乡镇或街道的淘宝村大于或等于3个;(2) 一个乡镇一年电商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活跃网店超过300个,不局限于是否有淘宝村。
从淘宝村、淘宝镇的认定标准可以看出,淘宝村、淘宝镇的认证标准以客观数据为准,尤其是交易规模有严格标准,再加之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淘系仍是企业或个人开展电子商务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淘宝村、淘宝镇相关数据可以观测一个区域内电子商务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可以作为观测当地电子商务聚集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广东省农村电商产业集聚现状
1.以淘宝村、淘宝镇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聚集地位居全国前列
根据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研究结果,截至2022年年底,广东省共有淘宝村1466个,总数位居全国第二;广东省共有淘宝镇283个,总数位居全国第四。
2.淘宝村、淘宝镇数量迅速增加
2013年,广东省首次出现了2个淘宝村,分别是广州番禺区里仁洞村和揭阳军埔村,在10年时间里淘宝村规模迅速增加至1466个;2014年阿里研究院公布的首批淘宝镇,广东省有4个,到2022年年底广东省已有淘宝镇283个。
3.淘宝村、淘宝镇数量地区分布差异
广东省电子商务聚集地区差异较大,表现为珠三角和粤东多,粤西、粤北相对较少的特征,以2022年数据为例,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不含深圳),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位居前八的分别是广州、东莞、揭阳、潮州、佛山、汕头、中山、惠州,云浮、河源、清远三市淘宝村数量为0。
4.淘宝村、淘宝镇与各地优势产业契合
广东省地域广阔,区域差异大,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在自然禀赋、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使广东省各地区的淘宝村、淘宝镇有着各自的独特发展逻辑。例如,中山市下辖18个镇、东莞市下辖29个镇,依托当地的灯具、服装、家具等特色优势产业全部入选淘宝镇;粤东的普宁市依托当地的纺织服装产业共有104个村20个镇入选2022年淘宝村和淘宝镇;粤西的阳江市依托当地的五金刀剪产业共有5个村6个镇入选2022年淘宝村和淘宝镇;粤东的潮州市黄冈镇依托水族机电产业入选淘宝镇,这表明广东各地电子商务发展与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淘宝村、淘宝镇的形成与各地优势产业高度契合。
三、广东省农村电商产业集聚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广东省淘宝村、淘宝镇的分析,广东省农村电商产业集聚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农产品电商聚集区不大不强等问题。
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淘宝村、淘宝镇主要分布在广州、东莞、中山、惠州、江门、揭阳、汕头、潮州等地,广东省各区域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不平衡,呈现“珠三角区域强于其他区域、沿海强于内陆、粤东强于粤西”的特征。
尽管广东省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众多产业聚集区,如徐闻县的菠萝、茂名的荔枝、茂名的三华李、梅州的柚子等,但这些地方均未出现淘宝村、淘宝镇。通过对广东省淘宝村、淘宝镇进行分析可知,广东省各地淘宝村、淘宝镇仍然以工业品电商聚集区为主,这说明广东省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依托各地传统优势工业,仅有潮州市凤凰镇等地是比较典型的依托特色农产品上榜的淘宝镇、淘宝村,这反映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存在着季节性、非标准化、产业规模等问题局限,导致农产品电商交易的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
四、广东省农村电商产业集聚的发展建议
1.加大力度促进各区域电子商务协调发展
鉴于广东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相较于珠三角地区在电子商务领域相对滞后,加大力度促进这些区域的电子商务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全省农村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大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电商政策扶持与资金倾斜
设立专项基金:建议广东省政府可设立“粤东、西、北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这些地区的电商孵化园建设、电商平台运营补贴、电商人才引进及培训等投入。
税收优惠与减免:针对在粤东、西、北农村地区注册的电商企业,实施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如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减轻企业负担。
金融支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当地农村电商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电商贷、供应链金融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2) 加大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光纤网络、5G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和速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鉴于农产品是这些地区电商的重要商品,应优先发展冷链物流,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和配送中心,减少损耗,提升品质;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优化物流路径,提升物流效率,构建覆盖粤东、西、北地区的智慧物流网络。
(3) 技术培训与指导
根据粤东、西、北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的实际需求,制订个性化的电商培训计划,涵盖电商运营、网络营销、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鼓励省内高校与粤东、西、北地区农村电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当地培养农村电商人才;组织电商成功案例分享会,邀请珠三角地区或全国的优秀电商企业到粤东、西、北农村地区交流经验,激发农民创业热情。
(4) 市场对接与资源引入
推动粤东、西、北地区特色农产品入驻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拓宽销售渠道;支持有条件的电商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平台,将当地优质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农村电商品牌的宣传力度,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方式,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村电商品牌;加强粤东、西、北地区之间的农村电商合作以及与珠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信息、市场的共享与互补。
2.根据各地优势打造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成为推动广东省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建议从挖掘各地特色产品、统一品牌形象、强化品质控制、多渠道营销以及促进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五个方面打造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
(1) 挖掘各地特色产品
广东省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孕育了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需深入调研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种植历史等因素,挖掘具有独特风味和品质优势的农产品。例如,粤北的优质稻米、粤东的乌龙茶、粤西的热带水果等,都是极具潜力的特色产品。通过科学规划和引导,将这些特色农产品纳入电商公共品牌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2) 统一品牌形象
