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得主是,中国队选手熊首钰!”
金秋十月,法国里昂,22岁的熊首钰身披国旗,高举奖牌,他仰头大喊了两声。这两声,喊出了他5年冲赛以来的艰辛和不易,也喊出一个倔强青年的人生起起伏伏——
叛逆:学霸画风突变
熊首钰昂首阔步地跨进家门,迎头是爸爸抡过来的一根钢管。要不是他跑得快,恐怕会被打得不轻。爸爸边打边骂:“让你闹事,以后你就别出门了!”饶是他躲得迅速,脚上还是挨了两下。就连一向护着他的妈妈,也拉着他扇他巴掌。
而一年多以前,熊首钰还是“别人家的孩子”……
2002年,熊首钰出生于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爸爸熊晓明和妈妈王静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供熊首钰和弟弟上学。
小时候的熊首钰常常帮爸爸抠粘在衣服上的水泥点子,爸爸则摸着他的头说:“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去城市里坐办公室,再不要干这又脏又累又挣不到钱的活儿了。”
熊首钰谨记在心,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前三名。爸爸很欣慰,儿子如此优秀,以后一定是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想想就觉得日子有奔头。
然而上了初中,熊首钰却画风突变。
他发现,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按照爸爸妈妈设定的路走,他们可以是张扬的、放肆的。有的同学打起架来居然那么酷帅,被老师训、被家长骂,狂妄不羁的样子是那么潇洒。
“眼界开阔”后的熊首钰开始放飞自我。他叼着烟卷在学校里招摇过市,他“侠肝义胆”,遇到“不平事”便出手相助,很快收获了一众跟班,在班级里成了呼风唤雨般的存在。
接到老师的电话,爸爸不相信,品学兼优的儿子怎么会忽然就变成“小混混”?可是儿子回家一身的烟味,晚上再也不写作业,一问话就顶撞,他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
爸爸高高举起手来,忍了又忍后放了下来。他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儿子度过叛逆期。可是,好好学习考大学之类的话早让熊首钰的耳朵磨出了茧,他挑衅地看着爸爸,浑身散发着两个字——不服!父子之间从曾经的亲密无间,逐渐变得形同路人,再不能好好沟通。
王静去找老师沟通,熊首钰知道后很生气,对妈妈说:“不要再管我,你们管得太多了!”
直到那天,熊首钰和同学发生了肢体冲突,同学被送进医院。熊晓明和王静急匆匆从工地赶到医院,好说歹说给人家赔不是,交医药费,又到学校接受老师“教育”。班主任唏嘘:“这个孩子要是再这样下去,这辈子就毁了!”
熊晓明心里有熊熊烈火在燃烧。晚上,熊首钰一回家,他就和王静开始了混合双打。
熊首钰知道自己闯了祸,其实心里挺害怕的。但当爸爸的钢管毫不留情地抡过来,伴随着巨大的疼痛,他眼里蓄满泪水,倔强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有本事打死我!”
熊晓明眼里的愤怒逐渐变成了挫败,然后变成失望,手里的钢管掉在地上。王静看了儿子一眼,眼泪流了下来,她推着熊晓明进屋。熊晓明停在门口,他没有回头,像是问儿子又像问自己:“将来,怎么办?”
