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体育赛事是推动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的重要途径,新时期我国大学体育赛事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大学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大学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包括体教融合战略不断深入推进、学生体育参与需求呈现多元化、体育强国建设现实需求。赛事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有:赛事目标不明确、赛事管理主体协同不足、赛事一体化建设滞后、赛事项目布局不合理。赛事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明确赛事发展理念,关注学生全面成长;协同联动,形成共建共享的赛事发展机制;优化项目布局,推动赛事长远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体化赛事体系,整合赛事优质资源。
关键词:大学体育赛事" 高质量发展" 学校体育" 赛事体系
中图分类号:G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5)-01-025-3-ZQ
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文件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竞赛是推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具有关键意义。针对于高校体育赛事发展,我国已有诸多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高校体育赛事发展。大学生体育竞赛作为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新时代高等教育新使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些年来我国大学体育赛事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赛事项目不断增多,赛事体系得以健全,成为推动学生体育参与的重要途径。围绕当下高校体育赛事发展,目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赛事体系、赛事目标等方面,亟待解决。新时期,面对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发展以及体育强国建设迫切需求,大学体育赛事需要进行一系列变革,将以身打造成为育人重要平台。基于此,本研究重点对当下大学体育赛事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高质量发展路径。
1、大学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
1.1、体教融合战略不断深入推进
体教融合战略是我国党和政府新时期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学校体育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体育竞赛作为推进体教融合战略的重要枢纽,是推进大中小学赛事一体化的重要力量。体教融合高度关注赛事发展,提出要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赛事体系,畅通赛事衔接,推动赛事高质量发展。通过赛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构建活力校园。同时竞赛能够有效助力我国竞技人才培养,完善竞技人才培养体系。新时期,在我国体教融合战略引领下,高校体育赛事能够实现系统性发展。
1.2、学生体育参与需求呈现多元化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突出表现在体育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学校体育竞赛项目逐渐丰富。在此背景下,学生体育参与需求逐渐丰富。体育赛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推动学校体育氛围提升,尤其对于相关新兴竞赛项目发展而言,体育竞赛能够显著推动项目的普及与发展。大学体育赛事包括不同项目、不同组别,同时在参赛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学生体育参与而言,推进高校体育赛事发展,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赛事需求。
1.3、体育强国建设现实需求
体育强国作为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能够有效从宏观层面指导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在推进体育强国战略过程中,需要关注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以及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因此,发展学校体育能够有效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赛事作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既是当下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途径,同时又是积极回应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办学规模不断增大,办学项目逐渐多元。通过构建高质量赛事体系能够满足学生更高水平的竞赛需求,将赛事打造成为高水平运动人才的重要推进力量,从而有效回应体育强国建设。
2、大学体育赛事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2.1、赛事目标不明确
大学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首先在于要明确发展目标,通过目标来引领赛事发展。体育赛事目标决定着赛事发展方向以及赛事体系建设。从当前大学体育赛事发展目标来看,存在较为显著的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制约赛事发展。第一,赛事目标存在功利性问题。尽管诸多高校将赛事作为学校体育发展重点,但在实践中存在功利性发展理念,赛事目标聚焦于通过比赛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学生参赛也变成了“工具”,长远来看不利于赛事可持续发展。例如,部分高校将赛事重点偏置于校队成员,忽视赛事普及,赛事发展失衡。第二,未能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赛事关键目标在于其能够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关赛事在发展过程中本末倒置,过于关注竞赛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参与现实需求。此外,赛事目标过于泛化。赛事目标泛化将导致赛事发展难以抓住重点。
