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创作主体性,力创“走心”佳作

2025-01-01 00:00:00李朝全
山西文学 2025年1期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10月30日,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年会暨2024年报告文学创作会”。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目的是通过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十周年来,总结我国报告文学创作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报告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深入研讨、建言献策,倡导广大报告文学作家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新时代报告文学创作高质量发展。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邢利民,以及王宏甲、李春雷、铁流等近20位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和赵瑜、蒋殊等近30位山西当地作家出席会议。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主持了会议开幕式。何建明和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王宏甲、李春雷、铁流分别主持了上午及下午的创作讨论会。会议承办单位是山西作协创联部、社联部和晋中市文联。

与会者发言热烈,大家既总结成绩与经验,更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指出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对当下报告文学创作把脉问诊、阐述看法,倡扬广大报告文学作家不断增强创作主体性,主动担当,积极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扎根生活,深入人民,用心用情用功创作出真正“走心”的精品力作。

十年创作基本成就与检讨

何建明从文化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审视报告文学,指出,十年来,主题创作蔚为大观,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讲好新时代山乡巨变,报告文学不能缺席。中宣部、中国作协等部门扶持鼓励主题创作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出版社和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选择,有效地促进报告文学呈现出了繁荣兴盛的景象。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一些重大的文学举措包括“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并没有纳入报告文学,假使没有了有关部门对主题创作的扶持、鼓励和资助,报告文学还能否如此兴盛,着实令人担忧。报告文学如何走出“小圈子”内循环的误区,终究是要由历史说了算,由读者说了算。在当下,文学还面临着AI写作、大数据模型等高科技的冲击,但是,报告文学有其特殊性和优势,并不是机器人、AI所能完全取代的。报告文学作家既要看到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也要树立文体自信,要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中国形象。

李朝全在主持开幕式时谈到,讲话发表十年来,报告文学创作成绩卓著。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抗疫斗争、国家重大建设、科技兴国强国最前沿、国防现代化建设第一线、“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礼赞时代楷模英雄人物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报告文学作家都始终冲锋在前,倾情投入,从未缺席,从未失语,创作推出了一大批记录时代进步和历史前行足迹、反映人民主体地位,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史志、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多重价值的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作为文学轻骑兵、侦察兵和尖兵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地发挥。每年出版的报告文学(含纪实文学、传记)数量在1000种左右。在从中央到地方的诸多重要报纸上,报章报告文学都占据相当分量。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国家出版规划、每年度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评选和中国作协举办的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选中,报告文学都占有很大份额及比重,十年来也评选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报告文学的人才队伍也在逐步发展,特别可喜的是一批主要从事小说、诗歌或文学评论等其他文体的作家纷纷加入了报告文学创作,一批80后、90后的创作者、研究者开始崭露头角。何建明主席当年提出的“十百千万”报告文学人才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对照讲话要求,从整体上看,我国报告文学作家基本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与要求。广大报告文学作家自觉做时代风尚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报告文学创作能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能够很好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人民群众作为创作的主角,创作作品交给人民阅卷和评判。报告文学能够坚持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倡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真善美,让人们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看到未来就在前方。许多作品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有价值。报告文学创作队伍坚持追求德艺双馨、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用有力量的报告文学锻铸人们的心灵,发挥培根铸魂的作用。当然,我们亦应看到,讲话中所指出的当年文艺创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今天的报告文学领域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譬如,报告文学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作家创作心态“浮躁”,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问题,存在着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沾染铜臭味、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甚至沦为“市场的奴隶”的问题,等等。