刚刚得到了精神上的胜利,被爸爸这么一问,熊首钰愣住了。爸爸好像抹了一把眼泪,妈妈也不住擦眼睛。两个人的疲惫,比加班到深夜回家的身影更显沧桑。他一瘸一拐地回到自己屋里,蒙上被子。
熊首钰第一次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学习成绩早已一塌糊涂,老师和同学对自己唯恐避之不及。他发现,引以为傲的张扬青春居然是一团糟。不经意间,泪水滑落腮边。
忽然,轻微的脚步声走过来,他忙闭上眼睛装睡。
门开了,爸爸妈妈走进来。妈妈轻轻喊了声:“小钰——”爸爸制止妈妈:“让他睡吧。”被子被轻轻掀开,爸爸在检查他的脚。一阵清凉,爸爸用碘伏擦拭着熊首钰肿胀的脚。脚上一热,是爸爸的眼泪滴下来。妈妈哽咽了:“我相信小钰不是坏孩子,他只是叛逆期……”
爸爸妈妈关上门走后,熊首钰睁着眼睛一直到天亮。
迷茫:未来路在何方
很快,学校说要通报处分熊首钰。自尊心极强的他面子挂不住,坚决要辍学打工。
“怎么办?这么小不上学怎么行?”王静很焦急。熊晓明却说:“让他在外面碰碰壁也好,体会一下打工生活。”
这次的“犟”,给熊首钰扎实地上了一课。发宣传单,当服务员、售货员,送外卖……离开家,熊首钰才发现,没有人像爸爸妈妈一样包容他。累了一天的他蜷缩在网吧的沙发上,感觉自己活得那么憋屈,终于扛不住,回家了。
爸爸问熊首钰:“要不要回去上学?”他心里一动,随后就摇摇头:“还上什么学?我的成绩,哪个高中会要?”他偷偷看看爸爸,他很怕爸爸眼神里的失望。但爸爸很平和,他说:“正好温州那边有个工程我和你妈妈要过去,你要是不怕累,一块儿过去吧。”
熊首钰第一次看到爸爸妈妈的工作环境。那是一个市政工程,修复下水道。爸爸掀开井盖直接跳了下去,一股巨大的臭味扑鼻而来,熊首钰干呕了几下,差点吐了。妈妈下去给爸爸打下手,让他在上面递工具和水泥浆。
温州的三伏天,骄阳似火,熊首钰在太阳下暴晒了一天,裸露在外的皮肤晒伤了。晚上回到住处,爸爸妈妈脱去恶臭的工作服,唤儿子过来喝杯啤酒解热。熊首钰疲累得倒头就睡。
第二天,熊首钰手上磨出了水泡,脸、胳膊和脖子都晒脱皮了。妈妈心疼他,说什么也不让他再去工地。那天晚上,爸爸从工地回来,给儿子也倒上一杯酒,父子对酌。“阿钰,今天晚上,我们作为朋友,心平气和地谈谈心。”夜晚是感性的,父亲的平视让熊首钰感动,第一次,他向爸爸敞开心扉。
熊首钰说,他被爸爸的期望裹得紧紧的,他想人生由自己做主,但没料到最后竟回不到正确轨道上了。在社会上闯荡一圈后,他终于明白爸爸的苦心。说完,他端起酒杯和爸爸碰了一下,仰头喝下。
熊晓明也很感慨。之前,他帮儿子规划了“美好人生”,还左右堵截,不让儿子偏航。但这份执着的父爱竟会成为负担,让儿子揭竿而起。现在,他想通了,只要儿子开心快乐,其他都不重要。
父子俩端起酒杯碰在一起,“叮——”随着细微的撞击声,父子之间那层隔阂化成碎片消散。
在中考前一个学期,熊首钰重返学校。2019年3月,他考进重庆建筑技师学院,学习施工技术。爸爸很高兴,就算儿子不能当都市白领,以后去建筑工地当一名施工员也不错,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站在另一个起点重新开始,熊首钰再次展现出自己活泼好动和强大的号召力。班主任王传才老师慧眼识珠,推荐熊首钰当了班长。
王老师另一个身份是学院里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的教练,是拿过国家级比赛冠军的。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是指通过涂料、装饰材料等,特别是抹灰技术的运用,对房屋建筑进行修建、改善和整修的竞赛项目。
2019年暑假,熊首钰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去项目实训场参观。王老师问他,有没有兴趣参加这个项目,将来参加比赛?他问:“参加这个项目对我有什么好处?”“最起码管吃管住,等你比赛拿到名次,将来可以参加省队、国家队,成为工程师,不比施工员强?”
熊首钰有点动心了。他很喜欢这个项目,独立思考、用心用脑用手,如果真像老师说的拿到奖项,或许未来能有更广阔的前途。但参加这个项目,施工专业就要放弃,又和爸爸的期望背道而驰。
经过深思熟虑,熊首钰选择了参加项目集训。他悄悄地进行,不敢惊动父母,他决定先试一个暑假,行就干,不行再撤。
2019年9月,熊首钰正式通过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竞赛班考核。
登顶:抹灰“抹出”高光
进入实战训练,熊首钰才发现这个项目的高难度——抹灰要精确到毫米。每天他端着建筑材料练到手臂肿胀,然而还是达不到要求,有了深深的挫败感。
放弃?熊首钰回想起打工的日子,又硬着头皮回去继续练。他认为,抹灰就是熟能生巧的,更多的是手感。他“犟”上了,一直练一直练,最狠的一次,练到凌晨2点。
2019年10月,熊首钰代表学校参加第六届巴渝工匠杯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比赛,一举夺得第二名。
他兴冲冲地给爸爸打电话,说自己拿了亚军。爸爸纳闷地问:“什么第二名?你没在学校上课?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是啥?”熊首钰解释不清楚,爸爸的语气越来越冲、越来越失望,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儿子又不好好学习,弄出个什么抹灰来糊弄自己。一个坚决反对,一个执着坚持,父子俩不欢而散。
俩人都去找王老师“告状”!
