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曾说上海作家陈丹燕是“小资教母”,我觉得这贬低了她。《上海的金枝玉叶》写得既客观又有思想,文笔一流,使我备受鼓舞。戴西在高开低走的漫长一生中,至暗时刻呈现出闪闪发光的金子般质地,让我清晰地看到一种令人充满敬意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也许应了一句话:有人用童年治愈了一生。
戴西的纯粹与美好,让作家一再怀疑:“一个人的品质,是不是在童年生活中就确立了?而且,富裕明亮的生活,才是一个人纯净坚韧品质的最好营养,而不是苦难贫穷的生活。”“我总是想,一个人不能经历太多的艰难和苦楚,就像一张白纸不能老是画错了再擦干净。一张白纸永远擦不干净,就像一个人会在共患难中得到怨怼的心。”所以,听完戴西的坎坷一生后,作家默默修正了对自己的脆弱和对人品质的悲观偏见,因为戴西始终纯净如少女般的精神照亮了她。
戴西从能够同时住下37户人家的豪宅,搬到几平方米的阁楼亭子间;从出行有保镖仆人前呼后拥,到每个月只领6元钱,吃8分钱一碗阳春面的生活水平……她始终能把生活安顿得井井有条。一位贵族名媛沦落到被安排挖塘泥、掏粪池、清洗马桶,被生活毒打过的她,没有心怀怨恨,依然保持着美丽、优雅、自尊、乐观,对人和善,心怀慈悲,保持着对生活的高度热情。由奢入俭难,由高处跌落谷底爬起来更难,戴西能够转换自如,源于她对世界的热爱。
戴西喜欢波丽安娜,并把波丽安娜的童话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而在孩子们眼里,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变故,妈妈都像波丽安娜一样乐观坚强。衔着金汤匙出生的戴西,毕业于燕京大学,1934年嫁给了风流倜傥的吴先生,对方是那种心思单纯又花心的公子。她对自己的婚姻描述不多,也许并不是很幸福吧。比如她在医院生孩子难产,而丈夫依然在外花天酒地不见踪影。对一个人失望后,就不再有太高期待,所以,她可以从容地把丈夫从别的女人那里领回家,也可以在生活突遭变故,在恶劣的环境中,用铝锅和煤球炉为孩子们蒸出卢森堡风味的蛋糕。丈夫在狱中去世后,她能独自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很喜欢作家在书中的一个比喻,说戴西在39岁以后,生活充满了惊涛骇浪,步步惊心,就像一粒坚果被狠狠砸开,她的心灵和精神散发出被寻常生活紧紧包裹的无法散发的芬芳。回首往昔,戴西一点也不后悔没有和别的家人一样出国定居。她说:“我在这样的生活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要是生活一直像我小时候一样,我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心有多大,能应付多少事,现在我有非常丰富的一生,那是大多数人没有的。”"经历太多磨难后,依然能对命运充满感恩之心,世界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笑纳命运带来的种种苦难,多数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沮丧、颓废、逃避、躺平,只有少数人能勇敢地闯过去,可余生又在愤怒和怨恨中度过。
而戴西却从容而安然地接受了这一切:“生活要给我什么,我就收下他们。”谁也说不清这是与生俱来的品质,还是后天习得。我相信谁都不喜欢苦难,戴西也一样,但苦难使她变得更加强大美好。如一枚胡桃,被强力敲开时的惨烈,和敲开后散发出果仁的芬芳,惊艳无比。
一本传记能带给人精神上的提升和阅读的快感,就是开卷有益的好书。
编辑 马哲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