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传统民歌在现代语境下的新演绎与传承发展

2025-01-01 00:00:00黎莉
参花(上) 2025年1期
关键词:月光光粤语童谣

广东传统民谣《月光光》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历经几代人传唱,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民谣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陈思里改编版《月光光》在保留原作意境和旋律的基础上,改变原曲的结构,增加新的乐段,使这首经典民谣焕发新的生命力。通过对比传统版和改编版的音乐结构和风格变化,可以发现改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陈思里改编版《月光光》的音乐元素、演绎方式及其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播路径,探讨广东传统民歌在现代社会中新的演绎与传承方式,以期探索如何在保留传统音乐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利用现代技术和创新手段,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一、广东传统音乐概述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是广东传统音乐代表之一。它形成于清朝中晚期,融合了南音、戏曲和民间音乐等多种元素。广东音乐的乐器多样,如扬琴、二胡、琵琶等,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经典曲目如《步步高》《旱天雷》等至今广为传唱。广东方言以粤语为主,其次有客家话、潮汕话等,从而衍生出客家山歌、潮汕小调、雷州山歌等地方传统民歌。《月光光》原名为《月光光照地堂》,是一首广东人耳熟能详的儿歌,是粤语方言区人们的童年回忆,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这首歌的创作者和创作时间已经无从考证,它能够传唱至今,与它贴近生活的歌词以及简单的旋律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然,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首摇篮曲性质的儿歌,这使它的传唱度甚广。

广东传统音乐是流行于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西方音乐的引入,人们对传统民歌的关注越来越少。要想让广东传统民歌传承发展下去,就要不断创新传承路径。

二、陈思里改编版《月光光》的演唱风格与特色

(一)贴近生活的发音

陈思里改编版《月光光》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意境。要想将使用方言演唱的地方民歌的意境表达完整,就需要注重演唱时方言的咬字技巧及发音标准。粤语又称广东话,属于声调语言,是一种复杂的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方言,与我们当今广泛使用的普通话的发音有很大的出入。加上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当今的粤语不仅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还融入了大量其他语言元素,因此要将《月光光》这首粤语民歌唱得标准颇具挑战性。对于母语非粤语的演唱者而言,要想准确传达这首歌的粤语韵味,就需要在声乐技巧上探索与粤语发音相契合的方法。

1.字头、字腹、字尾的衔接

歌唱艺术讲究“字正腔圆”,特别注重字头、字腹与字尾的流畅衔接。粤语的咬字方式与普通话存在显著差异,往往需要使用舌根和喉咙部位,这容易导致咬字不够清晰。因此,在演唱粤语歌曲时,演唱者必须字头咬紧,否则可能改变字本身的音。例如,在粤语歌曲中唱“照地堂”的“照”字时,需要突出的字头是“z”,类似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还有“朝”“插”“山”等。字腹作为字头的延续,在粤语发音中,每个音都需要咬准,尤其是包含双韵母的字。比如,“听朝”的“朝”字,粤语中字腹的谐音接近“i-u”,演唱者需确保字腹过渡完整,任何韵母的缺失都会导致读音错误。在字腹过渡时,演唱者还要注意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粤语歌曲的韵味主要体现在字尾的归韵上。粤语中大量使用的“ng”音与声乐中的哼鸣类似,在粤语歌曲中的运用尤为广泛。例如,“月光光”中的“光”字,归韵时就需要运用哼鸣技巧将其保持住,类似的字还有“堂”“训”“洋”等。在“上山岗”“更在行”后的“啊”字是字归韵后的延续,这与普通话中的“啊”不同,与“喜气洋洋”后的“哎”字同理。

2.保留童谣中的念唱

粤语歌曲中,歌词中字的声调与旋律的走向紧密相连。此作品虽已改编为声乐作品,但仍保持着简单、朴素的“摇篮曲”风格。歌词用词简洁明了,采用了粤语中较为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而非生硬的书面语。这种通俗的歌词提高了歌曲的传唱度与覆盖面,也是这首歌流传甚广的原因之一。在歌词中,有几处词语的音调与粤语的念白相似,例如,“虾崽”在粤语中表示“小孩”,其发音与歌词中的音调基本吻合。另外,“训落床”(意为上床睡觉)、“快高长大”(意为快快长高长大)等词语的发音也与粤语相近。在演唱时,若要保留童谣中的念唱韵味,就需要熟悉粤语的语调。

(二)意境的升华

陈思里改编版《月光光》与童谣《月光光》相比,仅添加了一段简短的新旋律,却实现了整首歌从描绘现实生活到憧憬未来生活美好的意境升华,这是原版所没有体现的一种意境美。这一段新旋律没有用歌词来加以描述,仅用一个母音“u”哼唱,保留了童谣安静柔和的意境,甚至将整首曲子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一简单的哼唱传达给听众,让人在遐想中体会平淡生活中的幸福:在静谧的夜晚,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映在干净的地面上,一户普通的人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虾崽”三代同堂,妈妈哼唱着童谣哄“虾崽”入睡,告诉他快点成长,长大了帮爷爷放牛羊,自己也就有了谋生的能力。

这段哼唱旋律音区落在e2—f3,男高音使用轻柔的假声演唱,力度变化为p—mf—p。旋律上沿用了传统民族五声调式,为A宫调式,民族音乐色彩强烈。旋律环绕式上行,以级进为主,辅以大跳,带来情绪上的变化。无词的旋律赋予演唱者更广阔的表演空间,同时也给听众带来了无限的幻想,这无疑是全曲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一段遐想过后,旋律整体移高一个大二度,转为B大调,在升调的背景下,此段情感更为浓厚,情绪进一步递进,带来新的篇章——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同时,也与歌词所表达的情感主旨更为贴近。“五谷丰收堆满仓咯,老老嫩嫩喜喜洋洋”,视角从“小家”转换到“大家”,让原本只是哄娃娃睡觉的摇篮曲多了一份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所以,这一段无词的旋律承担着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三)曲式结构变化带来的新演绎

