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5-01-05 00:00:00蔡玉蓉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1期
关键词:作用机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要:数字经济引发产业变革,是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基于重庆市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约束问题,从产业效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质量3个方面探寻数字经济对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重庆应加强基础研发,加快数字技术人才培育,提高产业链韧性,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1.001

0"引言

近年来,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自2012年以来达到15.9%,明显高于同期的GDP增速。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关乎中国产业竞争力及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重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在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深入研究该区域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对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进而实现“2035中国智造”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界对数字经济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一是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测度指标等展开研究。二是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三是对作用效应的研究,主要是对产业结构、全球价值链等方面作用的效应。鉴于数字技术已成为提升制造业生产环节效率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关注数字经济与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二者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制。

1"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约束

“三线建设”时期,我国生产力布局逐渐向西部转移,西部大开发战略又进一步加速了重庆的工业化进程。目前,重庆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并逐渐向先进材料、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发展,是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区域,但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以下约束:

1.1"产业基础能力不足,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重庆市的工业总产值由1997年的794.7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6493.54亿元,制造业总产值由1997年的413.72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4795.25亿元。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了重庆经济的整体实力。截至2021年,重庆共有工业企业单位数为7314,较上年增长5.42%,制造业就业人员为153.39万,占总就业人员比重为9.19%,与发达地区相比,工业企业数量和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占比均较低。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2017年的1501.87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2133.79亿元,与之相比,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由155.93亿元上升到373.52亿元,新兴产业成长速度较为缓慢,阻碍了产业质量的提升。

1.2"产业创新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亟须提升

2017-2020年,重庆市企业Ramp;D经费内部支出从300.44亿元增加为416.54亿元;Ramp;D人员从9.44万人增加到11.68万人,Ramp;D人员全时当量从60443人年增加为79218人年。重庆产业技术创新人员增长缓慢,尤其是新兴产业更为突出,尚不足以支撑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良性发展。在创新产出方面,2017—2020年,重庆专利授权数量从3.48万件增加到5.54万件。从全国来看,2020年,重庆专利授权数量占全国比重处于2%左右的水平,远低于江苏(14.17%)和广东(20.16%)的占比。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短期内难以在科技创新方面凸显优势。

1.3"高技术产业规模扩大,产业竞争力短板突出

重庆市高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315家增加为2021年的866家,主营业务收入从1883.4亿元增加为7793亿元,利润总额从50.2亿元增加为506亿元。2021年,江苏省和广东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为6893家和12372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2196亿元和53915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2294亿元和4124亿元。由此可见,重庆的高技术产业数量和规模还较小,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此外,根据《202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榜单》,重庆制造业企业共有15家上榜,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四地合计占总上榜数量的50%。相比之下重庆在制造业的品牌效应不够突出。

2"数字经济赋能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数字经济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领产业变革,提高产业竞争力。数字技术带来技术进步,推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等则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现。因此,可以从效率提升、结构优化、质量改善三个方面来分析数字经济与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制。

2.1"数字经济通过提高效率驱动高质量发展

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数字经济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于生产、消费、流通等环节,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一是在生产环节促进资源的有效匹配,企业凭借数字技术可以获知大量数据信息,判断市场容量,探知消费者的深层需求和潜在客户,以消费端为导向变革生产组织方式,改进产品质量和功能,实现柔性制造和“按需订制”,提升产业经济效益。二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产业内部分工,数字化平台强化了企业之间的协同,使企业之间形成了有机联合体,有效化解了供需链、创新链、空间链衔接不畅的问题,提高了产业链整体的运行效率。三是数字技术突破了空间边界,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换和共享,加速知识的溢出,不同区域的生产者不再受制于地理区位,实现了资源跨区域流动和调配,在共享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作用下,市场效率更高。

2.2"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升级驱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现有产业体系的基础上,数字资源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企业生产流程、产业组织模式等实行全方位的数字化改造。具体体现为:一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产业边界,推动了产业的分化和重组,延伸产业链,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构建了新的产业形态,加快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进程,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二是数字经济能够衍生新的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促进产业升级。消费者可通过数字信息平台及时获取最新的商品信息,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做出更为合理的购买决策,促进消费。同时,数字经济打破了区域限制,极大地便利了消费行为,使消费过程更为便捷、安全,刺激了消费需求,且有利于统一市场价格的制定,增加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数量的增加促使企业掌握消费者偏好,对原有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改进、升级,最终促使产业结构升级。三是数字经济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增加了对高端劳动力的需求,促使低端劳动力通过学习获得新的知识,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产业升级。

2.3"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每个关键节点的技术突破都会带来产业变革的机遇。一是数字经济围绕产业链进行核心技术创新,推动新知识、技术的产生、流动和转化,改变了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成本函数,依托于共性技术基础,推动产业间深度技术融合。二是数字经济改变了创业生态,降低了创业成本,拓宽了创业广度和空间。随着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数据资源的存储、计算和应用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一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层出不穷。三是数字技术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降低传统经济模式压力,增强市场活力。技术创新带来了绿色技术的传播及应用,为高附加值产业提供技术要素,对绿色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3"以数字经济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数字经济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重庆应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畅通产业循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1"加强基础研发,提升数字技术创新水平

基础研发是科技创新的源泉,需要紧紧抓住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虽然我国数字技术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尤其是在关键数字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领域仍然不具备话语权,导致相关产业自主控制能力较弱。在芯片、信息通信等技术领域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因此,要把握机遇,提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紧跟国际技术前沿,加大对核心技术和自身技术短板的研发投入力度,构建科研创新投入长效保障机制,全方位支持自主研发和基础研发。集聚科研人力、资金等,加快在集成电路、核心元器件、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突破,提高数字技术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比,提前布局面向未来的先进计算、未来网络、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基础研发,以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3.2"加快数字技术人才培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技术人才的培育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加快培育具备数字化思维、理念,懂数字化运营管理的场景、模式、流程的高端技术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一方面,要打破现有的学科分类体系,构建跨领域、跨学科的学科格局,推动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扩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人才培养规模,依托高校构建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明确数字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并开展对制造业企业在岗职工的数字技能培训,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育体系,联合培养既熟悉互联网模式,又熟练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发挥人才正向能动效应。

3.3"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的渗透融合作用,提高产业链韧性

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渗透性。重庆需要加速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的渗透,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行业技术深度融合。一方面,加快制造业领域的数字技术布局,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技术变革,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重点领域的智能生产。关注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另一方面,借助传统制造业在生产、工艺工程等方面的优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先进适用技术,锻铸产业链韧性。

参考文献

[1]朱洁西,李俊江.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23,(2):6578.

[2]魏艳秋,和淑萍,高寿华,等.“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效率研究:基于DEA-BCC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17):195202.

[3]王娟娟,佘干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比较[J].中国流通经济,2021,(8):317.

[4]陈卓,许志国,谢恒烺,等.数字经济的政策解读和发展路径[J].宏观经济管理,2022,(4),2631.

[5]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中国275个城市的异质性检验[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5):2739.

[6]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等.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9,(8):523.

[7]余姗,樊秀峰,蒋皓文,等.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的影响——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视角[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2):1627.

猜你喜欢
作用机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人民论坛(2018年5期)2018-03-12 00:16:18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祖国(2018年1期)2018-02-02 18:01:45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 03:35:26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