2.2、赛事管理主体协同不足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赛事主要由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相关体育协会举办,例如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相对而言大学体育赛事管理主体较为多元,各部门之间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关键在于协同不足,存在利益冲突。从体育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各自利益出发点来看,教育部门重点在于通过赛事来活跃大学体育氛围,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然而体育部门将更多着眼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通过赛事发掘竞技人才。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教体”分离问题,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商,工作机制单一,在面对各类突出问题过程中缺乏有效解决方式与手段。同时,在联合举办大学生体育赛事过程中,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工作缺乏有效协同,合作意识不强,相互之间未形成联动工作机制。例如,笔者调研了某大学生体育赛事,该赛事由当地体育部门以及教育部门联合举办,赛事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双方缺乏有效互动,对于参赛过程中的诸多层面缺乏有效协商。
2.3、赛事一体化建设滞后
体教融合战略强调要打造我国大中小学一体化赛事体系,实现赛事长远可持续发展。大学体育赛事作为一体化赛事体系“龙头”环节,推动大学赛事发展对于实现一体化赛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体育赛事存在衔接不畅问题。从大学赛事与高中赛事来看,大学体育赛事与高中体育赛事对接不充分,例如项目布局不合理、竞赛水平不高等,高中竞赛难以有效向大学赛事过渡。从大学竞赛与职业赛事来看,大学赛事水平不高,与职业赛事依然相差甚远,尤其对于高水平运动队而言,训练水平不尽如人意,与职业赛事需求脱节。目前大学赛事与职业赛事对接不充分,人才培养体系、竞赛体系与职业赛事需求不符。例如,目前鲜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人才顺利通过大学赛事向职业赛事过渡,高校赛事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较为滞后。同时,由于当下一体化赛事缺乏有效设计,大学赛事在发展过程中引导不足,相关政策制定较为匮乏,无法有效落实至赛事发展实践。
2.4、赛事项目布局不合理
目前大学竞赛体系存在项目布局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大球、田径、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发展较好。对于我国职业赛事中的弱势项目,例如奥运会相关竞赛项目等,大学相关竞赛发展薄弱,与职业赛事对接不充分。从实践来看,我国大学体育赛事项目单一,过于聚焦发展基础较好的项目。由于相关赛事发展滞后,造成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薄弱,人才规模不足。此外,目前我国依然有较多大学赛事影响力较弱,知名度低,赛事规模较小,参赛运动员较少,长远来看发展较为“吃力”。例如,定向越野、攀岩等赛事在国内影响力不高,同时受限于诸多因素,高校对于以上项目开展积极性不高,长期来看造成“恶性循环”。调研发现,部分赛事报名运动员近些年来呈现下降趋势,造成赛事规模萎缩,赛事可持续发展不足。
3、新时期大学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路径
3.1、明确赛事发展理念,关注学生全面成长
大学体育赛事发展要以学生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关键落脚点,实现赛事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学校体育管理部门、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等而言,要重点关注于通过竞赛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第一,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体质健康是一切的根本,是推动学生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体育赛事要聚焦于体育的本体价值,发挥体育赛事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学校应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竞赛中去,提高竞赛普及度;另一方面应将竞赛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实现赛事的全方面推进。第二,关注赛事的育人价值。近些年来我国高度关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强调发挥体育的思政育人功能,从而有效实现“以体育人”的目的。体育竞赛作为育人重要内容,通过竞赛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全面成长。例如,在比赛处于落后状态时,运动员能够积极克服困难,以更为顽强的拼搏姿态参与到比赛中去。因此,无论对于大型赛事还是大学体育课赛事,都要强调赛事的育人功能,将相关理念融入到赛事发展中去,从而实现育人与育体协同发展。
3.2、协同联动,形成共建共享的赛事发展机制
