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水利工程专业群《工程测量》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5-01-09 00:00:00唐桂彬周波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工程测量课程思政

[摘 "要]分析当前水利工程专业群《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法治意识”的《工程测量》课程思政育人主线,探讨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的成效性,理清《工程测量》课程思政设计思路,从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及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为推动专业群内相关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程测量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水利工程专业群

基金项目:2021年度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水利工程高水平专业群《工程测量》共享课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与实践”(21GY006);陕西省职业教育《测绘基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工程测量基础》课程陕西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校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4029);教育部第三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23122829468、2023122821014);2021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项目(ZK21-36)。

中图分类号:G712

引 "言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专业课程中去,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等产生影响,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专业群属于“双高”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之一。《工程测量》课程属于专业群共享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解决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专业课程特点,重构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所属行业的思政元素,确立课程思政主线,搭建思政育人资源及环境,改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政与课程教学融入不够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固定,交集较少,导致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缺乏衔接,对协同育人功能的发挥不足,思政与课程教学仍存在“两张皮”现象,不能适用当前“大思政”格局要求。

2.思政元素碎片化严重

专业课教师因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建设培训,导致找不到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教学过程仍坚持原有的教学方法,不重视思政元素的挖掘,且思政元素以“碎片”为主,体系化、整体性较差。

3.师生对思政理念的认识不够

水利工程专业群中,工程测量实操性较强、技能性要求高,导致师生在潜意识中认为学好测量技能才是重点,忽视了课程思政的融入。另外,对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工程测量》课程,缺乏完整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导致学生不够重视。

《工程测量》课程思政设计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需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价值观念,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并巧妙融入课程教学。因此,课程思政的设计不仅是在原有教学内容中简单加入思政元素,而是要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相应调整,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另外,在教学内容上,应对接行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更新教学内容,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确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按照水利工程专业群建设要求,课程教学团队结合企业岗位调研,对接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专业标准,修订完善《工程测量》课程标准,确立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并结合课程思政要求,确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主要包括:

(1)家国情怀价值引领。将家国情怀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工匠精神强技育能。渗透工匠精神和测绘精神于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及技术强国意识,树立为测绘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3)法治意识提素增质。结合工程安全意识教育和规范标准教育,增强法治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安全意识。

2.重构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职业能力要求,依据课程目标,对接水利工程测量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确定水利工程测量员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流程,确定七个典型工作模块及其对应的学习任务,并明确在专业群内各个专业对学习任务要求的不同。见图1所示。

3.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应牢固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注重挖掘和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确定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从“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法治意识”三个维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按照七个工作模块,序化思政点映射,探索《工程测量》课程思政举证式、类比式、联系发展式、启发式、反思式、实践式等六种融入模式(表1),构建课程思政融合点和预期效果(表2)。

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构建课程教学团队,营造课程思政育人环境,通过改革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对课程育人目标达成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进行监控和评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实施思路如图2所示。

1.《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群的共享课程,是后续专业群内众多核心课程的重要支撑,建立一支掌握工程测量专业知识技能、具备良好思政意识和能力,且能有效将专业知识讲授和思政元素融合的课程教学团队显得尤为重要。

(1)构建“三协同”培养机制

一是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结对协同。通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辅导培养,由思政课教师引领专业课教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素养。二是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对协同。通过对接专业所属的兼职教师,拓展工程测量的新技术、新手段,接触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为课程思政实施积累教学资源。三是不同课程教学团队的协同。加强与水利工程专业群内《工程测量》教学团队交流协作,收集水利工程行业思政资源,有利于更新行业课程思政资源。

(2)开展多方位培训

依托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加强课程思政素养培养。依托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群《测绘基础》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力量,利用专业教学内容相似、思政元素相近的便利条件,加强传帮带,促进《工程测量》教学团队课程思政能力培养,加强课程思政专题学习。通过与思政课教师结对、校企联合结对等方式,参加各类课程思政专题学习培养,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2.搭建立体化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及环境

除了教学团队培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等,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和良性的外部环境是课程思政实施并取得效果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打造课程教学资源,开展校内校外思政融入,搭建立体化的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及环境。

(1)线上线下结合

线上,依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工程测量技术3个国家教学资源库和水利工程省级教学资源库,遵循水利工程专业群《工程测量》课程思政育人主线,将思政元素融入在线课程、SPOC个性课程及虚拟仿真实训软件中,并将中国测绘科技馆、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成果和地图展览、院士风采等线上资源融入课堂。线下,结合梳理的思政元素,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测绘场景、职业素养”融入课堂,渗透进教学环节。

(2)校内校外结合

校内,结合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加强实训室内外文化建设,将榜样故事、操作规程、安全法规、测绘历史等融入实训室环境建设,让学生在实训环境中潜移默化接受熏陶;校外,依托陕西省测绘地理产业协会、陕西省测绘地理学会理事单位身份,积极对接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等,组织教师参观国测一大队精神展示室和珠峰测量展厅,培养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邀请大国工匠、技能大师等开展现场教育。

3.教学方式变革

针对水利工程专业群《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性强的特性,采用“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项目教学法、分组讨论、小组实训等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质量双提高。

(1)课前探学

课前教师通过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看微课、领任务,小组互动互助,探究学习,进行课前测试,教师课前辅导、答疑,并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调整教学安排。其中,思政育人以“感”“悟”为主。

(2)课中践学

课中,通过“案例引入、实训操作、归纳梳理、总结点评”四个阶段,将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政要素有机融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践翻转课堂,达成课程目标。

(3)课后拓学

线上发布讨论,学生小组查阅资料、讨论,形成学习报告,线上提交结果,教师点评,组织进行小组之间和组内互评。

4.教学评价改革

师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是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落脚点,要改进评价方式,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工程测量》课程思政评价针对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要实施不同的评价体系。

针对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评价主要采用督导考评和教师互评机制。督导考评主要侧重检查教学内容是否优化、教学资源是否完整、课程思政元素是否融入、融入方式是否恰当等;教师互评以教学团队开展,包括在教师间定期开展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会,围绕典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方式等进行交流探讨,达到共同提升。学生维度评价要体现显隐性指标互映,侧重过程评价,强化项目考核,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企业。评价内容涵盖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学习态度、创新思维等维度,评价指标主要围绕知识的掌握度、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度、成果展示验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

结 "语

本文从水利工程专业群《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确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法治意识”的《工程测量》课程思政育人主线,通过探索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搭建立体化思政育人资源及环境、改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探讨课程思政实施策略,达成思政育人效果。通过研究,可为专业群内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5-2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翟哲,杨浩,赵玉潮.基于OBE理念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云南化工,2023,50(6):208-210.

[3]郭晶晶,张胜巍,邬国栋,等.疫情背景下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化工,2023,51(8):218-220.

[4]谭金石,杨忞婧,高照忠.高职院校测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4):97-101.

[5]盛美娟.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探索[J].对外经贸,2022(9):91-93.

[6]刘伟.对分课堂模式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1(6):72-74+97.

[7]熊亮华.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预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3):99-106.

[8]吴香林,罗环敏,谭蓉.融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课程思政建设[J].计算机教育,2023(7):68-72.

[9]郎亮,刘九菊,王时原.建筑学专业建筑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当代建筑,2021(11):66-68.

(唐桂彬、周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工程测量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青年与社会(2019年7期)2019-04-05 14:19:54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研究
刍议工程测绘工作的技术应用
GPS技术在工程测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