王老师对委屈巴巴的熊首钰说:“你只要想学,我来说服你爸爸。”他给熊晓明打电话解释,与当施工员相比,这个“抹墙”技术更高精尖,属于建筑行业的“高科技”……老师一顿科普后,熊晓明松了口气,说只要儿子走的是正路,他都能理解并支持。他对熊首钰说:“既然选择了‘抹墙’,就踏踏实实学,再不要轻言放弃!”
2020年,熊首钰信心满满地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市选拔赛,誓要拿下世界技能大赛资格。然而事与愿违,最终他只得了第四名,和“世赛”擦肩而过。巨大的失落让熊首钰失去了斗志,他给王老师说自己要回去上课,继续施工专业。
坐在教室里,熊首钰的心却一直在训练场,他不甘心。纠结矛盾的他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听出他有心事,当天就让爸爸去学校。看到爸爸那一刻,熊首钰很迷茫:“爸,我该怎么办?”爸爸拍着儿子的肩膀说:“一点困难就退缩,这不像你。轻易放弃,什么都做不成!”
熊首钰点点头,对,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他就是这么“犟”!他找到王老师说:“教练,我想归队!”“欢迎归队,准备下一届比赛!”
“如果你觉得付出和收获不对等,那就是付出得还不够多。”再次回到训练场,熊首钰开启了两点一线的生活。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都坚持每天至少9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他像一个机器一样重复着挥铲动作,形成肌肉记忆,让误差一点点消失。
每次爸爸和他打电话,全然没有以前的老生常谈,满满都是鼓励。
2023年9月,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这也是世界技能大赛之前的全国选拔赛。熊首钰势在必得。
当天,比赛出现了一些状况。但长期积累的“硬功夫”拿捏了“意料之外”,熊首钰以出色表现获得了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的金牌,并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到上海进行封闭式训练,备战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
备赛期间,为了拉好一根线条,他练习到凌晨2点钟;为了砌出平整到完美的墙体,他练到右手比左手更粗壮;为了熟悉比赛规则,他用满满4页纸记录世赛注意事项,对大赛要求的近150种设施、20种材料谙熟于心;每天,他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沉浸于图纸分析、轻钢龙骨搭建结构、抹灰涂饰……
那段时间,爸爸不敢轻易打扰他。
2024年9月,熊首钰飞往法国里昂参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共4天赛程、6个模块,要求选手做到接近0毫米误差。
这次比赛,也是意外不断。先是比赛用的材料板比国内的材料板重了三十多斤,这意味着,此前通过五年锻炼出来的“手感”,可能不再准确。
熊首钰没有慌乱。凭着“点滴之功”,他仔细操作,厚度近12毫米的木板,被他几刀切至不到1毫米,能像纸一样折叠起来。
创意版块项目中,熊首钰带来具有川渝特色的熊猫创意。原本每个动作都练习多次形成肌肉记忆,却因为硅胶模具长时间未使用,让熊猫的耳朵塌下去粘住了,导致石膏没有灌满。
看着少了一半的熊猫耳朵,熊首钰依然镇定,抓紧时间单独翻出一只耳朵,一比一粘贴上去,最终呈现出令人惊艳的熊猫作品。
比赛结束,选手们紧张地盯着大屏幕看打分。开始时,熊首钰的名字比较靠后,他有些沮丧。但很快,他的名字快速地往上移动着,他紧张得手心浸满汗水。屏幕静止那一刻,“熊首钰”滚动到最上面。他跳了起来,第一名!
熊首钰把金奖奖杯拍了照片发给爸爸:“爸,妈,我拿了世界冠军!”
爸爸打来电话说:“这个成绩是你自己努力得来的,你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接下来,还要把未来的路走好。”
熊首钰笑了——还有什么比让爸爸肯定更高兴的事呢?
编辑/李雪莲
382321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