邀约写作与倡扬创作主体性

何建明以自己的创作经历为例,讲述了自己在创作《浦东史诗》《革命者》《忠诚与背叛》《国家》《根本利益》《爆炸现场》等国家叙事作品时的考量取舍,如何将主题创作写得生动感人、让读者喜欢看。在《浦东史诗》《革命者》《忠诚与背叛》中,他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倾注了自己对上海和红色历史的深厚情感。而在《根本利益》的开篇,他先写下了两具放置在农妇家中十几年不愿下葬的棺材,由此引出一位真正为百姓做主的好干部梁雨润的故事,应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写天津危险化学品大爆炸题材的《爆炸现场》则是一次任务写作,他本着决不能将丧事写成喜事的初衷,聚焦为救火而英勇捐躯的消防队员,写下了感人泪下的人间悲剧。他认为,山西有着丰富的报告文学创作的素材,包括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固然值得写,而当年农业的典型大寨也应该书写。邀约式写作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保持作家创作的独立性,如何写出有感染力和有影响力的作品。

山西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赵瑜谈到,当年《哥德巴赫猜想》发表的那个年代,一批报告文学在全社会产生轰动效应,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思想潮流。报告文学作家要有思想前瞻性,应该写众人心中有、手中无的东西。今天的社会条件和当年已经大不相同,人们的社会压力、躺平、内卷等各种社会现象也都存在,时代条件迥异,报告文学产生轰动效应的可能性也在降低。社会多元、思想意识分化分裂,导致文学很难再成为社会的中心。然而,报告文学作家是有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的。

他指出,报告文学作家应该尊重历史,可以将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开掘。中国作家协会前些年组织的中华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选择了100多位传主,创作者中山西的作家就占了11位,迄今已出版了10部历史文化名人的传记。这种做法成效很好。山西省效仿这一做法,推出山西百名历史文化名人丛书,至今已出版了近一半。柴然《一生为农》写连续担任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的故事,将其还原为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来进行塑造。董保存创作的一位中将的故事《一代名将郑维山》也很生动可读,还有蒋殊《重回1937》写抗战老兵的故事,都让人印象深刻。李娟的个性化书写,借助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火爆带动了其相关文学作品的畅销,这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报告文学作家当然可以像何建明那样,从事宏大的国家叙事,写出恢宏之作,但是,不能把所有的题材和叙事都归结为宏大叙事,报告文学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人物和故事取胜。报告文学的书写应该跟上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才会有生命力。

高伟认为,“高峰”作品源自读者口碑,具备人民性,评奖是对它的加持。报告文学可以采取纪录片式的多视角、叙述时间重构、故事化才能在创作中写得更好看。纪录片可以做到的,报告文学更可以做到。在报告文学创作的生成机制中,邀约式写作占据重要的方面。作者会受到邀约方的要求和“压迫”,还有宣传的语境限制。要把这种宣传的语境转化为传播的语境,作家自身要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创作者要有充分的自信,要坚守自己的立场,写出自己的风格。作者和邀约者之间双方是一种博弈的关系。在这方面,报告文学大家要做出示范。在新媒体语境下,报告文学要敢于立时代前沿,要有文体自信,不是躺着的应是立起来的。

柴然谈到,山西作协约他写援疆题材的作品,为了写得好看,他调动了个人的各种积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都努力地写出来,通过这部作品表现了文化润疆的主题。

赵树义是人民代表报社社长。他们买下了柴然新作《一生为农》的版权,将其改编制作成了38集短视频,已陆续播出了10集,社会反响很好。他认为,客观世界是依赖模型存在的,人们的观察对于历史已经造成了一种干涉,因此,绝对客观的记录是做不到的。

徐大为认为,报告文学需要拓展疆域。对于报告文学而言,考察创作动因很重要。经济动因无疑是作家们创作选择时的一个重要考量,但不能为经济动因所左右,不能成为某个企业或机构的“御用文人”,而要做一名自觉的书写者。报告文学作家要更好地树立自己的形象,擦亮自己的招牌,要安静写作、读书、思考,不断提升自己,自觉担任时代的思考者和引领者。

