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必须牢牢抓住“稳字为先、进字为要、干字当头”三个关键。
稳字为先 充分挖掘我国经济独特优势
稳中求进,稳是基础。只有首先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才能实现保持就业总体稳定和社会和谐稳定,稳定社会预期,从而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确保中国经济巨轮始终行稳致远。要充分挖掘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独特优势,把握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的有利契机,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楼市股市既事关百姓的家底子钱袋子,也关乎企业发展融资成本和社会投资信心,更关系守住不能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安全底线。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用好一揽子稳定和刺激政策,确保百姓的家底子钱袋子不被进一步侵蚀,进而为提振消费奠定基础。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坚持统筹兼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拓展居民增收渠道,推出标志性的重大改革措施,增强全社会对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2024年1―11月,我国外贸总额达39.79万亿元人民币,净出口拉动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1个百分点。外资在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引导全球资本流动预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逆风加剧,地缘政治风险持续上升,全球治理挑战增多等不利影响,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巩固拓展全球贸易投资伙伴关系,积极参与高水平经贸规则谈判,为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外资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稳定预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招。稳定预期就是要为消费者、投资者等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清晰、值得信赖的发展前景指引,增强对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信心。要把会议释放出来的大量政策利好,如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自2010年提出以来并首次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有效惠及到广大市场主体,释放其有效投资、有效消费的潜力,提升市场信心。要把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落到实处,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定心丸。
进字为要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进促稳,“进”既是促“稳”的手段,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把握好进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是关键。
在提振消费上要“进”。经济增长离不开需求拉动。培育扩大内需既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既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战略主动的长久之策。从短期看,面对外部贸易摩擦和内部供强需弱,提振终端消费需求成为当下畅通经济循环、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一招。从中长期看,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要求投资进行结构性调整,有增有减,消费将成为长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内生动力。要直面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要把握宏观政策的着力点,从偏向投资转向更加重视消费的鲜明政策导向,在想方设法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降低居民刚性支出负担的基础上,推动居民消费有效增长。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要“进”。经济增长有赖于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往往能够带动新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会议就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安排,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从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到“人工智能+”行动,意味着顶层设计进一步引导技术与经济深度融合,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渗透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落实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让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在应用中快速迭代升级,完成实验室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巨大跨越。要支持地方政府和央企等开放科技应用场景,加快场景驱动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营造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社会氛围。
在改革开放上要“进”。经济增长同样离不开高质量的制度供给。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会议强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展现出深化开放、扩大开放的力度和广度,为全球经济动荡中的中国经济注入稳定因素。
在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上要“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区域战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形成战略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要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形成各尽所能、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要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从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形成强大的创新策源地和经济增长极。
干字当头 确保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三分部署、七分落实。要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干字当头、众志成城,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在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和行动力对经济工作具有决定性作用。会议明确指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既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又正视困难、保持清醒。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坚持形成正向激励导向。实干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如何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正向激励是关键。会议将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作为工作要求,目的就是通过正向激励措施和手段激发各类主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市场主体、地方政府、干部队伍到社会各界,全方位激发积极因素,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未来的经济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正向激励机制,确保各项激励措施精准到位、落到实处,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系统思维。经济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秉持系统思路,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在制定经济政策与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注重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加强政策协同配合,避免政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形成政策合力。要强化系统思维,注重各类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放大政策效应,进一步增强政策合力,最大程度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能,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作者: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