为了提升广东省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要设计一套具有广东特色且易于识别的品牌形象系统,包括统一的品牌名称、LOGO、VI系统以及包装设计等。品牌形象应体现广东农村的生态、健康、绿色等核心价值,同时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使消费者在看到品牌时就能联想到广东的优质农产品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此外,还需加强品牌形象的宣传和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3) 强化品质控制
品质是品牌立足之本。为了确保广东省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的品质稳定可靠,必须建立严格的品质控制体系,包括制定并执行科学的生产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农产品从种植、采摘、加工到包装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对产品进行定期抽检和第三方认证,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消费者需求。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可追溯,提升产品透明度和安全性。
(4) 多渠道营销
在营销方面,应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平台,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覆盖面。一方面,积极入驻主流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开设官方旗舰店或专营店,利用平台的流量优势和用户基础,提升品牌曝光度和销售额。另一方面,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内容营销和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图文等形式展示产品特点和优势,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此外,还可以考虑开设线下体验店或参加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增加消费者的亲身体验和互动机会,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忠诚度。
(5) 促进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
广东省内各地区之间在农产品资源和市场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了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资源,实现共赢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一方面,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联合营销、品牌共建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和合作开发新项目新产品等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营造良好的农村电商生态
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电商生态,广东省需从培育龙头企业、扶持电商服务企业、加强人才培育以及推动电商与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综合施策。
(1) 培育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
龙头企业在农村电商生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不仅具备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还能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广东省应加大对农村电商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补、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其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品牌建设、供应链整合等方式,引领中小电商企业共同成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 扶持电商服务企业,完善生态链条
电商服务企业在农村电商生态中扮演着“润滑剂”的角色,它们为电商主体提供包括物流、仓储、支付、营销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为了完善农村电商生态链条,广东省应加大对电商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具体而言,可以支持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物流园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同时,引导电商服务企业开发适应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农村电商资金短缺的问题。
(3) 加强人才培育,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广东省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职业学校的合作,开设农村电商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技能大赛等形式,提升现有电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此外,还应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电商人才返乡创业,为农村电商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4) 推动电商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电商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农村电商生态持续发展的关键。广东省应充分利用自身产业优势,推动电商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深度融合。具体而言,可以鼓励电商企业深入农产品产地,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同时,支持制造业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此外,还可以推动电商与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丰富农村电商生态的内涵和外延。
综上所述,针对广东省农村电商产业集聚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农产品电商聚集区不大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农产品电商品牌、营造良好的农村电商生态等方面着手,发展壮大农村电商产业,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集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姜雅静.农村电子商务地域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4(6):81-83.
[2]赵永昌,丁志伟,何志远,等.传统农区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阶段特征、时空演化及驱动力因素——以中牟县大蒜产业集群为例[J].现代农业研究,2024(5):1-11.
[4]刘秀玲,甘子颖.数字经济下“直播+”线上线下融合全渠道模式对企业商业生态圈的影响[J].时代经贸,2023(2): 111-114.
[5]陈卿,吴功兴.农村电商集聚对农民消费增长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2(12):134-137.
[6]邢斐,陈诗英,蔡嘉瑶.企业集团、产业生命周期与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22(6):174-192.
[7]周新德.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J].经济地理,2009(7):1134-1138.
作者简介:陈德宝(1982.02— ),湖北宜昌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