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音
内容摘要: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重点选取了具有典型性及代表性的“淘宝村”——广西校椅镇的六凤村及城厢镇的五海村作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及查阅理论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两村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归纳。同时,充分探究当前“淘宝村”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户 电子商务 “淘宝村”
引言
当前对“淘宝村”的界定多指村中拥有成规模的网店个数不低于全村总户数的1/10,且该村在网络平台上的商品成交额不低于1000万的村子。自2009年至今,我国“淘宝村”发展稳步提高,由最初的萌芽阶段逐步过渡到当前大规模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到2014年短短的一年时间,我国“淘宝村”的数量由22个急剧增加到211个,甚至还出现了19个同时拥有不少于3个“淘宝村”的“淘宝镇”,可见“淘宝村”在2014年进入了活跃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技术的广泛应用,后者的发展更是促进“淘宝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计算机互联网时代下一种全新的农村发展模式,“淘宝村”的出现改变了农民长期以来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其之前的劳作方式及生活状态,农民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积极融入开网店的潮流中,便可将自身的资源及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获得少则数十万,多则数百万的年收入。同时,该产业的发展还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基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广西校椅镇的六凤村及城厢镇的五海村两个产业基础完全不同的村子,借助调研获取的一手数据及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分析,以求能够了解并掌握“淘宝村”的网络运营模式,同时,通过分析“淘宝村”的经营现状及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调查研究方法
作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商务在近年来已经悄然步入并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作为广西著名的 “淘宝村”,广西校椅镇的六凤村及城厢镇的五海村的产业发展极富特色。笔者在调研过程中首先与村委会的相关人员进行接触,通过座谈访问的方式大概了解各村的产业发展概况,并由村委会干部带队下到各农户,尤其是从事电商行业的农户家中,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座谈访问的方式,深入了解各村电商发展的家庭状况、网店运营状况及存在的相关问题等。该项调查始于2015年7月,历时一个多月,前后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主要通过直接向农户发放问卷或进行座谈访问的方式填写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回收率达到了94%。
调研区网络销售发展情况
(一)南宁市横县校椅镇六凤村
该村坐落于横县县城的北郊,距县城约8公里,该村作为横县重要的“淘宝村”,现有村民约1000户,其中从事网上营销业务的家庭约占到全村总户数的1/5,全村直接或间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的人员总数高达2000人。村民告诉笔者,他们在互联网上进行茶叶销售的数量约占总销量的1/3,但是其利润率却是门店利润率的三倍以上。由于地域及时间的限制,门店销售很难像网络销售那样在短时间内迅速将产品推销出去。同时,网络营销需要投入的成本更少,这是在门店经营中所无法拥有的巨大优势。
同时,根据相关调查结果,笔者发现自2013年开始,该村相当一部分茶产品销售商开始陆续在淘宝、天猫甚至是微信、微博等多种互联网平台上宣传自己的茶叶产品。同时各商家纷纷加大了产品的投入力度,在茶叶的宣传官网及外包装上加入自己企业的官方微信或二维码,消费者只需要扫一扫便能快速进入商家服务平台,其在平台中便可方便地了解有关茶叶的科普知识、茶文化、茶叶的价格等全方位的信息。当前,随着市场营销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会上已逐渐形成了生产者与消费者在互联网进行交流及买卖的全新营销方式。
(二)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五海村
该村坐落于武鸣县县城的北郊,距县城约1公里,全村下辖18个组,2500多人。该村约有3618亩的耕地,其中果园、经济林、蔬菜种植及桑蚕养殖面积分别达到了5700亩、2000亩、1000亩及100亩,全村现有鱼塘约320亩,养鱼网箱150多个。同时,该村积极发展龙眼种植、商品牛及鸽子养殖等多项特色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据相关资料统计,五海村现有村民约640户,其中,从事网上营销业务的家庭约占了全村村民总数的1/3。与六凤村发展模式不同,五海村主要是在原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对农副产品原有的销售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此拓宽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增加销售收入。当地政府为了引导村民进行诚信经营,会定期对信誉良好、依法经营的商家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并颁布荣誉称号等。同时,还通过放松贷款限制等政策性措施来鼓励该行业的发展。
此外,当地“淘宝村”在产业选择上,也会将眼光聚集于本村传统的优势产业上。主要通过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签订产品订单等方式,使农户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市场行情来有针对性地种植农副产品,从而保障产品的销路,减少产品的囤积。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笔者对五海村近几年的产业发展成果有了深入了解,该村充分利用网络销售薄利多销的特点,通过过硬的产品品质及良好的市场信誉,逐步在网络销售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也因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淘宝村”实体经济运行模式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发现“淘宝村”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种“商家+互联网销售平台+生产作坊+现代化物流体系”的产业发展模式,其中,作为产业运营的主体,商家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客户的积极性,更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控制整个生产运营过程。而互联网销售平台则是发挥了商家与顾客之间沟通桥梁的作用,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存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买卖双方的信息对等。商家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时调整产品生产的规模及方向,从而有效缓解以往由于信息不畅而造成的产品过剩或短缺的问题;同时,借助互联网销售平台,买卖双方直接在网上沟通及买卖,可以减少若干中间环节,从而最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成本。