山西报告文学学会秘书长宋耀珍是一名诗人。在他看来,报告文学写作没有禁区,关键在于如何去书写如何去表现。

深入生活与写出“走心”佳作

围绕如何写出好作品、“高峰”作品,与会者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作家肖亦农谈到,报告文学首先应该是文学的报告。他涉足报告文学,是因为当年鄂尔多斯市和《中国作家》杂志联合举办“《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的评选,当时何建明应邀到了鄂尔多斯,见到了肖亦农,便建议他写报告文学。肖亦农自己也看到了鄂尔多斯市那些年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原来号称中国第八大沙漠的毛乌素沙漠正在逐渐消失,鄂尔多斯的生态、绿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由于他曾经担任过鄂尔多斯市交通局局长,因此“凡是有公路的地方都是我的家”,他在短短的时间内跑了七八万公里,结果找不到一块像篮球场那么大的沙漠。这次的实地考察,让他坚信鄂尔多斯在生态建设方面确实成就卓越。鄂尔多斯通过对生产的每吨煤炭征收10元生态保护费,并全部用在生态建设方面,使得毛乌素沙漠最JdOUSkrQja6AN2OojYPJQQ==终从地球上消失,鄂尔多斯经济越发展生态越好。看到自己身边生态的巨变,他心情激动澎湃,认为应该用文学的、人的眼光去描写生态,观照现实,去表现环境的改善。就这样,他写下了《寻找毛乌素》,首发于《中国作家》,随后在远方出版社出版时更名为《毛乌素绿色传奇》。这部作品后来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得到了普遍的赞誉。

在肖亦农看来,目前多数的报告文学作品都写得比较“傻”,比较笨,有的没啥意思。百年报告文学的那些优秀之作都是“走心”的。瞿秋白的开山之作《赤都心史》是写他自己在俄国革命之后的心路历程。因此,报告文学归根结底需要提高作家的文学素养,提升艺术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赵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当年连《小说选刊》都选载了,写得比小说还好看。现在,肖亦农让自己的儿子肖睿也写起了报告文学。他认为,做一名作家,一定要让自己沉下来,知道自己是什么人,要和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建立起感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报告文学这种文体生机勃勃而且富有生命力。

董保存就什么是报告文学阐述了个人见解。他认为,报告文学应该包含纪实文学和传记,应该承担“文以载道”,应当能够触动读者心灵、拨动读者心弦。文艺有“高原”缺“高峰”,“高峰”怎样才能出现?应当写出能够反映社会普遍情绪和人们的期望这样的作品,与社会步伐同步,传递百姓心声,又能为当下的意识形态所接纳,这样的作品才有可能传世。因此报告文学也要自觉克服政策上的障碍,不要自己先树了条条框框,把自己的手脚捆住,要破除我们自己树的和编辑树的各种框框及限制,破除成见。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会阻碍好作品的创作和出版。

李朝全提出,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是一名政治家和思想家,要懂政治,有政治意识和全局观念,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时代,把握国家、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大势主潮。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有情有义,有百姓情怀、人类情怀,要传递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情感和情绪。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还应该注重“两个结合”,既要依靠行走,通过深入的采访调研,收集第一手的资料,真正做到让自己的创作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要把创作的根脉深深地扎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河,从中汲取有益的滋养。在表现艺术上,要注重弘扬文学的优秀传统,充分彰显文学的地方特色、民族特点、个人风格。要将“国之大者”的主题立意,落细、落实、落小于百姓日常和烟火人间。小人物、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最为动人。大与小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创造出有分量的报告文学。

何建明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他说,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于1992年成立,经历了四任会长。第一任是徐迟和陈荒煤,第二任是张锲,第三任是他,现在的第四任会长是徐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成立后,1993年他从军队转业到了地质矿产部(现自然资源部),主办《新生界》杂志,逐步走上报告文学创作之路。今年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成立三十年,瞿秋白《饿乡纪程》发表一百年,又是习近平讲话发表十周年,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回望自己的创作历程,他创作的多部作品亦曾引起很大的争议。譬如他在《新生界》上发表的《科学大师的名利场》曾引起了轩然大波。《共和国告急》也曾受到了一些非难。还有《落泪是金》也引发了一些纠纷。2001年7月他了解到运城纪委书记梁雨润的故事,写了《根本利益》。这部作品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信天游》和电视剧《百姓书记》,梁雨润也成为2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当时在《中国作家》双月刊当编辑部主任,杂志冒着巨大风险,用一整期的篇幅刊发了赵瑜的《马家军调查》,一时洛阳纸贵。后来,《中国作家》又发表了何建明本人的长篇报告文学《落泪是金》。这部作品发表以后,也产生了很大的轰动。

