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高效开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更好地备战高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主要就高考备考作文教学热点素材积累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将探索实践中的实施策略予以总结分享。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高考作文" 热点素材" 备考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提出以下要求: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关注、参与当代文化;教师应积极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创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课程体系,跨文化、跨媒介开展语文实践,开拓自身视野和学生视野。通过对2017年至2024年63套高考试卷作文分析研究,为更好地践行核心素养要求,发挥高中语文教学育人功能,本文就高考作文教学中热点素材的积累的必要性及策略予以探究和实践。
一、热点素材积累的必要性
(一)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使然
1.自2017年新课标颁布以来,经过对2017年至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的分析研究,近年来高考作文题普遍呈现出“立足时代,映射热点”的特征。
2017年-2024年高考能查找到的63套试卷中,共有32套试卷的作文材料立足时代特征,从不同角度、领域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团结奋进、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入命题,约占全部试题51%。
试题鲜明地体现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明确传达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考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新时代建设伟业,在接力奋斗中追梦、圆梦。
2.热点使用情况分类。
(1)标题材料直指热点,引出话题。2017年-2024年8年共有19套,占比约30%。具体如下: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的“恢复高考40周年”;
2018年全国卷Ⅰ的“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
2018年全国卷Ⅲ“时代标语”;
2018年天津卷“大国重器”;
2018年北京卷的“新时代新青年”“绿水青山图”;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的“五·四青年当事人”;
2019年北京卷作文(2)题的“2019的色彩”;
2020年天津卷的“中国面孔”;
2020年北京卷(1)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2020年全国卷Ⅱ材料第二、三段直接选取抗击疫情;
2021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材料开篇就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
2022年全国乙卷的“跨越,再跨越”,用表格将2008年、2022年两次举办奥运会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五个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展现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
2022年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材料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为背景限定了情境;
2023年全国乙卷直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文明多样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讲话内容;
2024年新课标Ⅰ卷“人工智能的影响”,材料中第一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2024年新课标Ⅱ卷“抵达未知之境”,材料直指中国航天的发展。
(2)材料隐晦含蓄,话题立意映射热点。2017年-2024年63套中共有13套,占比约21%。具体如下:
2017年全国卷Ⅱ中的“中华名句与文化”,选取来自《周易》、杜甫、李清照、魏源、鲁迅、毛泽东的六句名句,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正视问题、善于学习等优秀精神展现出来,映射“文化自信”热点;
2019年全国卷Ⅰ的“热爱劳动”映射“五育并举”教育热点;
2019年北京卷(1)“文明的韧性”映射“文化自信”热点;
2019年天津卷“爱国情怀”映射“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建国70周年”“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热点;
2019年江苏卷“物各有性,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映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热点;
2021年新高考Ⅰ卷“强弱之变”映射“五育并举”热点;
2021年全国乙卷“对理想的追求”映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新时代人才发展要求”热点;
2021年天津卷“日历上的纪念日”映射“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热点;
2021年北京卷(1)题“论生逢其时”映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热点。
2022年天津卷“烟火气”映射“创和谐社会,建美丽中国”热点;
2023年新课标Ⅰ卷映射“讲好中国故事”热点;
2023年天津卷“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映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热点;
2024年天津卷“被定义与自定义”映射“国家形象塑造”热点。
