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4年平安夜仅剩4天时,德国中部城市马格德堡发生休旅车冲撞人群导致5死200多伤的惨案;涉事司机是一名德籍沙特裔精神科医生,属于反对德国伊斯兰化的右翼活跃分子。12月21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专程视察出事现场,下令对此事深入调查,同时呼吁全国一致反对仇恨型暴力。
尽管远在美国的马斯克第一时间呼吁朔尔茨总理引咎辞职,但此一惨案若是激发出“聚旗效应”,也可能利于朔尔茨走出民调低迷期。
此前的12月16日,为早日结束他领导的“交通灯”政府11月初破裂(自由民主党“出走”)引发的政府危机,朔尔茨要求联邦议会对他实施信任投票,以便得到议会在法律上确认不再信任他的结果,为总统施泰因迈尔提前解散议会、重开大选扫清道路。
不出所料,对他投下信任票的只有本党的207名议员,394人对他投了反对票,弃权的116票都来自执政伙伴绿党。绿党这样做,是配合朔尔茨刻意“失去”信任投票的策略。
面对两个月后的议会大选,朔尔茨领导的“红党”(社民党)仍是当下唯一可与“黑党”(基督教民主联盟)角逐执政主导权的政党;朔尔茨也仍将代表社民党出征,尽管其正式提名还要等2025年1月党代会的确认。那么,面对近来被广泛认为将取代自己当总理的“黑党”领袖默茨,对援助乌克兰有所保留的朔尔茨,还有逆势翻盘的机会吗?
德国政坛看上去眼花缭乱,实际上结构图形相当清晰。目前活跃在德国联邦议会中的7个政党,可分为两大板块:一边是2月23日大选后大有希望参与执政的政党,另一边是参政前途渺茫的政党,比例为3比4。
“渺茫板块”涵盖极右政党“选择党”、极左势力“左翼党”、从极左势力分离出来的“莎瓦联盟”,以及中右势力“黄党”(自由民主党)。这些党派的政见相差万里,但命运相同:远离权力宝座。
这四个政党之所以执政前途“渺茫”,要么是因为找不到联合执政伙伴,要么是因为拿不到5%的选票—如果连议会的门槛都可能跨不过,那就更不用说分享执政权了。
“选择党”可能是最为憋屈的一个政党。看民调,它仅次于“黑党”,支持率三年来一直徘徊在20%左右,虽然落后“黑党”约10个百分点,但一直领先“红党”约5个百分点。
“选择党”的问题主要是,其党员成分鱼龙混杂。虽然不乏理性的政治家,但党的领导层被一些极右分子绑架,使得其他政党对它只能“敬而远之”;若与它联合执政,在“反纳粹”仍为主流民意的德国社会无异于自掘坟墓。
从“左翼”政党分离出来的“莎瓦联盟”,也面临着与“选择党”相似的命运。其在如何处理俄乌战争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理性,虽然得到东德地区选民的青睐,然而她的激进“反美主义”让大多数觉得安全还是靠美国的德国人“不放心”。
在联邦层面与“莎瓦联盟”联合执政,对于其他建制派政党来讲,等同于彻底否定德国75年来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基石,将德国带入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危险境地。
“左翼党”和“黄党”同病相怜。民调显示,它们都可能过不了5%这个门槛,无缘议会席位。除非出现惊人的意外,它们很难扭转民意,将3%~4%的支持度提高到5%以上。
“左翼党”之所以一蹶不振,是因为党内的长期内斗造成了“莎瓦联盟”的出走;传统的左翼势力分裂,失血过多,一时半会儿很难康复。除非出现奇迹,“左翼党”被踢出议会是预料之中的事。
“黄党”被朔尔茨踢出“交通灯”政府后,本可以装扮成“终结不受选民欢迎的交通灯政府的英雄”。然而,因党内内斗泄露出来的文件,让德国的老百姓得到这样一个印象:“黄党”领导层对脱离联合政府“蓄谋已久”,没有对公众说实话,这个党难以让人委以重任。
“渺茫阵营”的无奈,预示着2025年2月23日大选后的德国政府,将只能在“红党”“黑党”“绿党”三个党中产生。由于目前的政党生态基本排除这三党中的某一个获得50%以上的选票从而单独执政,未来的德国政府必将是一个联合政府。
然而,三党联合执政的可能性也基本可以得到排除。“交通灯”联合政府过去三年的执政实践,给柏林的政治精英们着实上了一课:宁可当在野党,也不要为了执政而执政,在无尽的妥协中将党的生命力消耗殆尽。
正是基于这一共同的对三党联合执政模式的反感甚至恐惧,未来的德国政府为两党联合政府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联合执政形态。只要有两个政党的议员席位加起来超过议会席位的一半,即使只是以微弱多数过半,它们也会组成自己的联合政府,而决不会再拉一个第三党进来,以避免人多嘴杂削弱政府的稳定性。
换句话来讲,2月23日“希望阵营”中大选获得前两名的政党,组成联合政府的概率非常高。尤其是“黑党”和“红党”,它们的席位加起来过半的场景,远远大于“黑党”和“绿党”或“红党”和“绿党”加起来过半的可能性。
就实力而言,在“红党”“黑党”“绿党”这三党中,“绿党”最弱。过去三年执政的糟糕表现,已经使大批选民离它而去。这次提前大选让绿党提前重回反对党的地位,是可以预料的。
因此,“红党”和“黑党”大选后组成所谓传统的“大联合政府”,可能是2025年德国新政府的唯一形态。剩下的悬念是,在这个两党“大联合政府”中,谁是老大,谁是老二?