何建明认为,报告文学能够走到今天,应该归功于党的领导和政策的正确引领,因此,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正确的解读和贯彻,就要致力于培养一支报告文学的国家队,就是他几年前提出的构建报告文学的“十百千万”人才矩阵。当前报告文学面临很多问题,突出的表现就是难得见到一部作品能够像当年那样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影响。在日本,据说文学读者只有0.01%,那么在中国读者又有多少?而其中,报告文学的读者更是有多少?如今,在许多书店都见不到一本报告文学,当下报告文学作品的首发数、改编、译介情况都不乐观,它对历史进程所能发挥的作用又是如何?这些情况都不容乐观。当然,报告文学潜力巨大。关键在于如何去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题材,如何用热血去书写,如何去参透奥秘,洞察细腻的情感,从而写出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

丁晓原认为,应该客观评价讲话十年来报告文学的成就。报告文学是源于新闻的文学,是基于传媒的文学。山西报告文学有很好的传统。宋之的《一九三六年在太原》、王石、房树民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到赵瑜的《强国梦》等,都是与山西有关的重要作品。新时代报告文学是新时代文学创作成就的一个突出部分,报告文学的价值离不开时代。报告文学具有人民性。近年来,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受到诟病,艺术性急需提升。考察报告文学成就,不仅要看领军人物的优秀作品的水准,还要看有无新人涌现,以及有没有相应的理论批评与之伴飞。

在他看来,当前报告文学创作的主要问题是作家的主体性不足,主体性精神、创造性有缺陷。报告文学要有效、合适地表达国家意志,但作家个体不能没有主体性。在主题写作、邀约写作中,作家也应该始终保持自己的良知和创作的主体性。同时,报告文学的辉煌,还需要理论批评的伴飞。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创作亦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很难让优秀的文学作品被各级领导和社会大众所看见。因此,需要对报告文学创作进行及时的理论研究和批评归纳,将其纳入文学史等,从而使报告文学获取其相应的名声。

王晖也认为,报告文学的批评落后于创作。报告文学有组织化的创作,但是没有有组织的评论。在他看来,报告文学应该坚持守正传承,回归原典,关注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报告文学堪称楷模,要还其本来面目,报告文学要秀外慧中,彰显品质,彰显中国立场、世界视野和眼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报告文学与虚构文体存在较大差异,它是一种时代文体,作家富于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弘扬展现核心价值观,追求自身特质的表达,拒绝假冒伪劣。报告文学要坚持融合创新,跨媒发展。借助跨媒介的传播、多元化、数字化传播,影视、网络、广播剧、舞剧等综合立体式传播,从而实现报告文学的双赢、多赢。中国作协实施的从文学到影视的“迁徙计划”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要研究传播的途径、媒体融合下的传播。要克服和超越越来越圈子化的创作,彻底扭转这种状况,实现几何级的传播,从而使报告文学获致新的意义空间。

张陵赞同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匮乏。他指出,报告文学连基本原理都还没有研究透彻,目前还缺少一本《报告文学概论》这样的理论专著。在他看来,报告文学源自新闻,但报告文学本质上是反新闻的。新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报告文学需要体现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展现其作为人民文艺的特性。报告文学不仅仅是文学的轻骑兵,更是文学的一支很重要的方面军。作家要深入生活,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角。帝王将相不是主角,工农兵才是主角。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报告文学非常有力量,成就不可低估。报告文学创作,要从深入生活开始,通过采访,收集真实的素材。报告文学作家不是黑幕调查记者,作家要有更高的境界和深度,应该是一名思想家,从思想家的高度来看待和思考社会问题。

