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配合饮食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7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分组,2020年9月前收治的患者为参照组,2020年9月后收治的患者为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及饮食干预,对比2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和体质量指数指标
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CD3+、CD4+指标均高于参照组,CD8+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参照组低,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和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进而积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认知行为护理;饮食干预;尿毒症;血液透析;免疫功能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1-0087-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59.5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表现,主要为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丧失等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比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丧失,导致尿素、肌酐等毒素无法顺利滤过代谢,长期的累积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中毒症状[1]。目前,临床对于治疗尿毒症患者主要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以积极促进体内毒素的代谢。但由于尿毒症病情较为严重,采用血液透析只能解决代谢等问题,无法逆转肾功能损伤[2]。同时,部分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较差,长期透析治疗会进一步导致其营养状况和免疫状态不佳,加上部分患者认知能力较低,无法有效护理自身及配合相关治疗工作开展,常导致其发生严重的感染、水肿等并发症,生活质量严重降低[3]。因而,除对尿毒症患者实施治疗外,还需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既往临床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虽能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干预,但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存在较大局限性。认知行为护理主要是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认知教育活动进行护理干预,饮食干预则主要从患者营养状况等角度进行膳食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满足日常营养和治疗需求[4]。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探讨认知行为护理配合饮食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分组,2020年9月前收治的患者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20年9月后收治的患者为研究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和饮食干预,各35例。参照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35~73岁,平均(53.34±5.59)岁;原发疾病,慢性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病8例,药物性肾损害4例。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4~75岁,平均(53.17±5.28)岁;原发疾病,慢性肾炎13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9例,药物性肾损害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尿毒症疾病诊断标准[5];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血液透析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认知功能和沟通能力障碍;存在严重肾脏功能、肝脏功能缺陷或不全;有恶性肿瘤;存在免疫功能障碍;全身急性感染及合并免疫系统缺陷;临床资料不完善、治疗依从性差。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具体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和相关并发症等,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并积极做好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体液出入量计量等。
1.2.2 研究组护理方法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护理、饮食干预,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
认知行为护理。(1)健康知识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具体的尿毒症防治知识,包括病情病因、临床治疗效果、常见并发症、预防保健及注意事项等。对于认知能力较差者,护理人员可实施一对一指导,或将相关疾病知识制成视频、知识小卡片等发放给患者,以便于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定期举办尿毒症座谈会、交流会和健康知识讲座等,积极组织患者参与并进行交流讨论,以提高其认知水平,纠正错误的疾病观念。(2)心理认知护理。患者入院后做好交流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存在严重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患者,要具体了解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例如,对于因担心治疗问题而产生焦虑、抑郁者,可向患者列举医院既往治疗成功的相似案例,以提升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饮食干预。(1)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保证患者每天正常摄入167.43 kJ/kg左右的热量,以脂肪类、糖类物质为主,每日脂肪摄入量为1.5 g/kg左右;采用植物油为主要食用油,避免过多使用动物油加重负担。同时,保证每日正常摄入1.2 g/kg的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2)盐分摄入干预。根据患者具体透析频率设置盐分摄入量表,比如每周进行2次血液透析者,每日盐分摄入量需控制在3 g左右;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者,每日盐分摄入量需控制在4 g左右。禁止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食用含盐量高的腌制品,比如咸鸭蛋、腌肉、腌鱼等。(3)饮水量干预。根据患者具体排尿量制定相应的总饮水量,包括食物中的含水量。例如,对于每日排尿量超过1 000 mL者,每日正常饮水即可,无需干预;对于每日排尿量少于1 000 mL且每周需要进行2次透析者,总饮水量需控制在排尿量的基础上加200 mL;对于每日排尿量少于1 000 mL且每周需要进行3次透析者,总饮水量需控制在排尿量的基础上加500 mL。(4)饮水注意事项。治疗期间禁止患者饮酒并且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食物。同时,对于原发疾病进行管理干预,比如糖尿病患者需进行食物含糖量控制,伴有消化道出血者应避免食用坚硬食物等。
1.3 观察指标
(1)营养状况。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清晨抽取2组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并记录相应的体质量指数。(2)免疫功能。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清晨抽取2组患者4 mL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组患者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的水平。试剂盒由上海汇中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检测方法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3)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6]对2组患者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包括心理健康、情绪角色等维度,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4)并发症。详细记录2组患者整个护理干预期间出现感染、水肿、心律失常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和体质量指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和体质量指数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免疫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CD3+、CD4+和CD8+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CD3+、CD4+指标均高于参照组,CD8+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在整个护理干预期,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较参照组的17.14%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提升,而尿毒症作为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7]。目前,临床针对尿毒症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虽能有效减轻机体负担,但采用该种治疗方式无法逆转肾功能损伤,并且需要终身持续治疗,治疗周期长,患者极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受到生理、心理双重压力,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相关研究显示[8],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认知能力较差,对自身疾病及治疗过程等存在错误的疾病观念,无法顺利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再加上受疾病本身和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部分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长期处于欠佳的状态,无法保证顺利接受治疗,进而导致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9]。因此,在尿毒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既往临床在尿毒症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虽能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干预,但常会忽视患者营养状况及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认知行为护理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认知教育活动,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疾病认知观念,养成良好的治疗习惯,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护理能力,而具体的饮食干预能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指导,除能有效满足其日常所需营养外,还能增强其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进而提高生活质量[10]。
本次研究中,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体质量指数、CD3+、CD4+指标均高于参照组,CD8+指标低于参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及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调节其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究其原因,尿毒症患者长期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极易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引发非理性行为,且加上认知的偏差,无法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实施认知行为护理能纠正患者错误的疾病观念,让患者正确了解及掌握相关疾病防治知识,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干预,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饮食干预,不仅不会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还能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实施血液透析的频率等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合理饮食和日常机体营养状况,提升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样本研究量较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仍能提示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和饮食干预能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认知行为护理能有效转变患者个人认知及行为,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饮食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还能控制患者的食盐摄入量和饮水量等,进而减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鉴于本次样本研究量较少,后续仍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和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调节其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立坤,范晓洁,顾敏杰,等.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尿毒症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GSE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32(1):117-119.
[2] 赵君,杨红美,王倩倩,等.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在尿毒症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6):189-192.
[3] 龙月.强化护理管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4):186-188.
[4] 曹静,蒋莹莹.认知行为护理联合膳食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1,19(9):1244-1247.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9):1029-1033.
[6] 常霞.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9):66-67.
[7] 李立坤,范晓洁,顾敏杰,等.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尿毒症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GSE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32(1):117-119.
[8] 柴晓英,严文静,秦丽英.认知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1):135-137.
[9] 朱岚,黄珊琴,曹红梅,等.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1):150-153.
[10] 苏阳.认知行为护理联合膳食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2,41(18):177-181.
(编辑:张兴亚)