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创新驱动下的未来之城

2025-01-05 00:00:00张泽宣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1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上海市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是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基础之上,结合本国发展实际,是对传统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表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支撑,“质”是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释义。本文选取上海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作为上海市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使上海在未来中国式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进而推动上海市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1.005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蕴含着巨大的革命力量”。当科技发生深刻变革时,生产力的内核要素也会发生变化。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极不均衡。笔者选取上海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创新中心,也是全球创新活力突出的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科技实力雄厚、人才济济,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1"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科学概念。可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它相比于传统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在于“新”和“质”。具体来看,“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支撑,“质”是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释义。

1.1"“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支撑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不难看出,“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支撑。一是“新动态”。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发展战略意义,近几年来刚刚新兴的科技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未来产业是指发展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产业,如元宇宙、量子技术、新型储能等未来领域。它们都具有高科技含量、创新性强、具有发展潜力的特点。二是“新要素”。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这个过程的一切社会发展形式所共有的。但劳动过程的每个一定的历史形式,都会进一步发展这个过程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形式。这个一定的历史形式达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就会被抛弃,并让位给较高级的形式”。由此可知,人类经过3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其构成要素也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随着人类进入智能化和数字化时代,信息、大数据等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三是“新技术”。现如今的科技时代,科学技术已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不止一次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到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科技、人才、创新是发展新型生产力的重要必备因素。可见,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特征,也是中国在当前国际竞争力把握主动的根本所在。

1.2"“质”是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变革

新质生产力的“质”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实现质的变迁和飞跃。一是“高质量”。在当代社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智能化等核心的生产力,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二、“高效能”。新质生产力借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使生产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跨越,并且也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高品质”。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方式逐渐追求高品质。新质生产力借助智能化、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生产的方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和绿色发展需要。

1.3"“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释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产力概念是与时俱进的,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首先,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意味着人为了满足自身物质生活的需要,强调人是创造生产力的主体即表现为“物质生产力”。其次,马克思也进一步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及辩证关系。学者宁殿霞和王寅在马克思自然力进一步提出:“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三大要素均离不开自然力这一自然基础和力量来源。再次,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能级跃升也离不开自然力的基础性作用”。可见,自然力是生产力的另一种形态,生产力创造的主体——人跟自然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依赖的。例如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太阳能和风能等被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源。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认可科技对生产力的提升对人类生活所带来的深远影响。马克思曾对科学做出高度评价:“科学首先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按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出现了以蒸汽为动力的科技革命,使手工业转向了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中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使人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以基因工程、新能源、计算机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革命,直至21世纪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的思维、生产和生活发生了深刻变革。此外,马克思也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劳动尽管只是在一年的部分时间内起作用但必须按全年支付而变得更昂贵这些情况不说,生产过程的这样一种有规则的中断,是和现代大工业的经营根本不相容的。这种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劳动生产力”。由此可知,从物质生产力、自然力、科技生产力、再到劳动生产力,马克思把人类对于生产力提到了一种新的认识高度,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新质生产力理论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

2"新质生产力在上海的表现与影响

首先,智能制造领域。上海积极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绿色生产。现如今,上海已累计培育3家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19家国家级示范性智能工厂,上海60家单位的111个场景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在上海已建成的智能工厂中,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其次,生物医药领域。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显著优势,集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通过科技创新,在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医疗机器人制造、高端医疗影像等垂直技术领域,上海已占据优势赛道,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见雏形。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正逐步成为城市的新增长点,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新能源领域。上海市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使新质生产力朝着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新质生产力方法论为上海发展提供明确指向

2023年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上海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上海未来经济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为上海未来发展提供明确的指向。

第一,先立后破。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何为立?何为破?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上海以自身的影响力和明显的区位优势,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推动国内外投资合作,持续增强国内外创新资源聚集力量,融入全球创新发展关系网中。这表明上海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和国际投资的热点地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力量、推动上海科技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由此,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方案,规划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且未来将打造五大发展集群,将聚集电脑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治疗;智能计算、通用AI、扩充现实(XR)、量子科技、6G技术;先进核能、新兴储能;深海探采、空天利用等领域,实施六大计划,为上海未来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上海市先破后立的发展策略,也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因地制宜。上海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上海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经济制定了符合上海实际情况的政策和目标。上海将打造以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五大新城,在交通方面,上海站、上海东站、松江站、松江南站、上海宝山站、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給上海市人民以极大的便利。2023年12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上海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了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发展空间,优化了科技产业的一体化生态环境,推动金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赋能,形成良性循环。2024年1月,中央办公厅发布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这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体系,确保我国未来全球产业链布局牢牢掌握主动权。总体来说,上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贡献。未来,上海将继续加强创新和开放,推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第三,分类指导。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群,是上海国际科技中心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柱。上海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上海的传统产业如汽车、钢铁、化工等,通过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以及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和绿色转型,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上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和上海高校的合作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上海作为党中央加快建设五大中心的重要使命,通过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外资和国内资本,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合作与沟通交流。

4"结语

上海市的未来经济发展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与此同时,上海市将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引进国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

[2]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99(1).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00.

[4]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3.

[5]宁殿霞,王寅.自然力理论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渊源、历史契机与实践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4).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92.

[7]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12.

[8]上海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破千亿[N].解放日报,202414(2).

[9]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N].人民日报,202436(1).

[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31213(1).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上海市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山东国资(2023年9期)2024-01-02 13:49:10
何为“新质生产力”?
领导月读(2023年10期)2023-12-23 15:47:36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1年7期)2021-08-21 06:49:52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车迷(2017年12期)2018-01-18 02:16:12
新常态与贵州经济发展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38:45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齐鲁周刊(2016年37期)2016-11-07 16:56:47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