坚持人民性与聚焦人间烟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创作的根本所在。鲁顺民回顾了《山西文学》发表非虚构作品和自己从事报告文学的历程。他说,《山西文学》从2000年起就在不断地推出非虚构纪实作品,而且一直在推新人。比如像重庆的作家李燕燕,他们就一直不遗余力地予以推荐,发表她的作品。

在他看来,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有即时性,突出的人物、大事件固然可以有新闻热点效应,但是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却是体现在日常的叙述、常态的观察,体现在深入的解剖。报告文学要回到常态、写常态。报告文学作家不能充当调查记者,介入事件。介入事件会让作家自身变得一钱不值。他是受到李朝全的鼓动走入报告文学创作的。当年他发表的一篇《380毫米降水线——世纪之交中国北方的农村和农民》,被李朝全选入了当年度的《中国报告文学佳作》。后来,他写的《送84位烈士回家》又被选入。由此,他在报告文学创作上一发不可收拾。他参与了赵瑜关于王家岭事件的创作团队,联袂推出了《王家岭的诉说》。作为一个作家应该关心的是人,要注重写那些矿工,尤其是遇难和被困矿工的内心及情感。当时为了救援,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当然是一种生命至上的理念和举动,但是这些矿工的故事更加吸引他。许多矿工都有特殊的经历,譬如,其中有一个男矿工因为超生子女,不敢回自己的家乡,就在矿上分包工程,结果煤矿出了事;有一个矿工被困在水里,几天几夜手臂都挂在上面的管线上,以至于完全麻痹没有感觉。有一个矿工的妻子发现被困井下的丈夫的手机,通过手机发现丈夫和自己邻居家的女子偷情。但是因为丈夫正被困在井下生死不明,当时她更关心丈夫的死活,暂时把丈夫的出轨放在一边,等到丈夫被救上来以后,她对丈夫的情感就变得格外的复杂和微妙……这些,都是作为写作者应该重点关注和描述的方面。作家的创作关键就是要聚焦于人,同时要把自己的思考通过报告文学这种形式表达出来。

在创作《将军和他的树》这部报告文学时,鲁顺民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就是将张连印这位退役将军去荣誉化,把他还原成一个普通的老汉、一个种树的老人,突出他的人性和命运。报告文学的内容和情节由此便更丰盈起来,人物也更鲜活、真实可信。

张培忠说,每年一次的报告文学年会既是一次理论峰会,又是一次大的交流,也是一次推动报告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务虚会,很有意义。他谈了自己的体会。提出要充分评估新时代报告文学事业的成就。近几年来,广东省创作出版了2500部作品,其中报告文学占200部。报告文学界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文学新人都有作品引起全国关注,文学活动异彩纷呈,体现了文学生态多元共生、众生喧哗,理论研究有所突破,不断打造精品,壮大队伍。报告文学的确是文学的重器。

许晨结合自己的创作历程,以《“深潜”与“远航”》为题,畅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认为,作为一名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的中国当代作家,若想“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写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精品佳作,就应有在生活的海洋里“深潜”与“远航”的志向和行动。报告文学要用艺术来放飞翅膀,但是脚要始终踩在坚实的大地上。这些年他从事海洋文学的创作和探索,从《第四极》到 《全海深》 《奋斗者》到今年的新作《龙舞南北极》,他将海洋作为自己创作的根据地,深耕细作。生活多彩,报告文学是不能缺席的文学,是文学的重武器,文学的一支重要的方面军。

丁晓平也谈到了报告文学的危机与挑战。在他看来,报告文学的本质是“报告+文学”。关键在于如何报告?怎样文学?如何报告他给出的答案就是如实报告。坚持以事实为基础,尊重事实,这是报告文学的本质。坚守真实,这是报告文学的方法。在真实的基础上,永葆诚实,永葆真诚,这是报告文学创作的态度。怎样文学?丁晓平认为,报告文学是有限制的文学、有节制的文学。有限制指的是它必须“戴着镣铐跳舞”,必须遵循真实的底线,不能虚构。有节制,指的是报告文学的语言表达要有节制,要写别人没写出来的、超越前人的东西。报告文学写的内容要能给人们带来积极影响。