大学体育赛事作为一个相对复杂的有机体系,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其中,发挥不同主体的力量,实现协同联动。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体育协会以及高校作为大学体育赛事发展的重要管理主体,其能否实现协同联动将决定着赛事发展质量。从体育部门来看,应转变发展思维,既要强调赛事在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中的独特价值,同时又要关注于竞赛的育人价值。从教育部门来看,应在高校教育系统内积极推广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将体育竞赛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予以关注,同时又要强调竞赛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主体地位。从体育协会层面来看,要发挥自身专业力量,积极参与到赛事承办、执裁、管理等方面,提高赛事专业性。一般来说,体育协会相关管理人员具备较为丰富的办赛实践经验,在赛事推进中能够给予更多发展策略。例如,调研某大学生皮划艇竞赛,该竞赛由当地皮划艇协会联合多部门举办,比赛中协会工作组织效率高,专业化程度高,有效推动了赛事开展。此外,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之间应形成协同联动的赛事发展机制,针对比赛发展中遇到的利益冲突、发展问题进行集中化管理,通过双方协商,重视彼此利益,从而有效打通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之间的隔阂。
3.3、优化项目布局,推动赛事长远可持续发展
大学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关键核心在于要丰富体育竞赛体系,拓宽赛事项目,将相关赛事与职业赛事进行对接,实现赛事长远发展。对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赛事而言,应重点对项目进行普及,在高校范围内推广赛事发展。第一,以教育部门为牵头,开展多样化校园体育活动。教育部门应积极鼓励高校因地制宜开展相关项目教学与训练活动,壮大参与人口,提高项目竞赛与训练水平。例如,攀岩项目具有较高的健身娱乐价值,同时竞技性较强。针对于此,学校可在校园内部进行相关场地建设,鼓励具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训练,提高学校攀岩水平,参与各类竞赛活动。第二,提高竞赛水平。针对当前大学体育竞赛优势项目,应强化项目竞赛水平,将竞赛打造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相关高校应积极聘请高水平教练员参与到训练中,提高学校竞赛水平。例如,邀请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高校担任体育教师或兼职教练员,发挥其专业力量,实施科学化训练,提高训练水平。
3.4、构建一体化赛事体系,整合赛事优质资源
高校体育竞赛的创新发展具有打破年级、地域、形式限制,贯彻校内、校际、城际、省级竞赛平台等特点,目的在于贯彻落实面向人人的核心教育理念,进一步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巩固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大学体育竞赛应积极对接高中体育赛事以及职业体育赛事,在项目布局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创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机制,优化培养方式。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对接职业体育赛事发展需求,从竞赛机制、竞赛标准等多方面着手,从而有效回应当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在赛事资源方面,应推动优质赛事资源流动,提高赛事资源配置。例如,高校之间可探索优秀教练员流动执教机制,发挥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优势项目教学经验,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有效提高竞赛与训练水平。例如,某地高校之间建立了教练员流动机制,不同学校优势项目教练员定期进行流动,针对发展基础薄弱的学校进行针对性扶持,发挥各自学校优势资源。
4、结语
随着我国大学体育快速发展,新时期大学体育已成为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重要力量。体育竞赛作为大学体育发展重要核心,其承载着多元价值。大学体育赛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推动项目普及与发展,同时助力我国竞技人才培养工作。本研究重点剖析了大学体育赛事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能够促进大学体育赛事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永强,陈钧,刘星辰,等.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06).
[2]杨蒙蒙,吴贻刚.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竞赛体系价值、困境与完善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1(10).
[3]刘波,黄璐,王松.新时代大学体育的时代使命、维度生成与发展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07).
[4]任海龙,刘青,胡辰晨,等.高校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现状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22(05).
[5]王健,崔耀民,刘玉财.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选择:优先发展学校体育[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1).
[6]徐士韦,倪京帅,王家宏.体育强国语境下中国退役运动员转型保障制度创新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06).
[7]李威,刘丽娜,朱伟秋,等.大学体育赛事精神育人的价值意蕴、问题诊断与发展路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4,46(03).
[8]谭小丰,宋名芳.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时代契机与应然逻辑[J].湖北体育科技,2023,42(03).
[9]钟秉枢,张建会,李海滨,等.新时代我国大学生体育竞赛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07).
[10]白丽虹.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的创新探索及实践[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12).
[11]尹海立,焦玉良,黄霄汉.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的政策实践机制[J].体育学研究,2023,37(04).
[12]陈市昌,许郭智.我国退役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的逻辑动因、发展困境及纾解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