只有老大才能推出总理人选,即使它的选票数比老二只多出0.01%,组阁权也会首先落在它头上。拥有议会最多席位的政党,哪怕比老二只多1席,其总理候选人也将是总理的当然人选。
正是基于这一点,“红党”和“黑党”在未来两个月的选战中,对老大地位的竞争将异常惨烈。“黑党”显得胜券在握,其底气来自两年来经久不衰的30%多的民意支持度,把只有15%左右的“红党”远远甩在了后面。
两个月后,如果“黑党”的总理候选人默茨能够成功地将这个民意支持度保持下去并转化为选票,他将击败朔尔茨,夺得组阁权,成为下届德国政府总理。
然而,朔尔茨似乎并不为民调支持率落后于默茨感到沮丧。这可能与“红党”在德国选举历史上经常能打“翻身仗”有关。不止一次,社会民主党在民调远远落后于“黑党”的情况下,咸鱼翻身,在最后一刻反超对手。
2024年11月30日,社民党在柏林召开了一个隆重的“大选誓师大会”,为第21届德国联邦议会选举拉开帷幕。全党500多个选区的候选人参加了这个大会。朔尔茨能否连任总理,就看这500多号人在议会大选中的战绩如何了。
在“大选誓师大会”上,朔尔茨俨然已经开始布局。他要把即将来临的大选风暴,塑造成他与默茨的个人对决。按照他的话来讲,2025年德国选民要在他和默茨之间作出选择。
朔尔茨和他的竞选团队似乎坚信,德国老百姓在国家处于内外交困的时刻,不会轻易把政权交给一个毫无执政经验的政客。他们在打赌,本质上追求安稳、讨厌风险的德国人最终会选择一位“久经考验”的领导人来带领德国渡过难关。
客观来讲,他这一招很可能促使很多摇摆不定的选民,在投票的最后一天,宁愿选择最近一年因为联合政府内讧而饱受批评,但执政经验丰富的老总理,也不愿把票投给一匹黑马。
相对于朔尔茨来讲,默茨在行政管理方面确实是略显苍白。这位“黑党”主席到目前为止没有担当过任何行政职务,连处长都没有当过,毫无执政经验可言。
而朔尔茨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他做过相当于德国州长级别的汉堡市长,也当过联邦劳工部长和联邦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而且还做了三年多总理,可谓“资历完备”,久经考验。
朔尔茨势在必得的底气,可能还来自他是打选战的老手。在德国这样一个联邦体制的选举政治国度里,打赢了一场州政府的选战,拿下了州长宝座,你就已经是让人刮目相看的人物了。
朔尔茨两次赢得汉堡市长选举,又于2021年在民调只有默茨的前任拉舍特一半的艰难情况下,戏剧般地赢得总理宝座。他可能在打选战方面并不把默茨当作长期围攻对象,而是等待默茨犯错,伺机重重一击而败之。
默茨也是不争气。选战才刚刚开始,就曝出他的竞选广告视频涉嫌造假的新闻。如果是小道消息或社交媒体爆料还可以一笑了之,但爆料的是最具权威性和严肃性的德国媒体《法兰克福汇报》。
这家德国第一大报日前报道,基民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67秒的视频,展现了各种风景和城市,以及基民盟总理候选人默茨和他的秘书长卡斯滕·林尼曼。
按照《法兰克福汇报》描述,在这段视频中,基民盟发布了这样的信息:“德国是一个我们可以再次为它感到自豪的国家。”视频放到53秒时,镜头移到一个木制露台上,一个田园诗般的湖泊跃入观众眼中。
《法兰克福汇报》指出,这个美丽的湖泊并不在德国,而是在丹麦,因为该视频早已在丹麦一家度假屋所有权共享网站上发布过,而且最初来自一家销售照片和动态图像的国际机构。
更让默茨难堪的可能是,基民盟视频中在草地上快乐玩耍的金发5d85f0ed4192a648c00b9478f7b46b13男孩,其实是在丹麦的草地上玩耍。《法兰克福汇报》还披露,另一个坐在笔记本电脑前的男孩多次出现在广告中,他可能来自美国,而不是德国。
类似的技术性错误,如果累积多了或频频出现,可能会给默茨的形象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大选广告不是商业广告,而是政治诉求。一旦受骗的感觉在观众中蔓延,选票的流失是阻挡不住的。
在如何应对俄乌战争这个问题上,朔尔茨要求德国选民在“稳重”的他和“危险”的默茨之间作出选择。朔尔茨称,他的对乌政策的最大特点是“慎重”。
按照他的解释,德国是欧洲援乌抗俄的最大贡献国,而且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将一如既往地坚定地支持乌克兰抗击俄罗斯的占领,但同时会把握适当的“度”,绝不允许通过提供杀伤力极强的“金牛座”导弹把德国卷入战争。
他严厉批评默茨提出的“普京如不收手,德国就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导弹”的主张是在向一个核大国发出“最后通牒”,无异于把德国的安全押宝在俄罗斯“赌博机”上,危险至极。
随着选战的全面铺开,朔尔茨和他的竞选团队将会加大力度猛攻默茨的弱点,宣传2025年大选在他和默茨之间的选择,就是在“稳重”和“傲慢”,“老将”和“新手”,“进步”与“保守”以及“和平”和“战争”之间做选择。
在目前老百姓普遍感到不安的大环境下,这一选举战略极有可能奏效,减少甚至消除“红党”和“黑党”之间的民调差距,再现社会民主党人在最后的关头扭转选战局面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