(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
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第二个特征“丰富”的要求里有“材料丰富”“论据充足”的表述,而第四个特征“有创意”的要求里更是有“材料新鲜”的表述,由此可以看出,热点素材的积累对高考作文提分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热点素材积累实施策略探究
(一)热点素材分类
1.时局外交。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如奥运会、国际会议、国际局势、外交关系等。
2.国计民生。涉及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如国家政策的出台、重大工程的启动建成、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等。
3.社会事件。社会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社会问题等。
4.科技发现。最新科技成果、技术创新、科学发现,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的突破。
5.健康运动。关注公众健康,疾病防治、健康习惯、心理健康、饮食起居、正确运动、合理锻炼等具有实用性的、有价值的信息。
6.影视文化。引发高讨论度的电影、电视、节目、游戏反映出的社会现状、文化观点。
(二)备考策略及具体实践
1.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养成关注时代的习惯,保有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利用好多媒体及网络,每周准备好一个一周内热点及时带领学生观看并分析;上课过程中引入与课程相关的热点事件或话题引导学生关注思考;考试或练习中出现的热点事件及时带领学生了解并分析思考。
如:游戏《黑神话:悟空》发布后热度飙升,引发了国内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文旅发展、文化输出、工匠精神、合作竞争等不同角度、层面的思考与热议,及时有效积累可帮助学生及时恰当运用到相关话题的写作中。
2.榜样示范,筛选整合热点素材,丰富学生课外素材积累。
具体做法:先将优秀的栏目、纪录片的文案整理好,以每日笔记的形式让学生抄写在素材积累本上,再以视听方式呈现展示,以加深印象。
例如: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文本+颁奖晚会;纪录片《何以中国》解说词+纪录片观看。
3.实操演练,充分利用节假日,遇社会热点事件,及时布置素材积累作业。
如:2024年暑假布置在学生群的积累作业;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奥运人物评选推荐活动,请每位学生为本届奥运会中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员撰写推荐词和颁奖词,要求有真情实感,不抄袭套作,不少于500字。
三、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全红婵,一个从“跳格子”跃上“跳台”的冠军少女(2025届4班五组 方绍忪)
她,不仅仅是中国跳水队的佼佼者,更是一位从“跳格子”走向“跳台”的冠军少女。她踮起脚尖,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她修长的身体在体育馆的灯光照耀下,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那不到两秒的时间,已足以让她在空中展现出优美舞姿。每一个动作都如同精心编排的舞蹈,既展现了力量之美,又不失柔美与灵动。在空中翻腾、旋转的每一个瞬间,她仿佛与空气融为一体,成为了最耀眼的星辰。
她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全红婵从小就展现出出众的天赋,但她更有着刻苦训练的精神。她不仅为自己赢得荣誉,更为祖国争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训练场上,全红婵总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她对待训练的态度严谨认真,每一次跳水,都全力以赴,力求完美,她的身体柔韧性好、控制力强,弹跳能力出众,这些都是她多年刻苦训练的结果。广东省队教练何威仪曾评价她为“天赋型+努力型”的选手,这都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在比赛中,她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和拼搏精神。她的这种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人。此外,全红婵还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既是对她杰出贡献的认可,也是对她不懈努力的最好回报。
颁奖词:奥运红婵惊四座,青春风采耀千秋。请党放心,一代代青年正在接续奋斗,为国争光。
2024年巴黎奥运会感动中国十大奥运人物推荐孙颖莎(2025届高三4班七组 张丽金)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爱国情怀与青年责任,深深印刻在孙颖莎心中。
孙颖莎,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一员,在本届奥运会中,她作为亚洲运动员代表,出现在闭幕式致辞环节,与其它四大洲代表以及难民运动员,一起吹灭奥运圣火,是中国代表团405位成员中,唯一一个从开幕式打到闭幕式,行程贯穿整个奥运会赛事的运动员。她面对五星红旗时面容庄严,面对强劲对手时沉稳应对。赛场上她的每一次挥拍,都凝聚着对祖国的深情,她的每一次胜利都彰显着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她不仅单打实力超群,和王楚钦的混合双打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本届奥运会夺得了金牌,实现我国在奥运混双比赛上“零的突破”。她以陪练之身,化为破敌之锋。本届奥运会的14场61局比赛,收获2金1银,一场外战也没输,捍卫了国兵的荣誉。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让孙颖莎从万人中脱颖而出的,是她从少年时期早上四点钟便起床训练,到进入国家队后自觉加练,直到深夜都不曾离开训练馆。她用坚韧的意志,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终铸辉煌。
颁奖词:她以平稳之姿,行乒乓之路,顶着最可爱的脸,打着最猛的球。在逆境中不惧强敌,稳扎稳打,她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造就了她今天的辉煌,激励我们往梦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