就如何提高报告文学的人民性,朱晓军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要让报告文学作品做到可读、好读、耐读。在过去十年间,他写了五本书。其中两本书被改编成电视剧,一本书正在谈判版权转化。《中国农民城》将改编成《造城记》,11月份正式开机,计划做成一部年代剧,突出它的故事性。《快递中国》聚焦从浙江桐庐走出的一批农民,创立了“三通一达”公司,占据了中国快递行业60%的份额,中通影业计划拍成电视剧。《巴黎有片榕树林》讲述海外温州人的家国情怀,聚焦温州在海外的侨民,将要译成外文。

任林举谈到,作家靠写不靠说,有些人对于报告文学的诟病是出于无知。在他看来,报告文学是一种有力量的文学,报告文学缺评论,缺理论评论的伴飞。报告文学的缺陷不在于没有直面社会问题、直面现实、写出尖锐的矛盾冲突,而在于其文学性自觉还有待提升,在于停留于对事件表面的描述,而表象背后的精神要素缺乏。他认为,作家接受邀约项目本身无可厚非,但要选择自愿写的,要给自己的创作留下更大的余地。报告文学也缺转化,要转化就要选好题材,朱晓军选的那些题材更适合转化。文学创作的关键在于是否了解人民,了解人民喜欢什么、期待什么。如果人民认为我们报告文学就是吹喇叭,作为“官家人”的宣传工具。用“官家”的标准来衡量报告文学没有毛病,但读者认为报告文学不好读,不能为民间为百姓的委屈申冤,不敢抨击不良现象。报告文学作家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报告文学的转化难度也很大,因此要成为热门并不容易。

孙晶岩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畅谈了报告文学应当如何承担新的文化使命。一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地作为一名思想家、行走者,进行苦行僧式的朝拜,一定要“我在现场”,要走到、看到、采访到。她当年在接受西气东输题材的创作约请时,亲自去实地行走,行程上万公里,思考国家的能源危机,采访到了一名名普通的员工,住青藏兵站,吃盒饭,几乎走遍了沿线十个省。这部《中国动脉》后来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她写援疆题材,自己到和田采访。研究维吾尔族的历史,写民族团结,出版《西望胡杨》。应司法部约请写犯罪题材,她自己挑监狱、挑犯人,翻阅卷宗。她对犯人采取平视的角度,进看守所去做全面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人性化的执法,看到除夕一个看守所一顿饭就煮了3200斤饺子,从而写出了《中国看守所调查》。二是要秉持开放包容。她写《中国冬奥》,反映建设冬奥冰雪运动强国的情况,揭示中国为何要办冬奥,走访了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了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她不仅跑到黑龙江、吉林去采访,还跑遍了北欧四国,去宣传中国的文化和运动强国理念,彰显这种胸怀、气质和格局。三是要坚持守正创新。报告文学作家要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紧跟时代步伐,胸怀“国之大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让生命与题材同步,扎根人民,笔耕不辍,为人民奉献优秀的精神食粮。

何建明还谈到了报章报告文学创作的长短、得失。报纸发表报告文学,有的篇幅太短,效果并不彰显。他2004年写梁言顺,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报告文学《永远的红树林》,有1.2万字的篇幅,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他强调指出,当前,报告文学创作还有许多课题亟待研究,报告文学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包括报告文学队伍应该怎么带?理论研究如何伴飞?报章报告文学怎么写?都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甚至连非虚构、纪实、报告文学究竟应该如何区分?历史与现实题材怎样区分?怎样看待作品的影响?报告文学的报告性和文学性、读者对象、文体特质等诸多的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归根结底,报告文学应当写出政治方向正确、普通读者欢迎的作品,也就是要写出让党中央满意也让全国人民满意的作品。广大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树立这种文体自信,拥有这份硬气。

【作者简介】李朝全,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著有《最好的时代》《国家书房》《梦想照亮生活》等。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庄重文文学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