原曲《月光光》本为单一部曲式,由A+B+C+C1四句构成,填上不同的词重复吟唱。陈思里改编版《月光光》增加了引子以及中段哼唱的9个小节,使歌曲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变为三段式,加上引子及尾声,使整体结构更规整,情绪的递进、情感的升华更为清晰。在演唱时,演唱者尤其要注意三段式歌曲的情绪递进,不可将其唱成原版《月光光》重复吟唱的感觉。第一段可以模仿童谣《月光光》“摇篮曲”式的演唱方式,轻轻哼唱;中段则可以钢琴伴奏为引导,将第一段静谧的意境用母音“u”延续吟唱,进入“梦乡”,为第三段的升华做铺垫;第三段为“梦中”一段美好的祝愿,情绪更为激昂,演唱时使用饱满的音色为佳。尾声将这个美好的“梦”拉回现实,生活还在继续,平淡的幸福也在继续,希望“虾崽”能睡个好觉,快快长大。

三、广东传统民歌的传承方式

华南地区的传统音乐包括传统民歌、器乐曲等,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歌的道路上,很多学者都做出了不同尝试,将民谣《月光光》改编成民歌《月光光》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常见的传承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口传心授

这是广东民歌最传统的传承方式。老一辈歌手通过面对面的教授,将民歌的旋律、歌词和演唱技巧传授给下一代。这种传承方式保持了民歌的原汁原味,但随着传承人逐渐老去,口传心授的效果日益减弱。

(二)教育传承

各级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视当地民歌的传承,通过音乐课程将民歌引入课堂。例如,广东的一些中小学和大学开设了岭南民歌选修课,组织学生学习和演唱传统民歌。此外,还通过举办民歌讲座和培训班,邀请民歌传承人和专家进行现场教学。

(三)文化活动与比赛

各类广东民歌比赛、演唱会和文化节在广东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些活动不仅为广东民歌传承人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也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参与。例如,广州市每年举办的“岭南民歌大赛”吸引了大量民歌爱好者和专业歌手,有效推动了民歌的传播和发展。作为沙湾广东音乐的发源地,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高度重视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传承活动,努力让广东音乐奏得更动听、传得更响亮。

(四)现代传播手段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是近年来的一大趋势。通过视频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和音乐流媒体,广东民歌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一些音乐人和文化团体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广东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制作出既保留传统风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音乐作品,吸引了更多年轻听众的关注。

四、广东传统民歌的发展趋势

广东传统民歌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传统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以下将从多角度分析广东传统民歌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创新与融合

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是广东传统民歌保持活力的重要方式。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入、新编歌曲的创作、跨界合作等,都为岭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例如,许多音乐人将广东传统民歌与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关注。

(二)数字化与媒体传播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是未来的重要方向。通过建立广东传统民歌数据库、制作数字化档案、开发移动应用程序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保存和传播广东传统民歌。例如,一些音乐平台专门开设了广东传统民歌频道,方便用户在线收听和学习。

(三)教育普及与深入

加强广东传统民歌在教育体系中的普及和深入,是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向。通过在中小学和大学开设广东传统民歌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对广东传统民歌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鼓励更多的专业音乐院校开设广东传统民歌研究方向,设立专项奖学金、研究基金,举办专业性质比赛等,激励和扶持传承人才。

(四)社区参与传承

社区作为广东传统民歌的传承地,其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在社区中开展广东传统民歌活动、建立民歌俱乐部、组织社区合唱团等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基层传承力量。例如,一些社区定期举办广东传统民歌演唱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营造了良好的传承氛围。

总之,要想让广东音乐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就要不断探索广东音乐发展的新模式,塑造广东音乐文化品牌,在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五、结语

广东传统民歌的传承面临挑战,但也有许多积极的努力和创新。陈思里改编版《月光光》的新演绎将儿时广东人人知晓的童谣搬上舞台,既推广了广府童谣,提高了广东传统民歌的传唱度,也将广东传统民歌的文化、语言展示在大众面前。它将童谣《月光光》的旋律、歌词及原汁原味的童真最大限度地保留,进行歌曲结构的创新,将歌曲的境界升华,是传统民歌传承与发展的一个优秀榜样。陈思里改编版《月光光》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反映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创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传承方式、健全的传承结构和明确的传承方向,逐步推进广东传统民歌的传承工作。未来,我们要继续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全民参与、创新传承方式,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世代相传,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陈佳雪.新时代背景下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评鉴,2024(04):56-61.

[2]冯磊.新媒体和山西民歌融合的研究[J].戏剧之家,2024(12):110-112.

[3]樊铭臻.广东民间音乐在声乐作品中的应用与传承[D].太原师范学院,2024.

[4]肖艳平,杜思慧.客家传统童谣《月光光》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20,38(06):19-25.

(作者简介:黎莉,女,硕士研究生,广西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艺术)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月光光粤语童谣
粤语学堂
都市人(2023年6期)2023-09-22 20:29:13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岭南音乐(2022年6期)2022-02-04 13:50:24
月光光
心声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 07:43:56
童谣里的童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32
快乐童谣
月光光
歌海(2019年4期)2019-11-04 06:22:17
再唱月光光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电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40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月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