生产作坊是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重要基础,该环节下需要商家尽可能调动自己家庭内部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强调相互之间专业化的分工协作。通常情况下,商家依据自身的技术及资源优势选取合适的产业进行规模生产,同时针对自己家庭内部人员的现状及所掌握的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生产分工。通过对调研区域的调查发现,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体系,现有的商家多与物流或快递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能为当地农副产品方便、快捷地进入消费市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商家+互联网销售平台+生产作坊+现代化的物流体系”的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非常强的借鉴性。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国约有十多个省市拥有了不同种类的“淘宝村”,经营的范围涵盖了服装、家具用品、农副产品等若干个种类,“淘宝村”的发展逐步呈现出急剧扩张之势。
“淘宝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走访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当前“淘宝村”发展所面临的窘境,主要包括产业升级困难、资金缺失及监管失位等诸多问题。此外,在该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仍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所以,有必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人才缺乏
当前,在“淘宝村”中从事网店经营的商家的受教育水平偏低,其多是只具有初中学历,仅有不到1/3的商家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商家的网络经营及销售技能多是自学或是由周围人所传授,业务水平偏低。由于商家对电子商务知识及网上营销技巧的掌握水平直接关乎网店的销售额,所以部分商家会聘用知识素养高、互联网应用水平过硬的人来参与本店的运营及维护。然而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商家向笔者反映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迫切需要有关部门组织行业技能培训,以实现产业发展的专业化及标准化。
(二)场地的限制
众所周知,“淘宝村”内的很多产品的生产需要占用大面积的生产场地,商家自己的居住场所已远远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其中一些用地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地方,甚至不得不去邻村租借土地,这直接影响了商家生产规模的扩大,更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依靠行政的力量来保障商家的用地需求。
(三)同质化竞争严重
通过调查发现,约有一半的网店商家指出当前行业内存在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降低价格、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树立品牌、实现差别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入手予以解决。在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及竞争力的基础上,各商家应加强对品牌及诚信意识的重视力度,以求能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包括服务行业在内的配套产业发展薄弱
通过实地调研可以发现,当前“淘宝村”内依托网络营销模式而兴起的服务行业仅限于快递及物流服务业,而如餐饮、住宿、室内设计及装修、广告宣传及图片处理等相关服务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未形成产业规模。在进行产品宣传时,大多数商家仍沿用原有的模式,难以进行有效的创新。所以,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争取更多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淘宝村”的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中去。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调研走访广西两大典型的“淘宝村”——校椅镇的六凤村及城厢镇的五海村,并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理论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两地的农村经济经营模式进行总结分析,以此找到一条“商家+互联网销售平台+生产作坊+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全新产业发展道路。可以预见,互联网营销平台在广大农村尤其是配套设施较好、商业氛围较重的地区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增长模式,“淘宝村”的出现将有力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自主创业及产业创新的氛围。此外,“淘宝村”内的各商家应该在继续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对品牌及诚信意识的重视力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职能,采取相关措施,为当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及设施供给,以求进一步扩大从事网店经营的农民群体规模,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孟丘,黄小庆.基于合作社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4(26)
2.吴晓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0(3)
3.骆莹雁.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以沙集淘宝村为例 [J].中国商贸, 2014(2)
4.刘静,李佳乐,刘常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村经营新模式——基于江苏省“淘宝村”的案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0)
5.李育林,张玉强.我国地方政府在“淘宝村”发展中的职能定位探析——以广东省军埔村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